《中国美术报》第374期 专题
佛山市艺术创作院外景
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佛山画院和佛山市雕塑院相继成立。40年来,两院肩负着繁荣地区美术事业、弘扬岭南文化的使命,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办院之路,为地方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有益实践。
一、筚路蓝缕,肩负使命(1984—1999)
● 时代召唤下的文化复兴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社会转型和人民对文艺需求的增长,各省市美术创作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这一背景下,1984年7月,佛山市政府正式批准成立佛山画院,作为市文化局直属的专业创作单位,制定了“创作、研究、辅导、联络、服务”的办院方针,这些方针成为画院此后发展的方向指引。
作为新兴的地方美术创作机构,佛山画院秉承开放、包容、创新的艺术理念,致力于传承和发扬岭南文化,将历史文化融入创作,赋予作品鲜明的地域特色。同时,画院以开放的姿态推动艺术交流,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定位的坐标和方向。虽然成立初期画家人数不多,但已在全国、省、市级美术展览中屡获佳绩。1984年,在广东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美展中,张自强、陆驰、陈海等画家的作品入选,梁根祥的《时装表演》荣获二等奖。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展中,邹莉的《聂隐娘》、刘文斌与邹莉合作的《洗冤记》、张温帙与卢卫合作的《石湾第一件陶器》入选。1994年,林永康的《缫丝女》、陆驰的《家门前》等作品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其中《缫丝女》获广东省展金奖。1999年,林永康的《自梳女》在第九届全国美展中荣获银奖并获省展金奖,郭子良的《金塘》获得全国美展铜奖和省展银奖。
● 开放包容的岭南艺术探索
在提升自身艺术创作实力的同时,佛山画院通过举办首届作品展和岭南画派理论研讨会等活动,不断增强专业性与影响力,并积极参与省市美术活动的承办,展现其作为主要创作研究机构的重要职能。同时通过院内外画家结合的方式,精准扶持符合其专业需求和文化目标的美术团体:小草画屋专注现代装饰艺术,提倡观众参与创作,广受好评;佛山油画研究会提升了油画创作水平,记录了时代变迁;容奇美术创作组在顺德水乡题材创作上取得突出成就,展现了画院在推动本土艺术发展的重要作用。
● 城市雕塑的开创与实践
与佛山画院成立于同一时期的佛山市雕塑院,其前身是1983年8月16日成立的“佛山市城市雕塑规划小组”,成为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雕塑创作单位。1984年7月,佛山市雕塑创作室正式成立,作为佛山市文化局直属的专业创作单位,成立后在全国、省级美术展览中屡获佳绩。薛里昂、简锡昭、周炳基、魏华、罗志奇等人的作品先后入选第七、第八、第九届全国美展,以及广东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40、45、50周年美展。
佛山市雕塑院在承担公共雕塑工程时,注重将作品与城市文化、规划及委托方需求有机结合,确保雕塑既反映佛山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精神,又与城市环境和谐共存。自成立以来,完成了包括《冲天莲》在内的16件公共雕塑工程,创作了多项重要作品,如薛里昂的《石景宜先生》雕像、《万世师表》孔子石雕,以及佛山市区首座大型城市雕塑《搏》和高明大桥的《高明之光》,展示了雕塑院在推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机构改革,推陈出新(1999—2011)
● 体制革新激活力
进入21世纪前夕,随着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两院迎来了体制机制的转型契机。佛山画院实行聘用制,使得艺术家们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艺术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佛山市雕塑院则推行任期创作和创收双重目标责任制,逐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文化管理新机制,既保证了艺术家的创作自由,又提高了雕塑院的市场竞争力。
在改革的推动下,两院的艺术家们在参展获奖、学术交流、活动策划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其中,简锡昭的《盈月》、黄茂强的《归来者》、郭子良的《一树一世界》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归来者》荣获铜奖。陈志雄的《外婆》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此外,在多项重要省级展览中也取得了出色成绩。
● 主题与时代同行
佛山画院在推动个人学术实践的同时,深入探索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时代特征并加强本土题材研究。2007年,由叶其青主持为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佛山厅集体创作了大型国画《佛山行》;创作“佛山新八景”系列作品。2010年,由韩浪主持启动了“佛山市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以组织创作结合征集评选,最终展出83件历史题材作品。与此同时,佛山市雕塑院则侧重于参与、组织、策划国际性美术交流活动。2001年,策划组织了“中国佛山现代陶艺国际研讨会暨作品邀请展”,展出了91位中外陶艺家的149件作品。2005年,佛山市承办“第七届亚洲艺术节暨首届亚洲文化部长论坛”,雕塑院完成了艺术节纪念雕塑《亚洲艺术之门》方案修正与建造工作,并创作了亚洲艺术公园景观雕塑群。
三、以艺润城,繁荣发展(2011年至今)
2011年,佛山市响应全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佛山画院、佛山市雕塑院与文艺创作研究室、民间艺术团整合,组建成立佛山市艺术创作院,首任院长尹洪波。新机构汇聚了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文学、戏剧及文艺理论等多领域人才与资源,成为综合性专业艺术创作研究机构,这不仅增强了艺术创作和研究的多门类、多层次能力与跨界融合发展,也为佛山艺术事业开创了新局面,此办院模式当时在全国范围内亦属罕见,体现了佛山在文化事业改革中的创新精神。
● 机构整合开新篇
佛山市艺术创作院组建成立后,坚持“学术立院、开放办院”的宗旨,通过提供创作研究、学习交流、成果展示、作品收藏等多方面支持,培育和提升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人才。同时公开招聘130名院聘艺术家,建立了完善且多元化的人才梯队,展现出强大的创作实力。自2011年以来,全院作品参加国际交流展览达40次,入选国家级展览逾200次,省级重要展览超300次。其中,蓝之锋的《征程·容闳与学童》、张微微的《堆积的爱》、江山的《晓园绿沾衣》等共33件在职和院聘画家作品入选第十二、十三、十四届全国美展;黄茂强的《植物·人》、夏金旺的《时间镜像之二》、王永才的《水乡夏日》入选“第八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另有多件作品获“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优秀奖、“第十二届全军美术作品展”优秀奖、滑田友雕塑艺术奖、沈柔坚艺术基金奖、广东油画“李铁夫艺术奖”等艺术奖项。
● 主题创作展风华
佛山市艺术创作院先后制定两个“五年创作规划”,积极组织艺术家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等重大主题和重要时间节点,以及岭南广府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开展“铁血丹心永向党——佛山革命志士纪念雕塑”“山山情——佛山、凉山东西部扶贫协作”“佛山百位历史名人雕塑”“岭南广府文化主题”等200多个创作研究项目,创作出大量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备的美术作品,并举办了多场重大主题美术展览,充分展示了该院在重大主题创作中的艺术实践和学术特色。此外,该院在持续发掘佛山本土代表性传统工艺材料——陶瓷上,不断创新突破,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当代陶艺作品,组织“佛山陶艺展”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并举办全国性研讨会,举办“温度——佛山当代陶艺邀请展暨陶艺创作营”等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活动。
● 艺术为民守初心
佛山市艺术创作院积极拓展社会共建模式,创办了一系列有温度、便于市民参与的活动品牌。2011年至今通过上千场展览、品鉴、讲座、沙龙、报告等活动,把美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市民,以艺术的力量温润心灵。以“创艺时光”系列活动为代表,2014年启动至今已举办110场艺术展览品鉴活动,赢得了“佛山人自己的艺术客厅”的美誉。这些活动以专业性,让市民有获得感;以亲切性,让市民有参与感;以正能量,让市民有幸福感。春风化雨,滋润心灵,让艺术温暖一座城,使艺术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时代底色。
● 以艺为桥拓形象
佛山市艺术创作院积极融入城市发展大局,推动实施“公共艺术赋能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计划”,通过“第一届中国佛山·国际城市雕塑大展”“广佛地铁出入口剪纸艺术装饰工程”“寻江问渔——九江田园水岸艺术创作”“南海公共艺术展”等多个创作项目或活动,让艺术作品在大地上绽放,赋能城市形象的提升。
文化艺术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佛山市艺术创作院先后组织“全国艺术名家古村落写生”“艺象南风——佛山美术馆联盟艺术季”“当代美术系列专题展”“第十四回中国大城市专业画院优秀作品联展暨学术年会”等跨区域艺术交流,并与全国多个画院、雕塑院及其他艺术机构建立常态合作关系,多次组织艺术家赴各地开展采风写生与作品展览,赴意大利、俄罗斯、法国、比利时等十多国进行艺术交流或展览,承办四届“荷颜粤色”中荷(佛山)艺术创作营及交流展,用艺术作品讲述中国故事、湾区故事,传播岭南文化形象。
四十年砥砺奋进,探索地方特色办院之路。
四十年守正创新,收获累累硕果屡创佳绩。
四十年初心不改,坚守为人民而艺术宗旨。
四十年薪火相传,以艺润城传播文化形象。
自20世纪80年代佛山画院、佛山市雕塑院创立启程,至新时期佛山市艺术创作院赓续前行,40年的艺术实践推动着一座地级市专业创作研究机构不断探索,逐步确立可持续性、系统性、具有自身特点的办院思路:“一个中心”,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将专业创作研究作为立院之本;“两个方向”,即以优秀的成果传播城市文化形象、以优质的服务满足市民艺术需求;“三个坚守”,即守正创新的艺术精神、传统文化的艺术转换、当代视野的艺术表达;“四个主题”,即推进以“四进”“四写”为特色的“艺术在基层”主题实践活动,艺术家进工厂企业、进红色基地、进特色村落、进基层社区,写时代巨变、写初心使命、写城市大美、写幸福生活;“五大支撑”,即通过体制机制保障、创作规划组织、人才平台搭建、活动品牌塑造和传播影响提升,推动艺术生态多元健全发展。
这种办院思路体现了对艺术本质的追求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也是回应时代前行与文脉传承的答卷,即作为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的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佛山兼具丰厚的岭南文化遗存与改革开放前沿的都市形态特征之下,专业创作研究机构要根植脚下土壤,构建具有自身价值取向、丰富而多元的学术和品牌体系,发挥地区文艺创作高地和文化中枢作用,为城市发展与人民美好生活贡献艺术独特的力量。
四十年来,佛山画院、佛山市雕塑院始终秉承着传承与创新并重的办院初心,一步一个脚印,坚实而从容,踏出了一条艺术发展的康庄大道。在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以匠心独运之姿不断求索,创作出一大批具有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的艺术作品;在探索发展与定位上,以开放包容之态勇于创新,为当代中国的画院、雕塑院的体系建构与学术发展提供了可探讨的视角观察与话题研究。这种开放的学术姿态使得两院在创作交流中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路,在保持本土特色的同时,能够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创新发展,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佛山画院、佛山市雕塑院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精湛的技艺、更加丰富的实践,为推动地区文化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系佛山市艺术创作院院长)
| 闫君
制作 | 闫天蒙
校对 | 安亚静
二审 | 贺玮
三审 | 冯知军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
“专题”用英语如何表达?
分类:教育/科学 >> 外语学习 问题描述: 只要词意,用作标题用处,谢谢 解析: 专题: 1. (n) special matter or subject 2. topic3. special topic 4. special subject Examples: 1. 活页文选小短文或专题论文,常关于一个流行的题目,出版时未经装订 A short essay or treatise, usually on a current topic, published without a binding. 2. 这一杂志下周要发表一篇关于教育的专题文章. This magazine will be running a special feature on education next week. 3. 今天4月1日星期四的专题新闻报道到此结束。 现在我们再把各位带回到电视演播室。 And that end our special bulletin for today, Thursday, April1st. We are now returning you to the studio. 专题地图 thematic map 专题地图集 thematic atlas 专题档案指南 subject guide to archives 档案专题目录 archival subject catalogue 电视的文化专题采访 televisions culture beat. 电视的文化专题采访 Televisions culture beat. 写关于…的专题著作 To write a monograph on. 关于某一问题的专题论文 disquisition on [ about ] a question 关于CAD的一篇专题论文 a disquisition on CAD 电视上整夜的选举专题报道 An all night television special on the election
"专题”的意思是不是就是题目?
专题[zhuān tí],并不一定是题目,应该是主体内容。 1.某个东西的内容集中收集,就形成专题,网络上通常指游戏专题或者新闻专题。 如《列宁专题文集》。 2.专门研究或讨论的题目。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室编 商务印书馆2005年6月第五版)专栏专题是由若干有共同性的稿件组成的集合体。 这种共同性,是指各篇稿件存在主题、题材、体裁、表现手法几个方面中,至少有一个方面有共同之处。 这种共同性,表明这些稿件属于同一类。 因此以专栏的形式集中展现某一时间的某一事件的起因、进展、趋势和影响程度,将给读者在浏览这一信息时得到全方位的认知,从而取得读者给予信任和认可,在读者的认知中建立起权威,诸如此类的新闻事件很多,如:汶川地震、日本地震等。 【选自网络】
专题是什么意思?
专题(zhuāntí)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对某一特定主题、问题或领域进行专门研究、讨论或报道的内容。 专题通常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涉及到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具体问题。 它可以是一个学术研究课题、一个媒体报道系列,或者是一个展览、会议等。 专题的特点主要包括:1.针对性:专题通常针对某一特定主题或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2.专业性:专题通常涉及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具体问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和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讨论。 3.深度性:专题通常需要对主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和分析,以期得出有针对性的结论或解决方案。 4.集合性:专题可以是一系列相关报道、论文或活动的集合,通过不同的形式和角度来展示和探讨主题。 以媒体为例,一个专题报道通常包括一系列与特定主题相关的文章、图片、视频等素材,从多角度、多层次对主题进行深入报道和分析。 这样的专题报道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某个主题,提高媒体的内容质量和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