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专家 维系共同的文化纽带 推动中国与东盟交流

(原标题:东南亚专家:推动中国与东盟交流,维系共同的文化纽带 | 世界观)

东南亚专家:推动中国与东盟交流,维系共同的文化纽带 | 世界观

中新网北京10月25日电(巩微微)2024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人文交流是中国东盟关系重要支柱,在加强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增进相互理解与互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近日,东盟大学联盟执行主任乔蒂斯·迪拉蒂蒂(Choltis Dhirathiti)在接受中国新闻网专访时强调,东南亚和东亚拥有某些共同的文化传承,两地区的价值观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对人类和谐发展的重视。这为双方深化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基础,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盟文化合作。他呼吁通过更多的文化交流,维系这些共同的文化纽带。

迪拉蒂蒂进一步指出,学生、教师、研究人员以及大学管理层之间的交流将有助于加深区域内的相互理解,推动和平与发展。

在迪拉蒂蒂看来,东盟国家的学生加深对中国、日本、韩国文化的理解,有助于为东亚和东南亚的区域和平做出贡献。他表示,东盟大学联盟将继续推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强化东南亚与东亚的联系,助力区域内的和平与繁荣发展。

此外,生成性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迪拉蒂蒂认为,东南亚和东亚地区的大学院校需要更积极地应对这一技术变革,制定更有效的政策,以确保教育体系能够适应这一趋势的变化,并通过国际合作寻找解决方案。

东盟大学联盟于1995年成立,旨在促进区域内的教学及研究,加强东盟与其他地区大型合作,逐渐成为东南亚顶尖大学的合作平台。后来,东盟大学联盟与中国、日本、韩国的高校进行合作,发展成为东盟及中日韩大学联盟。(完)


陈永裁是谁?

裕景兴业集团是陈永栽财团在香港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在香港地产界虽没有长江实业、新世界等一线老牌地产公司名气大,但其豪宅专家的身份却是赫赫有名,在香港一直专著于高端地产市场的开发,如香港知名的“裕景花园”、“嘉文花园”、“西九龙中心”、“龙庭”、“裕景商业中心”等均属于裕景兴业开发的顶级物业。 陈永栽的深谋远虑,敢于承担风险的创业精神,在商界是出了名的,因此善于在别人不注意的地方抓住商机。 他常说:“胜败乃兵家常事。 机会与风险同在,危机中蕴含无数商机。 ”1987年,香港回归谈判之际股市暴跌,不少香港工商界人士或观望或将资金转移到欧美,市场显得有些混乱激姿,这个时候恰逢裕景花园地皮拍卖,陈永栽毫不犹豫斥资5亿港元投标中的,此举让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但1994年,裕景花园价值已高达百亿港元,令商界同仁叹服。 1989年,面对“沙漠风暴”战争不确定因素,裕景兴业买地开发香港西九龙中心,这后来又被证明是一个英明的决策。 1994年,在社会对香港97回归所引发的各种对社会、政治和金融的重重顾虑之下,裕景兴业投资开发了嘉文花园项目,这一项目甚至建立了香港顶级住宅物业的新设计标准。 基于这些可以说是大获全胜的业绩,陈永栽又相继在香港投资饭店、写字楼、商场、高级住宅、九龙城等项目,雪球越滚越大。 2004年,裕景兴业在香港接到世界超级品牌组织的通知,裕景兴业公司品牌被该组织评选为“超级品牌(Superbrand)”。 世界超级品牌组织(The Superbrands Organization)总部设在伦敦,是一家奉行“独立公正”原则的世界权威品牌评审机构。 该品牌称号按照5项基本条件评选,即市场占有率、消费者认知的持久性、顾客信用度、顾客忠诚度以及市场整体接受程度。 全香港一共只有两家地产公司入选,由此可见裕景兴业的实力非同一般。 进入内地即使在香港取得了如此骄人的业绩,但对于内地房地产界而言,陈永栽的裕景兴业却是一个相当陌生的名字,但没有多少人知道,10年前,陈永栽就开始在内地拓展房地产业务。 1995年,裕景兴业透过达力集团从别人手中买下北京朝阳园地块,1997年开始动工,1998年起对外销售,那时,朝阳园与第一商城、潘石屹的现代城并列为北京东部的三大高档楼盘。 但由于当时对当地市场、政策和操作方式不了解,加之陈永栽做事的一贯低调,朝阳园卖的并不好,28万平方米的朝阳园做了七八年。 一直到十年后的2005年8月,裕景兴业位于上海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位于陆家嘴中央商务区的裕景国际商务广场的竣工,并以元/平米的均价首日销售额超过亿元大关,陈永栽布局内地房地产的雄心才引起大众的注意。 人们在羡慕该楼盘惊人的销售业绩同时,也把目光聚焦在了陈永栽身上。 裕景国际商务广场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12亿元,是一个综合性项目,集酒店、写字楼、商业于一体。 此举被视为陈永栽全面启动中国内地房地产市场布局的标志。 对明旦绝于选择这个时间,在宏观调控的阴影下大规模进军上海地产市场,陈永栽的理由是:“房地产热了,很多人挤了进来,你就要想办法退出。 反之,房地产冷了,你就要赶快进去,抓住商机。 一个企业家要有长远的眼光,眼下可能是赔钱的项目,但从长远看,则可能是赚大钱的项目。 ”选择合适的储备土地时机一直是裕景兴业所擅长的。 1993-199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逐渐腾起之时,正是陈永栽在中国进行土地储备的一个集中期,当时为买地总共花了3亿多美元。 似乎在静悄悄下,陈永栽在内地的土地储备总量多达200万平方米以上,总投资额约人民币50亿元。 这些土地储备有不少是在10年前取得的。 储备项目分布在深圳、厦门、上海、北京、大连五个城市。 陈永栽进入内地投资首先选择厦门,更多出于感情因素,包含着回报家乡的心意。 在厦门最繁华的商业地段——夏禾路上,裕景兴业拥有多块优质土地,总量在10万平方米,是夏禾路改造的最大投资商。 对于陈永栽进入内地做房地产,首先进入的城市是厦门而不是上海。 一位业内人士评价,从商人的角度看,这个决策不无失误,有可能是其在内地房地产业务发展缓慢的原因。 公司构架本地化迟掘是陈永栽全面启动中国计划的一个标志。 由于目前裕景兴业在中国的项目投资仍属于外资,为了加快现金周转,陈永栽在中国大陆成立了一家房地产集团公司——裕景地产集团,由这家投资公司来管理下属所有的房地产项目公司。 而在当前中国大陆房地产市场在宏观调控下上海房地产市场遭遇明显挫折的大背景下,新的御景地产集团选择把总部设立在中国的上海,除了显示出陈永栽对大陆房地产市场后市的看好外,也显示出陈永栽实力与气魄。 和国内房地产商习惯仰赖于银行来垫款买地相比,陈永栽在中国所有的房地产投资前期资金投入均来自于集团。 对于一个财团而言,可能资金不用过多担心,但现金运作经验仍然无法完全防范随时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 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尚未出现寡头的情况下,仰仗银行单极杠杆撬起来的地产繁荣因为宏观调控而产生了微妙的变化,而陈永栽却悄悄地在这场资金博弈中逐步发力。 而裕景兴业接下来将启动中国内地5个城市的10个房地产开发项目,项目总投资额将超出200亿元人民币。 这个金额几乎相当于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协议)签订之后,香港新鸿基在内的数家大地产公司宣布在上海增资开发房产的投资总量。 不知不觉中,陈永栽已经完成了全面布局中国大陆的房地产业务。 与历任总统的纠缠成为首富的陈永栽并不是没有麻烦,他和这个世界上众多的富翁的遭遇一样,避免不了和政治的纠缠。 陈永栽与已故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关系密切,在1986年马科斯下台后,陈永栽在随后的阿基诺和拉莫斯总统当政期间一直保持低调,但这两位总统都积极追查他逃税。 并指控陈永栽为马科斯的几家公司打掩护。 税务局曾指控他在前总统拉莫斯执政期间逃税。 法院的一位官员声称,根据指控,陈永栽的烟草公司从1990年到1992年一直逃税,利用空壳公司逃税250亿比索(合4.45亿美元)。 但是这个案件没有审下去,陈永栽向初审法院递交了申诉书,在送达最高法院的一系列上诉中设法在司法部调查结束之前暂停了审理这些指控,最后法院推翻了控告他逃税的9项罪名。 对对自己的控告,陈永栽认为,法院指控他是因为他在1992年不支持拉莫斯作候选人。 陈永栽是埃斯特拉达在1998年竞选总统时的主要支持者。 他跟埃斯特拉达的密切关系,招致舆论批评埃斯特拉达关照少数商人朋友或“朋党”。 但埃斯特拉达否认其与陈永栽的朋党主义,也否认接受经营者数千万美元的贿金。 受贿事件以及菲律宾经济的不景气,结果导致国民的愤怒,包括菲华商联总会在内,有十多个商业组织呼吁埃斯特拉达下台,并警告政治危机若拖延下去,将危害已脆弱不堪的经济。 身为菲华商联总会理事长的陈永栽尽管和埃斯特拉达关系密切,但最后仍表明:“遵从大家的意见”,并开始疏远埃斯特拉达,响应呼吁埃斯特拉达为顾全经济大局而辞职的动议。 最终在2001年埃斯特拉达由于腐败问题而下台。 但对于阿罗约总统公开承认菲律宾正处于财政危机之中,菲众议院议长德贝内西亚发出的倡议,要求菲全国5000个最富家庭各捐100万比索(约2万美元),成立一个50亿比索的“爱国基金”,帮助国家渡过困难时期的倡议,陈永裁当即表示他捐献200万比索。 多面人生陈永栽说“人应该在生命的终点回首一看,发现自己为人类做了许多事情,那样才能够认为自己成功。 ”陈永栽又是个慈善的人,常以仁慈之心广施善款,扶危济贫,特别是在捐资助学方面,更是不惜重金。 仅仅中国内地的大中小学陈永栽资助的就多达20多所,总金额达数千万元人民币。 1984年陈永栽设立了“亚啤医学奖学金”,用于提高菲律宾的医疗水平。 1986年他又以其父之名,成立了陈延奎基金会,该基金会的慈善项目大部分用于振兴教育,捐建校舍,令大批失学儿童获得读书的机会。 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大爆发后,他捐款40万美元予以救助。 2005年陈永栽获得西岷兰佬国立大学颁授的人文学荣誉博士荣衔,以表扬他关怀民生疾苦,对推动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和教育等做出的贡献。 陈永栽,这位在员工眼里,永不言败的老板,集团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竞争对手眼里,最难被打垮的劲敌;子女眼里,慈爱而又严厉的父亲;父母眼里,不折不扣的孝子;叱咤风云、纵横商海,勇气十足与又充满智慧的传奇人物,在不同的人眼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表现出多姿多彩的人生,而这样的人生早已达到了令芸芸众生无法企及的高度。 位于亚洲东南部,与中国台湾省遥遥相对的菲律宾,是一个由7107个大小岛屿组成的群岛国家。 在这个有一定数量华裔的岛国,陈永栽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陈永栽同时拥有诸多身份:菲律宾航空公司董事长、联盟银行董事长、菲华商总名誉理事长、菲律宾华人首富等……与之相对应的是同样一长串的荣誉——他被称为“银行大王”、“烟草大王”、“啤酒大王”、“航空大王”……他的业务遍及十几个国家的十个几不同行业。 而和很多富人不同的是,首富陈永栽的座驾不是豪华轿车,而是一架直升机,从家中到公司写字楼只需要五分钟,陈永栽常常坐着直升机在马尼拉上空飞来飞去,指挥着他的商业王国的运转。 因此,当《福布斯》杂志2004年9月公布东南亚40名富豪,70岁的陈永栽以16亿美元资产列第十二位时,陈永栽在菲律宾继续保持着的首富地位无人撼动。 但是,如果因此认为陈永栽是一个纯粹的商人就错了,在他的投资行为中,往往会考虑感情、荣誉、责任等因素。 菲律宾航空是亚洲第一家航空公司,但却长期处于困境之中而无力自拔,陈永栽花费巨资将其收购,对此陈永栽表示,他的收购行为“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国家”,陈永栽得到的荣誉,在当地华人无出其右。 对大多数人来说,或许陈永栽只是一个传奇,从平凡到辉煌,从贫穷到富有的经历听起来更像是神话。 而这种传奇与神话却是陈永栽通过一步步的奋斗换来的,是真实的。 陈永栽的身上充满着华人的智慧。 勇气的力量没有人相信,如今的首富陈永栽半个多世纪以前,一家人初到菲律宾时生活的贫穷,几乎是一贫如洗。 1934年7月17日陈永栽出生于福建晋江市,4岁跟着父母到菲律宾谋生。 9岁那年,陈永栽的父亲生了一场重病,母亲带着一家人回到家乡。 但两年后,因家乡遭遇灾荒,刚满11岁的陈永栽不得不跟着叔父再次来到菲律宾,并在一家烟厂当杂役,从此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步。 在烟厂当杂役的那段日子,可以说是陈永栽一生中第一次面对人生的艰苦,当时的陈永栽一边赚钱养家,一边自学,以半工半读的方式修完了马尼拉远东大学化学工程系的所有课程,并顺利毕业,生活的艰苦甚至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毕业后,陈永栽并没有立即离开烟厂,而是被烟厂提升为化学师继续留下来工作。 不过,此时的陈永栽已经具备了丰富的化工知识和在烟厂多年的工作经验,又拥有与商界的密切联系,因而决定要开拓自己的事业。 1954年,决心创业的陈永栽离开了烟厂,在亲友的帮助下,刚满20岁的陈永栽创办了一家淀粉加工厂。 但他在商海的第一次闯荡以失败告终。 在一次菲律宾举行的某个企业家论坛上,陈永栽曾谈起最初的这次创业经历:“众所周知,我是白手起家的——和成千上万有志向的其他菲律宾商人一样。 那时,我没有什么积蓄,有的只是勇气。 我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首先创办了一家玉米淀粉小加工厂,但由于竞争激烈,我在商海里的首次尝试以失败告终。 ”陈永栽没有被挫折打败。 从初次经商的失败中,陈永栽学到了一个宝贵经验,认为任何事情都有好坏两个方面,关键是将不利条件转变为有利条件。 淀粉加工厂尝试失败后不久,跌倒后的陈永栽又迅速站了起来,用借来的本钱,开办了一家化学制品生产和贸易公司。 当时用的全是是二手机器和破旧卡车,但当初谁也想不到,这家公司后来成为陈永栽庞大事业的基石。 创业历程1965年,在马尼拉的一所小房子里,陈永栽和他当年在烟厂一起工作的朋友们,创办如今有名的“福川”烟厂。 “福川”取英文fortune的音和意,烟厂用的同样是二手设备。 实际上,在创办烟厂的1965年,菲律宾烟草市场竞争已十分激烈。 一家资本少而又毫无名声的小烟厂怎么样才能挤进市场并占有一定的市场分额,这个问题摆在了陈永栽面前,陈永栽的分析充满一个商人的敏锐与智慧:高档烟价格太贵,消费者不多;低档烟质量太差,不能持久留住消费者;中档香烟消费者众多,各阶层都喜欢,价格不贵,又不失身份,生产这类香烟能获得稳定利润。 于是他决定投产中档香烟,并要求质量超过其他厂家。 经过努力,福川烟厂的产品很快就打开了销路。 事业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即使他是首富,创业时期也不可能避免风险与挫折。 1968年,烟厂生意刚刚有所起色,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却摧毁了福川烟厂的厂房,大多数设备被毁。 面对天灾,陈永栽表现出坚毅的勇气,他和工人们一起不分昼夜的抢修厂房,挑拣被雨水淋湿的烟草,修理面目全非的机器。 遭受打击的陈永栽和一般人与众不同的是,他非但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坚定了要将事业做成功的决心。 于是为了彻底改变落后的制烟设备,他把世界先进的制烟生产流水线和现代化的卷烟机引进菲律宾,并在此后不断引进先进设备,使福川烟厂的设备和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如今,福川烟厂已发展成为菲律宾最大的香烟制造公司,并占据菲律宾七成以上的香烟市场份额,在欧美、日本和中东的香烟市场上都有一席之地,陈永栽本人因此成为赫赫有名的“烟草大王”。 从此,陈永栽的事业迎来全面崛起时期,业务范围扩展到银行、酿酒、航空、旅馆等诸多行业。 他在1970年创设的福牧农场,发展成东南亚最大规模的养猪场;他在1982年投资创办的亚洲啤酒厂,成为菲律宾第二大啤酒厂;1970年代后期,陈永栽开始涉足金融业,收购了面临倒闭的通用银行,更名为菲律宾“联盟银行”,并亲自担任董事长,在半年内资产便由8000万美元增至2.55亿美元,盈利260万美元,取得了让人惊讶的业绩。 目前,该银行在菲律宾有285个分行,总资产达1350亿比索,成为全菲资产最多的银行之一。 该银行获得《亚洲银行家杂志》授予的“2001年亚洲最佳零售银行奖”。 联盟银行后来还在厦门成立了全资分行,成为中国改革开方后第二家外资银行。 陈永栽的商业王国在一步步的发展壮大中建立起来,但陈永栽并不是一味的追逐利润,有一个例子是,1999年,陈永栽收购了马尼拉世纪公园喜来登酒店,他对喜来登酒店每年的丰厚利润似乎并不热衷,他说:“我经营酒店的目的是让一些朋友聚聚头,赚钱倒是次要。 ”回顾起自己的事业,陈永栽的总结是:“许多人想知道我‘从无到有’的成功秘诀。 其实,我与大家没有什么不同,没有什么特别的,有的就是努力工作,面对风险,抓住机遇。 ”陈永栽又是一个个性豪爽的人,而且经常有一些出人意料的大决定。 他常说:“人家不敢摸的老虎屁股我敢去摸。 一件事不干则已,干必干好。 ”1995年,陈永栽收购连年亏损的菲律宾国有航空公司时说,“菲航”代表菲律宾,不能垮,我要办好“菲航”,为菲律宾争光。 信心十足的陈永栽向股东们保证,菲航在6年内将扭亏为盈,否则他愿以约定的股价购入其他股东的股份。 这句保证的背后,是一旦不能扭亏陈永栽将损失100亿比索。 此后陈永栽大刀阔斧地进行管理改革,注资40亿美元,陆续更新了40架飞机,并开辟了多条国际新航线,菲航终于从2000年开始扭亏为盈,陈永栽此举深受菲律宾人敬佩。 喜欢挑战的陈永栽,其冒险精神从中可见一斑。 热衷华文文化没有人能想到,生活在菲律宾多年,富甲一方的陈永栽会对中华古典名著喜爱、甚至精通。 陈永栽的身上充满着儒雅的气质,作为商人的他可以说是一位儒商。 而这一切是有着深远的原因的。 还是在烟厂当杂役时,即使每天工作很劳累,但收工之后,陈永栽仍会坚持在灯下阅读中国的演义小说,《三国演义》这样的描写群雄争霸战术与策略的著作深深的吸引了少年陈永栽。 对中国古典名著的爱好,几乎一直伴随了陈永栽的成长,并影响着他的一些为人处世风格。 即使如今成了首富,也已年逾古稀,陈永栽最大的业余兴趣仍然是阅读历史、地理著作。 据说,陈永栽和任何人谈话,或演讲、接受采访时,几乎都会引用书中的典故,来说明当前事件中的道理。 而且他对中国历史的精通达到令人惊讶的地步,从黄帝到清朝,他可以从头讲下来,甚至每一个皇帝在位时期的历史他都十分清楚,一开口就滔滔不绝。 二十四史中的故事在他口中如数家珍。 有时候他也谈论孔子或孙子兵法。 他对《易经》的研读也很有心得,能随手画出易经的六十四卦。 他还和自己的私人教师,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退休教授黄炳辉,合写了多部文史专著,包括《老子章句解读》、《文史经典解读》和《椰风窗前共琢磨》等,纵谈古今,内容可谓丰富多彩。 陈永栽经常把中国历史和成语的道理,应用在处理问题上。 1995年,陈永栽进入菲律宾航空公司担任董事长兼行政总裁。 在他接手时,菲律宾航空公司已经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 而在此后,东南亚又遭遇了金融风暴、工潮等重大袭击,菲律宾航空公司一度风雨飘摇。 1998年,在一次接受采访时,陈永栽被问及为何投资长期亏损的菲律宾航空公司、又如何扭转乾坤,他就讲述了汉朝名将班超的故事,表达“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态度。 他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没有置之死地的决心,哪有死而后生的变数?”陈永栽不但自己对中华古代文化非常入迷,也要求子女具备中华文化的素养。 他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孩子们都在华文学校接受启蒙教育,并坚持在家中讲华语。 他还仿照父亲教育自己的方法,让孩子们从小背诵古诗词,有的还被送到北京大学进修中国文学与历史。 其对华文的热爱由此可见一斑。 一个重要的事实可以证明陈永栽是多么热心中华文化,从2001年起,陈永栽每年都要赞助菲律宾华校学生赴厦门进修,举办汉语夏令营,让学生学习汉语、书法、国画、舞蹈、武术、中文歌曲等。 这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华文水平,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中华文化以及中国的历史。 陈永栽认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刻苦耐劳的美德,使中华民族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是维系海内外华夏子孙感情的纽带。 办好华文教育,是海外传承中华文化,保持中华民族精神,增强华人社会、华人社团凝聚力的基础工程。 陈永栽特别看中语言的功能,强调华裔新生代要从学会说汉语入手,了解中华文化。 他形象地比喻说:“语言就像运输工具一样,是交流思想、传播文化的载体。 因此,海外华裔新生代会说汉语对了解中华文化至关重要。 ”如今,菲律宾许多华裔新一代已经不会说华文了,陈永栽希望中华文化能在华人社会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为此,他捐资组织学生来华学习汉语,希望华裔的后代能继承中华文化。 陈永栽也总是以自己学习中华文化的经历鼓励年轻人,告诉他们学说汉语不要怕难,要努力去领悟。 “即使现在有些问题不明白,但等长大了,随着理解能力增强了,就会了解学习中华文化的好处。 ” 他认为,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政治、经济往来越来越密切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掌握汉语、了解中华文化将为华裔青少年未来自身发展创造机会,他们也可以在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中发挥作用。 陈永栽常说“中华文化是孕育了5000多年的文明结晶,是世界文化宝库珍贵的财富,源自中国,却属于全世界”。 针对目前菲律宾华裔新生代已不大懂华文的情况,陈永栽在菲律宾大力呼吁要振兴华文教育,一再出资开展“挽救行动”和“留根工程”,5年来,陈永栽资助来华短期培训的菲律宾华裔多达2000多人。 不但资助学生,陈永栽还出资组织菲律宾华文学校的教师到厦门、泉州等地进行业务培训,以提高华文学校的教学水平。 2002年7月,陈永栽在菲律宾还开办了一座以父亲陈延奎命名的两层楼的华文图书馆,总面积540平方米。 图书馆有书库、参考区,儿童读书区、期刊报纸区、阅览室等,馆藏量约多册图书,类别涉及各学科,其形式包括书籍、报章、杂志、地图等,甚至还拥有两套珍贵的影印四库全书,图书馆是目前菲律宾最大的华文图书馆,为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可以说陈永栽为海外华文教育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了感谢陈永栽对传承中华文化所做出的贡献,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向他颁授了“倾心华教,泽被侨胞”的牌匾。

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行有什么好处

东边日出西边雨。 尽管中国同美国、欧盟的贸易摩擦不断,但在亚洲,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降税计划即将实施,这将惠及7000种产品和区内18亿消费者,号称是目前最大的降税计划。 从7月20日起,中国和东盟成员国将正式按照《货物贸易协议》的规定,对原产于中国和东盟的7000个税目的产品相互给予优惠关税待遇,以自由贸易区的税率实现彼此货物的通关。 同时,饱受欧美特保之苦的中国纺织企业也将获得新的贸易机会。 惠及18亿消费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经合组织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建人表示,CAFTA的建立将惠及这一区域的18亿消费者,他们可以获得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服务。 伴随着CAFTA降税计划实施的临近,中国著名东南亚商务专家、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理事长的日程安排也越来越密。 他告诉记者,由于国内企业对CAFTA的情况和有关内容知之甚少,他已经在全国做了100场报告,最近更是邀约不断。 他认为,随着中国与东盟形成统一市场,中国携雹举企业的商务机会巨大。 据介绍,目前中肆纤国对东盟出口的主要商品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纺织纱线、摩托车等。 我国从东盟进口的主要商品是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零件、初级形状的塑料、原油、成品油、天然橡胶等。 农产品方面,中国需要进口一些只有东南亚地区出产的热带水果,中国则是胡桃、苹果、梨、柑橘、草莓、葡萄、芦笋和加工西红柿在东盟的主要供应商。 研究表明,CAFTA建成后,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将增加106亿美元,增幅为55.1%,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将增加130亿美元,增幅为48%。 从1997年以来,我国对东盟的贸易一直都是逆差,但从今年第一季度来看,我国向东盟出口的增速(41%)已经高于东盟向我国出口的增速(16%)。 而去年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达到了1059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30%,提前一年达到1000亿美元,这跟去年中国与东盟实行早期收获计划、放松投资限制密不可分。 纺织企业有新出路其实,CAFTA降税计划的实施也给四处碰壁的中国纺织品企业带来新的出路。 尽管中国同东盟国家越南、泰国、印尼等在纺织品国际市场上是竞争对手,但东盟的纺织工业没有中国发达。 对于中国同东盟相互放开市场,这些国家也都比较担心。 而中国的纺织企业可以投资东盟国家的纺织业,在那里兴建加工厂,进行转口贸易。 这样就可缓解欧美配额压力。 而据专家分析,比较适合的国家是老挝,因为欧美对老挝实行优惠政策,没有出口配额限制,而中国和老挝都是《曼谷协定》的成员国,老挝又是目前惟一一个加入《曼谷协定》的东盟成员国,因此中国企业可以带着订单和原料到老挝去生产,然后销往欧美市场。 告诉记者,老挝服装协会会长前两天来北京曾表示,非常愿意中国的服装企业去那里投资。 而据分析,中国同东盟国家的纺织业是互补的,东盟国家需要中国的纺织机械产品,而且也需要从中国进口棉花,另外一些服装的辅料也需要从中国进口。 形成统一市场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服装协会等行业协会可以跟东盟的纺织商会进行交流合作和资源整合,在国际市场上形成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企业投资东盟仍需提防壁垒目前,中国同东盟的投资协议还在谈判阶段,不过东南亚在华投资要远远多于中国在东南亚的投资,到去年底东南亚各国在华投资258亿美元,而中国在东南亚投资不足20亿美元,不过CAFTA全面实施以后,我国对东盟的投资必然会加快。 不过,提醒有志于投资东盟市场的企业,CAFTA建立并不意味着一切都会畅通无阻,一些国家还存在贸易、投资壁垒。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方有超过80个商标在印尼被抢注。 越南政府目前仍然对7种重要产品实行强制进口许可证制度:包括石油、玻璃、铁制品、植物油、糖、摩托车和九座机动车,另外越南对许多进口产品征收较高的消费税,而对个辩碧别汽车产品甚至征收100%的特别消费税。 泰国不是WTO《政府采购协定》的签署方,在政府采购招标中,泰国对外国投标企业设置了一系列限制,如对金额超过3亿泰铢的政府采购合同,外国中标企业必须易货回购价值不低于合同金额50%的泰国产品。 在马来西亚,占海关税号总量17%的产品受非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如建筑设备、农产品、矿产品和汽车等,这对中国同类产品进入马来西亚市场造成一定阻碍。 因此,专家建议企业在投资东盟前应多向当地中国使馆和有关机构进行咨询。 相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东盟10国建立的自由贸易安排。 2004年11月29日,双方在老挝万象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 协议规定,自2005年7月起,除2004年已实施降税的早期收获产品和少量敏感产品外,双方将对其他约7000个税目的产品实施降税。 至2010年,中国与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等6个东盟老成员将取消大部分产品的关税,建成自由贸易区。 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等4个东盟新成员将享受5年的过渡期,至2015年与中国实现自由贸易。 《曼谷协定》《曼谷协定》全称为《亚太经济社会发展中成员国之间贸易谈判第一协定》,是在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理事会发展中成员国之间达成的比最惠国待遇更加优惠的区域贸易安排。 旨在通过此种安排扩大成员国间的贸易,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 于1975年7月31日签订,2001年5月23日中国正式加入。 目前《曼谷协定》正式成员包括孟加拉国、中国、印度、韩国、老挝和斯里兰卡六个国家。

论述题:自由贸易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中国的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有何影响?(答案请简介明了)

90年代以来,在WTO的全球贸易自由化目标倡导下,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的过渡阶段和补充形式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东南亚地区作为中国的近邻,改革开放以来,双方贸易、投资以及其他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快,相互间经济政治关系日趋密切。 2002年中国与东盟十国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总体确定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框架。 2005年,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全面启动进入实质性阶段。 因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之后的经贸效应如何、以及其发展前景,都是我们大家都非常关心和需要研究的问题与对象。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理论背景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不同国家彼此间就国家整亩备槐体经济或某些经济领域、经济地区的经济联合而达成经济联盟的状态或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生产要素在区域这个地缘范围内的不断趋向自由化流动,从而带来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生产效率的相应提高,亦即世界福利水平的帕累托改进。 (一)关税同盟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中,关税同盟理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奠基石。 1950年,美国经济学家JacobViner出版了《关税同盟问题》一书,标志着关税同盟理论的形成。 书中重点论述局部均衡分析: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认为关税同盟可以在成员国之间实现自由贸易,但同时又对非成员国实行差别待遇的保护贸易,因此它的建立并不意味着世界福利的净增加。 维纳得出结论,关税同盟效应就是贸易创造收益减去贸易转移损失所取得的实际利益。 其后,Macmilan、Meeann、vanek和Kemp等着重对关税同盟一般均衡研究分析方法进行了论述,对关税同盟福利影响的一般均衡分析加以说明,提出了方法论。 (二)一国模型与两国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自由贸易区(FTA)是比关税同盟更为现实的一体化形式。 英国学者Robson将关税同盟理论运用于自由贸易区,得出了专门的自由贸易区福利理论。 理论认为自由贸易区实行内部自由贸易的同时,成员国对外不实行统一的关税和贸易政策,使进口国避免因单边降低壁垒而蒙受不必要的贸易转移的损失;自由贸易区实行严格的“原产地规则”。 同时,已经实行比较自由的贸易体制或愿意放开贸易政策的成员国将不再受自由贸易区的制约。 因此,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要优于关税同盟。 二、建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必然性当今的世界经济越来越趋于开放、自由,贸易自由化正深刻地影响着国际经济的发展。 只要国家之间存在成本差异,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滚型就可以发展起来。 自由贸易区的出现,归根结底是市场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自由贸易政策的必然结果。 (一)外部环境要求中国与东盟进行经济合作外部的压力和挑战促进东盟与中国进行区域合作。 近二十年来,不仅在地理上临近,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间形成了很多FTA(FreeTradeArea),还出现了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间的FTA,跨越不同地域的FTA,在社会、文化、经济等领域建立广泛的联系的FTA。 再看亚洲地区,除正在成长的东盟自由贸易区外,尚未形成正式的、覆盖面积较大的地区经济合作机制。 这使各国失去了巨大的迅友、本来是有可能获得的贸易实惠。 (二)东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目前GDP和外贸进出口额已排名世界前六位,外汇储备为世界第一位,吸引外资连续9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尤其金融危机的发生使东盟认识到,应对经济全球化靠单打独斗不行,在集体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时要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与中国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成为期望。 (三)经济合作具有可行性1 良好的政治与经济关系是合作的前提条件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政治关系稳定发展,政府高层官员互访频繁,双边经贸合作愈益密切,双向投资呈现良好的态势,形成了全方位的合作,不仅涉及贸易、投资和科技领域,而且在金融、文化、航空、旅游、邮电、交通、海运、环保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2 贸易结构具有互补性是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中国与东盟之间尚未建立一种密切的产业分工,目前双边贸易的基础还是一般性的资源互补;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双方高层次产业分工协作框架的确定,双边的贸易、投资会大幅度增长,从而有效拉动各自国内的经济增长,但可以乐观地预测,随着双方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规模经济效应、竞争刺激效应和投资刺激效应将同时生效,最终有利于双方经济的有效整合。 3 地缘优势和文化相通是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桥梁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地理上相邻近,为建立自由贸易区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中国和东盟国家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了经济上和文化上的交往。 这种源远流长的关系是双方扩大和加强经贸合作的坚实而深厚的基础。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分析从研究背景和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看,自由贸易区建立对双边均产生了积极作用,具有极大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一)双边贸易与经济增长有了长足的发展自1990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以年均约20%的速度递增。 东盟已经连续12年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是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启动后,双方进出口额增长幅度更加明显。 从表1中看到,2004年双方贸易总额达1058.798亿美元,同比增长35.3%。 其中我国出口429.02亿美元,同比增长38.7%;进口629.76亿美元,同比增长33.1%。 自2002年中国和东盟启动自由贸易区进程以来,仅仅两年时间,双边贸易额增长了500亿美元,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五大出口市场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地。 2005年上半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达597.6亿美元,增长25%,东盟已跃升为中国的第4大贸易伙伴。 从以上分析,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一直在快速增长。 (二)自由贸易区建立将为双方带来明显的优势1 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经济的优势从贸易方面来看,将促进中国扩大出口规模,提升出口竞争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通过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降低扩大出口规模通过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降低导致的贸易创造效应将大干贸易转移效应,东盟会将从其他国家的进口转向自中国进口,从而扩大中国的出口规模。 通过规模效应,提高出口竞争力。 中国西南省区同东盟国家地理位置相邻,东盟国家是这些省区的主要出口市场,其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互补性更强,通过与东盟在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加强经济合作,将大大促进这些省区的出口,为其在更大范围参与国际分工和分享分工效益创造条件,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同时也将提升中国整体经济实力和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力。 2 自由贸易区对东盟的机遇在自然资源、工业制成品、技术、旅游和劳务方面形成很强的互补性。 以资源禀赋的差异为基础而具有优势的商品,约占双方贸易额的一半。 东盟从中国进口的机电产品以通用机械电器为主,而中国从东盟进口的机电产品中很大部分是电子元器件类产品。 在工业电子产品出口方面,东盟国家较早形成了比较优势,而中国处于相对弱势。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东盟提供了广阔的销售市场。 亚太地区的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区域内的贸易量不断增加。 由于地理上的联系和优势,中国西南部省份将会与东盟成员中的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甚至泰国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增加双方之间的投资与贸易往来。 (三)双边政治互信不断增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各国高层互访频繁。 1991年7月,中国外长钱其深首次被东盟邀请参加了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的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 1994年,中国参加“东盟地区论坛”。 1996年7月,中国成为东盟的正式对话伙伴。 1997年底,东盟与中国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这标志着东盟与中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99年,中国与东盟各国高层互访达到高潮。 高层的频繁互访是中国与东盟之间消除猜疑、增进了解、加深信任、促进合作的一个重要的有利因素。 (四)成员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得到提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成为一个拥有18亿消费者的庞大的统一市场,将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贸易区,其国内生产总值将占全球总额的10%,成为仅次于美、欧、日之后的全球第4大支柱。 这将极大的提高中国东盟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增强他们在世界事务中的筹码和发言权。 四、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虽然有其巨大的经济和政治意义,但也存在相当多的障碍、问题、可能发生的不利因素,值得双方予以关注。 (一)双方产业结构存在相似性,市场竞争激烈从表2可见,近年来这种相似度还在增加,说明中国与东盟产业结构相似,在很多领域存在竞争。 我国与部分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产业结构较为相似,并大都以农业、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同时双方的主要出口国都集中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 这必然导致双方贸易结构趋同,使双边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不仅影响双边贸易额的增长,也会给双方的进一步合作带来负面影响。 (二)区外势力的干预与压力也使该区的建设步履维艰东盟自由贸易区各国都曾经是欧盟主要国家的殖民地,日本在二战期间也曾占领过东盟各国,战后法国和美国又先后侵略越南,至今欧盟、日本和美国仍然未放弃对东盟的控制。 来自日本和美国的压力仍然很大。 (三)中国东盟内部矛盾重重目前,东盟本身还处于成形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各种矛盾。 一是东盟区内各成员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二是其各成员在贸易自由化方面存在的分歧和矛盾,三是其实施贸易自由化的有关措施具有一定的封闭性。 这些因素都可能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形成一定障碍。 (四)由于双方缺乏了解,因此增进互信举步维艰目前,我国对东盟国家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少数几个较发达的成员国,而对一些落后国家的信息资源则缺乏了解。 同样,东盟一些国家对我国的投资环境、市场结构、贸易法规等信息也缺乏了解。 由此信息渠道不畅和缺乏了解,互相不信任。 要真正加强东盟国家和中国的互信,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从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要求来看,中国和东盟要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必然涉及政治、外交、文化等多方面的沟通和合作,要实现经济一体化,必须巩固双方不断加强相互信任的基础五、发展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对策(一)加强区内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贸易政策三方面的协调中国和东盟应该积极协调产业政策、贸易政策和投资政策,其目标是促进中国与东盟的经济联系,促进中国、东盟组建自由贸易区的福利增长,避免中国、东盟之间的恶性竞争,同时完善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调机制,使中国、东盟组建自由贸易区所产生的利益能均衡分配。 经过一段时间,中国和东盟对发达国家的依赖程度会有所减轻。 在目前情况下,区内各国当务之急应积极协调产业政策,制订、实施与产业政策相配套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在保证必要的竞争以促进效率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小不必要的内耗,增强其经济的互补性和竞争力。 (二)借鉴欧共体发展经验,多头发展、齐头并进、相互促进英国对欧共体的建立持抵制态度并亲自牵头拉拢了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组建成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对抗以法德为核心的欧共体。 欧共体的策略就是一边完善欧共体的内部建设,一边扩大其影响的范围、发展新成员,压缩欧洲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空间,最终使英国和丹麦、葡萄牙、奥地利、瑞典、芬兰退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加人欧共体(欧盟)。 因此,欧共体的发展经验给我们以启示:中国一方面加快与东盟的谈判步伐,另一方面以中韩的东北亚合作为突破口,尽快吸收韩国加入,充分利用中国连接东北亚与东南亚的地理优势,使中国成为构思中的“东亚自由贸易区”的枢纽,增强中国的主导地位。 (三)建立由条约、法规规范的“开放、紧密”的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的模式应该定位为:由条约、法规规范的“开放、紧密”的自由贸易区,灵活、变通的安排措施应在条约法规中得到体现。 1)在合作方面,以全面合作协议为制度基石。 各区域性组织为了达到全面协调,均在非常正式的环境下签订正式的全面合作协议,并且按照法律所要求的程序,由各国议会对政府所签订的协议进行审批,从而保证这些合作协议得到各国法律的确认,并以此约束各国政府严格按照协议所确定的权利和责任行事。 2)在决策方面,建立以“Y-X”原则为核心的决策原则。 考虑到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发展水平的差异和部分国家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认识的欠缺,决策机制可以引用东盟现存的“Y-x”原则(如果少数几个成员国表示暂时不参加某项决策所拟订的集体行动,但又不反对该项决策,而其他成员则表示支持并愿意参加该项集体行动,那么该项决策可以作为决议予以通过)。 它体现了决策层面的灵活性,符合各成员国经济、文化、历史、社会、科技发展水平方面的差异和距离。 3)在执行方面,建立具有超国家机构性质的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执行委员会。 为执行机构考虑到决策上的灵活与一致,执行必须得到切实的保障,因此引用欧盟委员会的建制,代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整体利益,实行集体负责制,不接受任何政府或其他组织的指示,保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条约与协定得到执行。 4)在争端解决上,建立中立的协调、仲裁机构。 因为东盟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对主权问题一直比较敏感,对违反条约的行为,建议采取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与AFTA两个自贸区争端解决机制相融合的方式,即建立一个专门协调仲裁机构,重点解决商品原产地、关税及海关程序、商品与服务标准等问题。 5)其他配套制度。 组建多层次的谈判协调小组,分层次、多阶段地推进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建立内部警告机制,保证内部稳定;建立内部挽救机制,提升区域化影响。 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前景展望尽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充满风雨,但是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充满信心。 今后几年内,自由贸易区以及双边经贸关系将出现以下发展前景:(一)双方贸易将有更大的增长伴随着双边贸易的增长,贸易结构也将进一步优化,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相互出口增多,机电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将会有明显增大。 在可预见的未来10年内,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将进一步加深并更为紧密。 据东盟的测算,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贸易额将从目前的1,3万亿美元大幅提高,接近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水平,各成员的区内贸易比重将从目前的20%左右提高到30%以上。 二)双方合作领域将更加广泛随着双边贸易的扩大,经济技术合作逐渐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规模还比较有限,形式也不够多样,而根据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专家组的建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使双方以往的经济合作扩大到金融、投资、农业、人力资源开发、信息技术、产业合作、知识产权等领域。 在科技方面,中国和东盟国家都重视发展科技,增加对科技的投入。 农业方面也将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 (三)双边投资将逐步扩大我国与东盟之间的双向投资是我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 随着双方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投资壁垒的逐渐消除,相互投资将会增多。 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海外投资是重要的措施,投资的重点区域今后首先将是东南亚国家,特别是周边的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东盟新成员国。 随着我国电信、金融、保险和服务业的开放,一些较发达的东盟成员国也将扩大对我国的投资。 总之,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是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它将是中国“人世”后对外经济关系中一个新的里程碑。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意在双赢,利在长远,最终目标是与东亚实现共同繁荣。 -大哥可以自己参考下如果答案不怎么好还请海涵!

大金砖 为 合作贡献青年力量 精通中俄英三语!俄罗斯Z世代谷
3 2 4郭昊文19分! 林葳21 郭艾伦复出5 广州男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