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
身边的中小学越来越多地变成了“某某教育集团附属学校”?
一副“做大做强、再创辉煌”的样子。
可以说,这背后有教育领域正在下的一盘大棋,但事实情况其实远比我们所看到的更复杂。
今天我们聊聊这件事。
河北的保定市到北京的直线距离大约是140公里。
保定的文化很发达,三百多年直隶总督署在这里,古代文人众多,1896年诞生了直隶省(河北省)第一所新式小学堂——保定蒙养学堂。
100多年后,这所学堂的名字叫“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简称“保师附校”。
保定市再往西140公里,就进到了峰峦叠嶂的太行山区。
2017年4月,保师附校将贫困地区阜平县的龙泉关学校、白河学校、阜东小学纳入集团化管理。
正是在这个月,保师附校教育集团正式成立,集团辖市区内三所分校,地市内阜平、涞水、顺平、雄安新区七所分校。
在很多人还没搞明白“教育集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它就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在漫延了。
比如在北京,一个朝阳区就已经组建21个中小学教育集团,实现了公办中小学资源全覆盖。
作为教育界的宇宙中心,海淀区是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规模最大的区,全区有中小学178所,幼儿园223所,中小幼职在校生超过41万人。
到今年年初,海淀区已形成42个教育集团、覆盖近150所中小学,全区中小学生实现全部在集团校或优质学校、特色学校就读。
海淀区设立集团化办学专项支持经费,每年将拿出2亿多专项资金支持集团化发展。
大背景是北京市教委在2018年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中小学跨区集团化办学。
就在上个月,广东省教育厅公示了第一批广东省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名单,总共70个,其中来自深圳的教育集团就有18个之多。
放眼到全国,教育部在今年年初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其中就提到,全国共有1.6万个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集团和1.5万个城乡学校共同体。
教育集团化办学,似乎成了势不可挡的潮流,究竟有怎样的背景和内涵?
1999年,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上映。
这部作品,让张艺谋斩获国内外电影大奖,也引发全社会对农村教育的关注。
是的,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都不能少》剧照
从1980年到2000年,国家对教育的发展有一个基本的认定,叫作“穷国办大教育”。
那时的工作目标只有两件事——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任务。
史诗级的事业真的不容易,彼时政府的财力照顾不到所有的学校。
用很多地方校长总结的话来讲就是:“城市教育政府办,农村教育农民自己办。”
1980年代,农民基本都要缴纳一项“教育费附加”,钱上交到村里,只是用来给“村小”聘请民办教师。
很多村小就是在这个阶段兴办起来的,农民家里有钱就出钱,有力就出力,算是让农村的基础教育勉强没落下。
公元2001年1月1日,中国宣布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当然,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的程度难以想象,但只能先集中精力解决“有没有”的问题。
其实一直到现在,“控辍保学”都是教育界第一政治任务,也就是要保证每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必须人人都要上学,不能有一个辍学的。
高中阶段的学生要求是不能有因贫困原因、上不起学而辍学的。
集团化之后的保师附校教育集团龙泉关分校执行校长杨俊芳,上任后第一件事,也还是要去走遍每一条沟,每一个村,到每一个建档立卡的学生家里家访,也是出于这个要求——600多个孩子,一个都不能少。
1986年通过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分级管理体系。
200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
这使得县一级政府作为基础教育管理的责任主体、资源中心得以确定。
这里要提下大背景。
到2023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有没有的问题,基本是解决了。
随着国家整体实力和社会富裕程度的提升,新的教育目标变成“大国办强教育”。
还是县级政府扛大梁,但在差距巨大的县域经济面前,虽然都是县级单位,但山里的阜平和江边的昆山比起来,不能说是差距很大吧,至少也是天壤之别。
距离省会石家庄直线只有95公里的阜平山区县城,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只有64.1亿元,排全省倒数前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9101元,农村方面只有14436元。
过去,中小学校中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还是软件系统、教学方式,基本上没有跨区域流动的。
当一县之内无法满足人们对优质基础教育的需求时,县域之间、县市之间甚至跨省的行政辖区之间,演变成内部竞争市场,上演“人往高处走”的戏码。
太行山里的人,根本挡不住旁边城市的虹吸。
再举个例子,北大教育学院副教授林小英在调研时发现,某地处发达省份但县里经济相对落后的P县中学,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可市里高中和外地的民办学校不断从P县吸纳优质初中毕业生生源,让P县师生集体流失,常住人口进而跟着出走。
2016年,P县中考前100名学生中仅有15人留在本县就读高中。
这就成了一个严重的民生问题。
公立教育的集团化制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就是要解决教育不均衡,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所谓集团化办学,主要是靠行政力量的推动,兼顾双方学校的意愿,将一所名校和若干所学校组成学校共同体(名校集团)的办学体制。
特点是以名校为龙头,在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育科研、信息技术、教育评价、校产管理等方面统一管理,实现管理、师资、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目标就是促进优质均衡、实现共同发展、坚持资源共享和激发办学活力等。
某种程度上有点像日本的“老师轮岗制度”。
当年也是为了解决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日本政府让中小学教师不会在一个地方待太久。
到20世纪末,他们中小学教师每年的流动率接近20%,同一行政区域内流动的教师占55%左右,在偏远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双向流动的教师占18%左右。
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的统计,平均而言日本教师大概每6年流动一次,而校长的流动较为频繁,每所学校3-5年就更换一次校长。
这使得日本人对教育质量差异方面的担忧,似乎不那么严重了。
反过来看咱们。
北京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到,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积极有序支持优质教育资源到津冀等地区开展集团化办学。
截止到2024年9月,河北省已经引入246所京津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与该省370所学校开展跨省办学合作,5所部属院校对口帮扶该省10所县域高中。
另外,河北先后组织250名中小学校长教师到京津优质学校跟岗学习。
京津冀部分学校合作信息
这样的事情,做了就比不做强。
今年3月份教育部的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教育集团总校长刘希娅提到一个重点。
他们在国家级贫困县重庆市丰都县办了一所小学,全方位地输出了谢家湾学校的课程、管理和教育教学理念。
一年多后,家长及社会各界满意率达100%,丰都县教育的民调满意度在重庆市提升了26个位次,人口流失率降低了70%。
没错,人口是一切发展的根本,是弱势地方政府积极拥抱名校集团的关键原因。
不过,高中阶段就有些特殊了,因为它不是义务教育阶段,有着完全不同的逻辑。
2021年修订实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更加清晰地划定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教育的边界,对各类民办教育加强了严格的分类管理。
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办学,就完全不能碰义务教育系统了。
相比K9义务教育阶段,高中距离监管更远,距离资本更近。
因为没有《义务教育法》的强力保障,高中的办学水准纯粹依赖县域经济条件,不同地区的财政资源投入差别比义务教育更是悬殊得可怕。
但在事情的另一面,因为高中少了硬约束,社会化办学、公立民办、资本入局等方式也就应运而生。
在强劲的多元升学需求下,高中学校集团化的背后,是对高考绩效的追求和产业化的驱动。
这是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另一种景象。
高中通常是一县之内最高学府,又被当作升读大学的过渡和预备,极容易用高考升学率来证明品牌实力,争取上级资源,保证合作履约。
最著名的就是衡水中学。
衡水中学始建于1951年,公办性质,是“衡水模式”的主要缔造者。
衡水第一中学在2014年8月正式使用,是由衡水中学与河北泰华锦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投建的民办高中,现在叫做“衡水泰华中学”。
虽然《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规定“(义务教育外)其他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营利性民办学校”,但因为“衡水模式”名气太大,在外界看来他们两家似乎是一回事,他们在各地开的民办分校也是一回事——都是“衡水模式”的翻版。
另一个是已经成功资本化的例子,是起源于四川泸州,2018年就登陆港股的天立国际控股公司。
2021年《民促法》及《实施条例》落地后,K9板块不能通过关联交易形式并入上市公司,这家公司就把小初学校从财务报表中剥离,重点开拓营利性高中教育。
2023财年,天立实现收入23.03亿元,归母净利润3.34亿元。
公司创始团队同样也是地产背景,是从地产切入教育赛道,顺理成章。
妥妥一门好生意。
根据国信证券的分析,民办高中学校行业体现出玩家众多、格局分散、长尾效应明显的特点。
在证券分析师的眼里,中国高中入读适龄人群未来5-10年还会继续走高,得益于市场规模体量庞大,龙头公司在细分赛道上有错位,竞争比较温和,远没有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发展空间还很大。
基础教育各阶段适龄人口数量(万人)
这几年来,我们也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单纯从算账的角度来看,只要某个阶段的教育事业能搞成产业,还是很受企业资本所追捧的。
泸州天立高中招生简章中,学费+住宿费约为3万元,考虑物价的变化,资本市场还预测了每年约5%增速。
所以,民办高中本来服务的就是有需要的家庭客户,这样的家庭,至少在心态上对教育的要求更高。
教育公司估值表 东吴证券,2024年2月总结
这几年全社会对教育的讨论非常多。
调研发现,有些地区操之过急,教育集团化带来了发展目标单一、教育理念同质化、消灭了传统和严重的教育内卷等问题,还有的名校只是形式上的集团化,管理缺失,并没有真正把先进理念带到弱势地区。
近期的社会事件也让人担忧,把学校食堂的问题归咎于民办教育的资本逐利,其实也没有触及本质。
优质的民办教育其实不应该被简单地否定。
在世界范围内,私立学校提供高质量服务同时获取营收回报,本质上都不是问题,重要的可能还是事前的规则确定和严密的监管体系。
我们这样大的一个国家,内部不只有经济因素的差异,还有思想观念、历史传统、民俗文化、治理水平等等的不同。
新中国成立75年了,我们已经努力实现了“人人有学上”,但对“人人上好学”的追求可能会一直在路上。
我们既不能不顾历史谈未来,也不能抛开代价讲收益。
不管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非义务教育阶段,背景和现实远比我们看到的要复杂。
关于“教育集团化”你有什么看法?
教育集团化的初衷是以强校带动弱校,以达到区域内协同作战,共同进步,逐渐趋于教育教学均衡发展。 如果真的能做到这样,对弱校无疑是有好处的。
但是,您说到的现象确实存在。 房地产商为了使房子好卖,都会与当地政府协商,将房源划入学区房范围,但是如果离龙头学校地理位置派扮猜比较远的话,难免会比较牵强。 如果以教育集团加盟校的方式宣传,就尘型规避了一些显性因素,使买房人奔着集团化办学的龙头学校的名声趋之若鹜地买房。 从这个角度讲,这是一种营销手段,也是政府扶持地产业的一个政策。
大家好,我是化学课老师。 就教育集团化,仅表一下自已观点。
教育趋向于集团化,好像正规了不少。 资本参与到教育中来,投资赚钱,同时投入了大量的教育设施,似乎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但又不完全如此。 那么,教育集团化之后,是不是对教育本身有利呢?
不一定有利,有时候还是有害的。 教育不仅仅是有硬件设备,关键还要有好老师,有一套优秀的管理制度,有一套或几套优秀的培养学生成才的道德系统,有科学的学习训练系统,更要有开放的胸襟,锐意改革。 梅贻琦在就职清华大学校长的演讲中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他强调了学校中名师的重要性,而对于名师却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有的名师只是有好名声,讲评优课行,得的证书也不少,名声在外,教学成绩却不行;还有的名师整天在外讲课赚钱,却不管自己所在的学校学生,说白了就是一个商人;而达到教学水平高的,教学成绩突出的,又是名师的的人其实很少。 大多数的老师都是默默无闻甘愿奉献的人,不是名师。 教育集团化之后,聘请很多所谓的名师,开了高工资,却不一定能收到什么好效果。
资本天生就是逐利的,资本投入的学校基本都是名校。 资本注入名校之后,会开分校,打着名校的旗号招生,然后请名校的老师来上课,让他们挣双份工资,但是收学生学费的时候可是按照名校的标准收的,还有择校费,校服费、书本费、床单床罩费、住宿费,暖气费、饭费等等,一大堆收费都让资本家们赚得盆满钵满,也使得资本无限升值。 至于升学率的宣传,避而不谈就是了,只使用广告大肆轰炸,或者不惜修改数据,任意夸大,以求获得源源不断的生源。
资本投入到学校之后,就是为了把学生圈起来收钱,而不是真的把学生培养成人才。 虽然集团化的教育更加能担事儿,也更能平事儿,但是总不让人那么放心,而且很多人把孩子送进去之后,读完才知道上当了,但是已经晚了————你已经毕业了,该掏的钱也都掏了,一分不退。
所以,教育集团化就是资本投资教育的结果,也使得教育越来越功利化,越来越与教育改革、学生能力相去太远,因为资本方的目的很简单。 就是奔着赚钱去的,而不是为了别的。
教育集团化,你怎么看?欢迎大家发表感言。
教育集团化~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教育集团化是推行均衡教育的一种形式。 初衷是好的,是让所有学生都享受优质资源教育。 但教育是理念+载体+途径的精密过程,也是几年或几十年形成的教育链条,绝不是指挥棒一挥一蹴而就的!
现在凸显的教育集团化的羁绊:
1.教育集团的责权利不好定位。
2.教育集团的领导团队能力。
3.教育集团的精英团队稀释后的补血机制缺位等。
一孔之见!
我是【教育研究】,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教育集团化 ,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形式,是大势所趋,也是政府所支持的。 集团化办学能够集中办学优势,打造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能够让更多人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 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区房问题、择校难问题的消极影响。
另外,集团化办学在印象中可能都是私立学校,其实不然,有相当一部分集团化办学是公立学校,或者民办公助等形式的学校,家长在择校时一定要搞清楚,不同性质的学校,收费标准以及老师录用的标准也是有很大差别的,不能因为某教育集团下的几所名校就认为集缺散团下所有学校都是好学校,这种 “名牌效应” 是非常容易迷惑家长的。 在择校时,除了集团以往的办学案例,还可以在招聘网站上浏览教育集团招聘老师的要求,以及办学理念等。
至于普通学校会不会引进好的教育集团的理念, 答案是肯定的, 市场进入教育行业,势必带来优胜劣汰,如果一所学校不思改变,躺在以往的功劳簿上睡大觉,那么教育集团化时代,它终将会埋没在 历史 的潮流中。 不管是学校、家长、学生,都要学会向市场要答案。
教育集团化是个趋势,但是不能求大求多,质量要跟上才是正道。
教育集团化应该是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其集团内部优势互补、以强带弱、人员交流灵活方便等特点可以极大地推进教育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优质教育资源集团化、分布式布局很好。
民办学校的代名词,我不十分赞同,他们为了收取高学费,采取割韭菜填压式教学,听话几个成绩会好些,但生活上就不知进步多少了,教育问题需要实事求是讨论,请不要一直引导成绩第一,成绩好的人大多数心里不 健康 ,盼望教学要改革。
集团化办学可简单理解为由两所或多所学校组成的教育联合体。 通过本次考察,结合自身办学风闻思考,集团化办学行业有三种模式:一为教育集团;二为教育联盟;三为教育共同体。 由此三种模式也可并存。 就本次考察结合自身理解将三种办学模式汇报如下:
一、教育集团
教育集团是以一所老牌优质学校为核心,附属一所或几所学校(其中一般有民办学校)所形成的一体化办学模式。 几所学校校址相对独立,学校法人、人事及财务在形式上也独立存在,但办学理念、运行模式相统一,主要是学校管理层思想高度统一,几所附属学校均要服务于核心学校。 例:上海行知中学为上海宝山区公办普通高中之首。 办学规模为八轨制。 按规定每年招生人数为320人(班容量最大40人)。 行知中学面向宝山区招生,办学规模难以满足宝山区优质生源入学需求,招生人数特别是择校生为数严格限制,如果行知中学独立存在,已达地区办学顶峰。 其附属的行中中学为行知中学校办工厂变革产生,由行知中学购买土地,实施建设所办的一所民办完全中学。 行中中学校校长由行知中学一名副校长担任。 管理两校统一,解决了宝山区不达行知中学录取分数线且相对优秀的初中毕业生的升学问题。 另外,凭借行知中学之名, 社会 出资创建了行知二中,为一所独立民办初中。 该校校长聘请行知中学退休校长担任。 办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与行知相同。 每年向行知中学及行中中学输送大批优秀学生。 在宝山区已形成以行知中学为核心,附属行中中学与行知二中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加规范招生与经费问题。 再如怀仁一中所附属云东中学(民办),云北诛仙二(民办)三校一体,怀仁一中校长兼任两所民办中学董事长,并各由一名副校长出任两所民办校校长。
教育集团另一种模式大多为民办学校,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集团总领又分级部管理。 例如河南永威教育集团。
二、教育联盟
教育联盟为一种大校带小校,强校带弱校的一种服务提升模式,例如上海交大附中,该校为上海市四大名校(普通高中)之一,为十轨制办学,在校生1200人。 其办学理念,办学效益与国际接轨,走在了中国普通高中教育前列,为体现其 社会 效益,以交大附中服务带动部分薄弱校,实施教育联盟战略,如联盟较偏远中嘉兴中学,交大附中派10名以上管理团队和骨干教师赴嘉兴中学支教服务,改变管理模式,办学理念,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成效显著,在嘉兴中学成功联盟之后,又有多所薄弱高中要求联盟服务。
教育联盟的核心学校从管理模式,师资力量非常超前,外派教师不一定为拔尖人才,管理团队最高为本校中层干部,在不影响本校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外派教师。 教育联盟受到政府影响,并不是交大附中积极主动行为,嘉兴中学成为当地政府每年要支付交大附中托管费300万元,又如交大附中要接受交通大学领导,在交通大学所在地区并无特别优质高中(相对我市山大附中、山大附小皆在山西大学附近)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交通大学提出交大附中要服务交通大学地区学生享受优惠教育资源问题。 所以交大附中将继续服务和代管部分薄弱高中。 交大附中并不完全主动承担此 社会 责任,其担心被“削峰填谷”影响自身为原因之一。
教育联盟模式山西省实验中学与吕梁市房山县中学也曾得到运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三、教育共同体
教育共同体是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行政区地域关系,将所属中小学划为若干个教育共同体。 例: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所在地区以该校为核心,联合周边八所小学形成教育共同体,九所学校均为公办学校,其中一所被第二实验小学兼并成为分校,总校服务当地居民子女入学,分校主要接受外来务工子女入学,教育共同体各个学校主要以业务交流为主,通过集体教师大校引领,教师交流等方式促进共同提高。
我们市在2013年也划分了教育协作组,模式即教育共同体,我们区将八所初中校划为两个协作组,一是以姚村中学为组长单位,晋祠一中、晋祠二中、晋源一中为组员单位的教育共同体。 二是以实验中学为组长单位,晋源二中,金胜中学、电厂中学为组员单位的教育共同体。 此举仅是印发了通知,没有相关制度与监督,所以并未有实质性合作与提高。 另外,我们区今年实施了教师交流制度,全区分成了五个交流片区,也可以认为是五个教育共同体。 近几年,教育局特别重视教学质量的提升,特别是重视高中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无意识中,已经大大减小了各初中学校之间的恶性竞争,增进了各初中校之间的交流,希望教育局能多为初中校创造合作交流机会,必要时组织校长集体外出学习培训
越来越多小学生上培训机构,培训机构是在生产焦虑吗?
人一辈子不可能学会所有东西,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像达芬奇那样,做一个建筑师的同时,还可以成为画家与科学家。 但是现在的教育机构一直在向家长们宣扬一种文化,那就是你的孩子什么都要学,钢琴、绘画、建筑、中国功夫、跆拳道……等等一大堆,每个宣传都让家长有一种马上让孩子报名的冲动。
这就是一种焦虑,术在于精,而不在于广,你必须接受一个道理,那就是学的东西如果太多的话,那就没有办法做到专精。
一,商业开始向教育伸手。
其实所有的培训机构全都是商业性的,为的就是让你把学费交到他的手里,而最后有可能什么都学不会,愚蠢的家长还会怪孩子没有好好学。 但是这种教育方式真的对吗?在我看来,这些教育正在一点点的压跨孩子,让孩子在童年就面对着巨大的工作量,有的孩子因为要学悉凯各种兴趣班,往往要每天工作十二三个小时。
一个成年人工作起睁岁唤来还会偷会懒呢,何况一个孩子呢!可家长就不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想把孩子压跨在起跑线上,要么从起跑线雀仔上起飞,要么累死在起跑线上,真是可怕。
二,培训机构真正估的,就是让你觉得,你孩子需要有学不完的东西。
我记得已前卖房子的时候,售楼处会找社会闲散人员去摇号,然后每人发100块钱,说白了就是骗人。 而现在的陪训机构也多是如此,我亲眼看过,很多小孩在里面上课是不需要花钱的,就是为了去充人数,也就是为了给别人家孩子的家长看看,家长一看这么多小孩子在学,那自己一定也让孩子去学。
最后就变成这样了,可我家长们,你们要明白一个道理,你的孩子成为一个画家的同时,再成为诗人的机率是非常小的,就像你向左走,同时无法再向右走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