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英国广播公司(BBC)20日援引最新数据称,英国有近70万套空置且无家具的房屋。其中,超过26万套被标记为“长期空置”,即至少6个月没人住。有专家和民众认为,如果这些空置房产能够在政府的规划下重新投入使用,英国的住房危机或将得以解决,但实际情况更为复杂。
资料图:英国利物浦一处住宅区。(IC Photo)
报道称,很多情况下,空置房的主人不愿意处理这些房产。一方面,一些房屋在房主去世后就长期无人管理。另一方面,即便房屋继承者完成了漫长的遗嘱认证和财产分割,获得了打理、支配房屋的权利,他们仍然可能因为情感因素不愿出售或出租房屋。诺丁汉的空置房屋官员鲍瑞就遇到过很多此类情况,她说:“找到空置房的主人本就困难,许多房主的子女对房屋有着很深的情感联结,无法接受出售或出租的建议。”
在当前英国住房短缺的背景下,空置房屋问题格外受关注。据了解,有些地方议会采取了一些激励和惩罚措施,包括对长期空置房额外征税或通过紧急维修并强制拍卖的方式处理房产,甚至通过颁布空置住宅管理令接管房屋,再将其出租以收回成本。据报道,这些措施虽然有效,但实施起来仍面临各种挑战和阻力。同时对于一些财政紧张的地方政府来说缺乏执行的动力,毕竟处理空置房屋是奢侈而非必需的行为。(江峰)
美国怪事:疫情使很多人失去工作,但房市却火爆异常
全球大流行病破坏了世界秩序,2020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遭受了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打击。 除了电商行业之外,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驶入了暗黑的隧道。
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在春季也曾短暂地陷入停滞。 在2020年3月,由于普遍实施的居家令和陡增的失业率,房地产市场看起来将会急剧下跌。
但美国的住宅房地产市场却出人意料地显示出强大的弹性。 到目前为止,房地产行业对美国的经济复苏起到了很大的支撑作用,已成为经济的支柱。
不仅如此,在疫情的横行肆虐之下,2020年的美国房地产市场竟然成为了破纪录的一年。 根据Zillow的数据,2020年共售出564万套住房,比2019年增长5.6%。
而且,去年12月,美国普通住宅均价266,104美元,同比上涨8.4%(增幅约合20,587美元)。 所有主要市场的房价都在继续上涨。
根据经济学家和市场观察人士的说法,房屋价值正以一代人以来最快的速度增长,并且,2021年没有任何放缓的迹象。
尽管数以百万计的人被解雇或暂时休假,但这并没有阻止全国范围内的购房热。 买家必须比往常更快地出手,才能购得他们的梦想之家。
因此,美国目前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自2005年史无前例的房地产繁荣达到顶峰以来的最高销售增长速度。
不过,那次扩张是由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上的低质贷款推动的,而当前的房地产繁荣则是由强烈的需求和创纪录低点的抵押贷款利率推动的。 这两个因素都是由冠状病毒大流行驱动。
在疫情到来之前,房价已经开始上涨,但疫情导致房价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上涨。 2020年春天疫情爆发期间,美国住房市场一度停滞,但自6月份以来,美国住房市场出现了创纪录的增长。
随着房价逐月攀升,这显示了美国房地产市场面对持续的经济衰退的韧性。 尽管经济前景不明朗,选举备受争议,疫情加剧,购房者仍继续迅速抢购相对较少的待售房屋。
这场大流行病确实削弱了建筑商填补住房供应的能力,因为他们的土地正在耗尽。 住房市场上的二手房已经供不应求。
待售房屋数量大幅下降,比近年的正常水平低30%左右,市场需求持续高企,供应只能满足的三分之二。
房屋库存和抵押贷款利率目前都处于 历史 低点。 本月待售成屋供应量降至1.9个月,为1999年开始这一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
由于库存如此紧张,现房销售不太可能继续以去年的速度增长,这意味着2021年全年现房销售可能会略有放缓。 预计2021年房屋销售将增长3.8%。
远程办公的兴起也引发了郊区的新繁荣,开发土地的稀缺意味着建筑商可能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2021年房价将继续上涨。
有一件事已经被谈论了很多,那就是郊区的住房市场正在蓬勃发展,因为人们从城市向外迁移。 疫情已经导致一些购房者在与原计划不同的地区寻找住房。
然而,有一份详尽的研究报告,研究了每一个可以想象得到的与城市和郊区相关的住房市场数据点,以确定是否存在城市向郊区迁移的重大趋势。
根据Zillow得调研数据,与城市市场相比,郊区住房市场并没有以不成比例的速度走强。 目前,这两种类型的房地产市场似乎都很火爆。
然而,大流行增加了人们对拥有更大空间和花园的房子的渴望。 再加上创纪录的低利率,从城市到郊区市场的房价都在大幅上涨。
2021年住房负担能力危机
强劲的需求加上较低的抵押贷款利率,已将房价推高至难以攒钱支付首付的水平,对首次购房者来说尤其如此。
虽然美国今后仍面临经济和卫生方面的挑战,但毫无疑问,国家将继续从这场大流行病中恢复过来,房地产市场将保持强劲势头,并将在2021年打破更多纪录。
这一次,房地产市场主要受两个因素驱动:可用住房库存短缺和极低的利率。 挂牌价和售价的两位数年增长率显示出极度缺乏库存和难以置信的需求——卖方房地产市场的一个迹象。
虽然房地产市场依然火热,但我们可能会开始看到房价上涨损害了人们的房价负担能力,除非2021年抵押贷款利率继续下降。
目前抵押贷款利率较1月初的低点略有上升,但仍处于 历史 低位,这应该会继续支持抵押贷款需求。
根据截至2021年1月22日调查数据,抵押贷款申请较前一周减少4.1%。 再融资指数较前一周下降5%,较上年同期上升83%。
上周抵押贷款利率涨跌不一,30年期固定利率升至2.95%,为2020年11月以来最高水平,其他所有调查利率均下滑。
尽管住房抵押贷款利率低于3%,但由于较低的抵押贷款利率(对购房者而言)的影响被两位数的房价增长所抵消,住房可承受性已经下降。
2021年,抵押贷款利率预计将停止下降。 全美房地产经纪人协会预计2021年抵押贷款利率平均为3.1%,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预计2021年抵押贷款利率平均为3.3%。
这些利率预测均高于2020年3.0%的抵押贷款平均利率,但低于2019年的平均利率。
抵押贷款利率上升和房价上涨将加速购买力的下降,并进一步挤压春季房屋销售季节的潜在购房者。
抵押贷款利率本周跟随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的走势进一步下跌。 根据Bankrate对全国最大抵押贷款机构的最新调查:2021年1月29日,基准30年期固定抵押贷款利率为2.860%。
预计抵押贷款利率将继续徘徊在 历史 低点附近。 美联储保证将保持利率和债券购买计划不变——淡化了将借贷成本从接近于零的 历史 最低水平回升的紧迫性。
按目前30年期的固定利率计算,你每借10万美元,每月需要支付414美元的本息,而上周是421.60美元。 一年前,30年期的固定利率是3.70%,所以同样的金额你每月需要支付460美元。
根据的数据,美国的房价中位数较去年同期增长14.4%,连续24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由于需求仍然很高而供应仍然有限,这条道路在未来几个月似乎不太可能改变。 2021年,预计房地产市场仍将炙手可热,这将影响买家的购买住房的负担能力。
现在,房价中位数是34万美元,30年期固定抵押贷款利率是2.860%,假设买家支付20%的首付,抵押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将是每月1,126美元。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根据房地美的数据,2019年12月,美国房价中位数在30万美元左右,30年期抵押贷款的平均利率在3.58%左右。
此时,一位买家面临的月还款额为1088美元,比他现在的月还款少38美元——这里假设建筑商和卖家满足了买家的需求,使房屋价格能够全年持平。
较低的抵押贷款利率将导致每月支付993美元,或与一年前相比每月节省95美元。 如果房价继续快速上涨,低抵押贷款利率有助于但不能消除住房市场仍可能面临的负担能力紧缩的风险。
在卖方市场,买房会让人觉得你在赔钱。 也许你可能只需要再等几个月甚至一年,这样价格就会趋于平稳(或下降)。 问题是,价格也有可能会持续上涨,直到你被挤出市场。
谁也不能保证这两种方式将会出现哪一种。 因此,理智得方法是找一个正确的时间来购买您梦想的房地产或您可以选择再融资,以今天的利率,至少减少您的每月按揭付款。
2021年房屋价值预测:增长尚未结束
目前,没有迹象表明价格增长将放缓。 Zillow经济研究预测,到2021年年中,房屋价值的年增长率将高达13.5%,到2021年底,房屋价值将比当前水平增长10.5%。
目前的预测还表明,未来一年的销量将保持增长,2021年,销量将达到690万套,为200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目前的极端需求反映在急剧上涨的房价上,这可以归因于2020年3月至7月期间被压抑的购房需求,当时美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全面封锁状态。
由于库存越来越少,需求越来越高,房屋销售和价格在秋季和冬季保持强劲。 成屋销售也显示出有记录以来最紧张的房地产市场状况。
自去年5月/ 6月以来,需求并没有明显减少,买家和卖家继续以创纪录的速度联系。 2020年12月成屋销售较11月增长0.7%。
这一趋势表明,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泡沫时期一样强劲。 这与你所能想象的房地产市场的平衡水平相差甚远。
全国各地的房屋销售持续增长,销售价格中位数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从2020年秋季开始,买卖双方的交易量一直居高不下。
不仅住房需求,新屋供应量也达到疫情爆发以来的最高点。 虽然卖家正在出售越来越多的房屋,但美国需要更多的新房供应来增加库存,并减缓这些急剧上涨的价格。
正如预期的那样,与去年相比,刚过去的这个假期期间的房地产活动要好得多。
与2019年相比,2020年的挂牌价格继续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是受购房者需求的推动,购房的速度也比去年快了近两周。 极低的抵押贷款利率促进了需求和相对购买力。
去年全国库存下降了39.6%,首次降至70万以下 。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国新上市房产的库存下降了0.8%,而大型城市的库存增长了7.6%。
2020年12月份全国挂牌价格中位数为34万美元,比2019年上涨13.4%。 与2019年相比,大型城市的平均价格上涨了8.8%。
在全国范围内,一套房子2020年12月在市场上的销售时间一般为66天,比2019年同期减少了13天。
由于回调幅度低于正常水平,市场为2021年的强劲开局做好了准备,特别是如果新供应继续改善的话。
买方需求仍远高于供应,并继续增长。 由于供给受限,需求增加,房价似乎为今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即使未来几个月的交易活动有所下降,它们也可能维持不变。
这种稳定表明,尽管趋势有所改善,但并没有让买家松一口气,因为它不会减缓价格的增长。 现货库存下降,尤其是在新屋销售增长趋势改善的情况下,这表明买家正在迅速推高房价。
由于买家兴趣浓厚,新上市房屋数量有限,活跃的上市总数一直落后于前一年。 与前一年相比,房屋销售的速度越来越快。 2020年12月,普通住宅在市场上的销售时间为66天,比去年减少了13天。
虽然新的库存不断进入市场,但它们很快就被众多的买家消化掉。 因此,住房单元仍然供应不足,未售出的库存在目前的销售速度下仅可供应1.9个月。
2021年,住房市场和抵押贷款违约
除了创纪录的低抵押贷款利率和库存短缺,使美国住房市场保持强劲的买方需求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也功不可没。
疫情期间,政府的暂停了几乎所有房产的止赎活动(除了空置和废弃房产以外)。 2020年年底,严重拖欠贷款的数量接近 历史 最高水平,但止赎活动处于 历史 最低水平。
由于这次延期,积压的止赎房屋越来越多。 在这次的政府政策到期之前,没有人知道由此积压的房屋数量有多大。
这里积压的止赎贷款包括三种类型——政府延期偿还之前的止赎贷款;在正常情况下可能会违约的贷款;以及因疫情导致的失业而违约的贷款。
为了帮助因冠状病毒全国紧急状态而面临失去住房风险的借款人,联邦住房金融局(FHFA)宣布,房利美和房地美(“企业”)将延长单户房屋止赎和收回房屋政策期限至2021年2月28日。
这将使2800多万拥有“企业”担保抵押贷款的房主得到缓解。 当然,这种止赎延期只适用于这两家金融“企业”支持的独户抵押贷款。
收回房屋政策的暂停适用于已被这两家金融“企业”通过丧失抵押品赎回权或代替抵押品赎回权交易获得的财产。 目前的禁令原定于2021年1月31日到期。
对于最近三次延期,联邦住房金融局表示,将继续监测冠状病毒对抵押贷款行业的影响,并根据需要更新政策。
目前,联邦住房金融局预计,由于2019冠状病毒导致的止赎禁令及其延长,房地美和房利美将承担14亿至20亿美元的额外费用。
黑骑士(Black Knight)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2月抵押贷款违约情况有所改善,但2020年结束时,违约严重的房主数量比年初增加了170万。
2020年,有214,323套房屋申请止赎,占美国所有住房单元的0.16%,低于2019年的0.36%,也低于2010年2.23%的峰值。
报告还包括2020年12月的新数据,显示美国有10,876处房屋申请止赎,较上月增加8%,但较上年同期减少80%。
银行收回的资产比2010年的峰值下降了95%。 2020年,贷款机构通过止赎权收回了套房产,比2019年下降65%,比2010年的峰值1,050,500套下降95%,为有数据可得(200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2020年止赎率最高的州是特拉华州(0.33%的住房单位申请止赎);新泽西州(0.31%);伊利诺斯州(0.30%);马里兰(0.26%);南卡罗来纳州(0.24%)。
人口超过100万的大都市地区止赎率最高,为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0.34%);伊利诺斯州芝加哥(0.30%);马里兰州巴尔的摩(0.29%);宾夕法尼亚州费城(0.29%);加州河滨市(0.28%)。
新的单户住宅建设趋势
NAHB根据买家的行为和销售情况,从建筑商那里了解他们对房地产市场的信心,并纳入相关预测。 建筑许可已从大流行时期的低点反弹,建筑商正竞相填补供需缺口。
根据最新的NAHB/Wells Fargo房屋市场指数(HMI),受木材价格大涨带动,加上冠状病毒在美国大部分地区卷土重来,1月份建筑商对新建独栋房屋的信心指数下降3个点至83,但仍处于强劲水平。
HMI三大指数均在1月份下跌。 衡量当前销售状况的HMI指数下降2点至90,衡量未来六个月销售预期的分项指数下降2点至83,衡量潜在买家数量的指标下降5点至68。
再让我们看看三个月的地区HMI的移动平均得分,东北部下降了6分,达到76分,中西部上升了2分,达到83分,南部下降了1分,达到86分,西部下降了1分,达到95分。
1月份建筑商信心指数的下降和11月份新屋销售的急剧下降表明,在目前令人印象深刻的速度基础上,独栋房屋开工率近期可能会放缓。 1月中旬购房需求依然强劲,购房抵押贷款申请创下12年来的新高。
尽管住房需求强劲,抵押贷款利率较低,但购房者仍面临市场上新屋供应不足的问题,这加剧了购买负担能力问题。
虽然楼市继续帮助引领经济向前发展,但有限的库存限制了更强劲的增长。 可建造地块的短缺,使其难以满足强劲的需求,而材料价格的上涨速度远远超过房价的上涨速度,这反过来又损害了住房的可承受性。 ”
新住宅销售:2020年12月
现房销售处于 历史 最高水平,新屋销售在疫情期间也有所上升。 这些销售使建筑商得以提高价格。 买家流量正以创纪录的速度转化为销售额。
据美国城市土地研究所预测,美国房地产市场状况和价值预计将在2021年出现反弹,2022年的趋势甚至会更高,独栋住宅的表现将超过其他行业,如商业、零售、酒店和租赁。
2020年,独栋住宅新开工数小幅下降至871,250套,2021年将升至94万套,2022年升至97.5万套,为200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与此同时,这份报告显示,未来三年房价平均将上涨4.1%,高于3.9%的长期平均涨幅。 这份报告是对37家领先房地产机构的43名经济学者进行的调查得出的。
据估计,2020年共有81.1万套新房售出。 这比2019年的68.3万人高出18.8%( 4.3%)。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和住房和城市发展部联合发布的估计数据,2020年12月,经季节调整的新单户住宅销售年率为84.2万套。
这比11月修订后的82.9万套高出1.6%( 15.8%),比2019年12月估计的73.1万套高出15.2%( 17.2%)。
2020年12月新房销售价格中位数为355,900美元,平均售价为394,900美元。 经季节因素调整后,12月底待售新房预估为30.2万套。 按照目前的销售速度,这意味着4.3个月的供应量。
全国多户住宅趋势
多户制房产继续面临这一流行病带来的严峻挑战。 联邦政府在最近通过的COVID - 19救助方案中包括250亿美元的租赁援助。
全国多户住房委员会(NMHC)的租金支付跟踪调查显示,在1月20日之前,88.6%的公寓住户全额或部分支付了租金。 该调查对全美1160万套由专业管理的公寓单元进行了调查。
截止到2020年1月20日,美国家庭支付租金的比例下降了2.5个百分点,即294,224个家庭,而到2020年12月20日,家庭支付租金的比例为89.8%。
这些数据涵盖了美国各地各种市场价格的出租房产,这些房产的大小、类型和平均租金各不相同。
总的来说,这次大疫情陡然把美国经济推入了黑暗的萧条隧道(2020年GDP增幅为-3.5%),但却仍然有两个亮点,其中之一就是美国房地产市场。
美国经济的这个“异常”的光点得益于市场的三个“低点”所给予的能量:住宅市场库存所处的低点、抵押贷款利率处于的低点、按揭房屋“止赎率”所处的低点。
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
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2008-11-03 09:16:37 搜狐博客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已全面爆发,不仅引发了全球金融动荡,而且开始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随着股市暴跌和信贷收缩,投资者信心崩溃,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纷纷陷入衰退,世界经济步入停滞甚至衰退的风险明显上升。 金融危机及其所带来的经济衰退必然会对我国入境旅游收入、旅游企业投资和国内旅游消费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首先,入境旅游可能滑坡。 我国入境旅游客源主要来自于香港、澳门、台湾、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周边地区和国家。 目前香港、台湾、韩国、日本等均已深受冲击,股市暴跌,经济放缓。 正如日前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在其年度施政报告中所提到的,此次金融危机,其破坏力的深度与广度都远远超过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 作为我国第一大入境客源国,韩国的经济也受到显著影响——韩国财政部10月6日发表的一份报告说,此次金融危机可能使韩国2008年经济增长率降至4.5%-4.9%以下(今年2月份就职的李明博政府在去年的竞选活动中表示要实现7%的经济增长率,但鉴于不利的经济形势,韩国政府不得不调低了目标)。 我国第二大入境客源国日本的景气指数也持续恶化,股市暴跌,经济下滑。 在远程市场方面,我国入境客源的主体是“西方七国集团”中的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和法国等国。 目前这些国家股市低迷,企业投资缺乏信心,私人消费普遍缩减。 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公务旅游还是消遣旅游都将受到影响,而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奥运给我国旅游业带来的拉动效应,从而使得入境旅游增长放缓,甚至出现绝对量的减少。 其次,价格优势受到削弱。 在国内经济持续衰退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大量发行美元借以刺激经济,从而导致美元大幅贬值。 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使信贷紧缩问题严重危及欧洲,并拖累各国经济步入衰退,欧元、英镑贬值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加速。 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人民币兑英镑汇率中间价继8月14日首次升破1比13整数关口之后,于9月11日再破1比12关口,并在10月10日创出11.63新高;人民币兑欧元也在不断升值,10月7日创出汇改以来的新高,达到1比9.328。 此外,人民币兑日元、港元等其他货币也呈现不断升值态势。 尽管我国的金融体系所受影响相对较小,但人民币对美元及其他货币的持续升值,将削弱我国入境旅游长期以来所保持的价格优势。 再次,国内旅游支出消减。 一方面,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A股市场的下滑,使投资者资产缩水,减弱了部分居民的实际购买力。 有人称“中国的中产阶级几乎在股市中被一网打尽”,股市调整的财富“负效应”将前所未有地显现,旅游、汽车等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消费热点必将随之降温。 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也使得人们风险厌恶程度普遍上涨,对未来的就业状况和收入预期不甚乐观,当居民收入预期不佳时,首先压缩的就是旅游等非必需性消费。 因此,国内旅游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最后,企业融资趋于困难。 目前全球金融体系处于动荡之中,银行不良资产大幅上升,为避免风险,银行普遍惜贷。 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使“华尔街模式”受到严峻挑战,暴露了现代金融业在产品创新和市场监管等方面存在的严重漏洞,有鉴于此,我国政府必然会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紧缩银根。 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为防止经济过快下滑和物价过快上涨,中央提出了“一保一控”的宏观调控政策,一“控”就决定了货币政策短期内不可能明显放松。 即使不久前出台的“两率”下调,也仅仅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困难问题,对度假村、主题公园、旅游房地产等大型项目建设融资的影响极为有限。 因此,受金融危机影响,此类企业融资将趋于困难。 总体来说,在消费方面,此次金融危机将给我国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具体到不同的行业和市场,其影响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就行业而言,酒店业、航空业受到的影响更大一些;就分层而言,定位于中、高端市场的企业所受影响更大,而低端市场影响相对较小。 在投资方面,将导致大型旅游项目的融资更加困难。 尽管旅游业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但其敏感性有目共睹。 从“911”、SARS到海啸、地震,皆是如此。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上述事件都曾引起了业界的普遍关注,而这一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至今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实际上,上述事件所影响的只是部分国家和地区,而且主要源于心理上的恐惧,而此番金融危机则是全球性的,而且主要是经济上的冲击。 因此,相比前者而言,这一次金融危机给旅游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许会更加深刻、广泛和持久。 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积极的应对措施,切不可心存侥幸或掉以轻心。 一、金融危机后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1.入境旅游将面临继续下滑的可能。 2.出境旅游将面临增长滞缓的可能。 3.国内旅游将面临“三降一短”的可能。 4.旅游企业将面临经营困难的可能。 二、金融危机后中国旅游业面临的机遇1.“奥运效应”将在未来的几年内长期存在,并有可能在国际经济形势好转时显现出来。 2.“拉动内需”将刺激旅游投入。 3.“八大计划”将刺激旅游消费。 4.“低价旅游”将刺激旅游需求。 5.“确保就业”将提升旅游地位。 6.“六十大庆”将提振国民消费信心。 7.“台湾之旅”将成新的旅游亮点。 8.“上海世博”等活动将有可能形成“预热行情”。 三、金融危机后中国旅游业的应对措施1.国家政策措施扶持,企业携手共渡难关。 2.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加快产业重组步伐。 3.抓住金融危机机遇,因地制宜解决“瓶颈”。 一、前3季度外贸继续快速增长2008年前3季度,尽管受到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能源资源价格上涨和国内生产成本大幅升高,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等不利因素影响,中国对外贸易加快结构调整,仍然实现了持续和快速增长。 主要特点是:1.出口增速回落,进口增长加快,外贸顺差减少。 前3季度商品进出口总值为.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2%。 其中出口第1季度出口增长30.3%,第2和第3季度增速回落。 前3季度总计出口.6亿美元,增长22.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8个百分点。 进口增长自年初开始加速,总计进口8930.7亿美元,增长29.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9.9个百分点。 外贸顺差1809.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 2.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较快,能源资源进口量增价涨。 前3季度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机电产品出口6170.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0%。 受经营成本升高和需求疲软的影响,传统大宗商品中的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仅增长1.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1.2个百分点。 其他大宗商品出口增长速度均有所回落。 进口商品中增长最快的仍然是能源资源类商品。 原油进口量比上年同期增长8.8%,金额增长85.5%;铁矿砂进口量增长22.0%,金额增长116.0%;大豆进口量增长32.3%,金额增长137.4%。 3.一般贸易保持强劲增长,加工贸易增速继续回落。 前3季度中国一般贸易继续强劲增长,进出口总值达到9565.7亿美元,增长35.9%。 其中,出口5007.8亿美元,增长26.9%;进口4557.9亿美元,增速高达47.3%,比去年同期加快22.7个百分点。 加工贸易增长进一步趋缓,进出口总值8034.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8%。 其中,出口增长15.6%;进增长10.7%。 4.对美出口增速大幅放缓,对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较快。 前3季度中国对发达市场出口增长放缓。 对欧盟出口2204.7亿美元,增长25.6%,对美国出口1891.3亿美元,增长11.2%,对日本出口858.5亿美元,增长16.0%。 与一些新兴经济体双边贸易继续快速增长,例如对印度出口增长了43.1%,对韩国出口增长了28.4%,对巴西出口增长了90.2%。 二、全年出口增幅可能低于20%当前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 由于个人消费开支和出口增长低于预期,美国第2季度GDP增长率已经由此前的3.3%修正至2.8%。 一些研究机构预测第3、4季度美国的个人消费将出现负增长,相应地美国经济将至少步入温和负增长。 欧元区和日本第2季度已经陷入负增长。 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增长也都开始放慢。 第4季度主要发达国家进口量可能萎缩,全球商品贸易也将显著放缓。 因为金融危机,部分地区和企业出现支付困难。 中国进出口企业已经明显感受到出口新订单减少和支付风险的增大。 国际市场主要初级产品的期货价格从7月份开始回落。 近期金融市场的混乱和对未来全球经济下滑的担心,进一步挤压了期货价格虚高成分。 但是以美元计价的初级商品价格目前仍处于历史高位,同时也不排除由于投机因素大幅波动的可能性。 中国国内通胀率仍不算低,出口产业将继续受到成本上涨困扰。 自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已超过20%,对欧元和日元升值也都在8%以上。 近期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与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采取措施稳定金融市场,汇率大幅波动受到一定抑制有关。 这暂时缓解了人民币快速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的困难。 综合上述因素,预计第4季度中国出口增长将进一步放缓,全年出口增速可能回落至20%以下。 三、2009年外贸形势很不乐观第一,世界经济将陷入低迷,不排除危机加深可能尽管各国政府正采取协调行动筑起防波堤,使得这场金融海啸还不至于引起1929年那样的大萧条,但是市场信心的恢复、体制和结构问题的解决预计将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 乐观地估计,发达国家经济至少要等到2009年下半年,甚至更晚时候才能开始复苏。 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还难以确定。 整个世界经济将进入一段较长的低迷时期。 目前美国房地产市场还没有显现出整体回暖迹象,次级贷款问题仍有可能恶化,使更多金融机构的不良信贷浮出水面。 因此,不排除金融危机加深的可能性。 第二,初级产品价格将继续处于高位并剧烈振荡如果初级产品价格能够回落至较低水平,对于减轻广大进口国成本负担,刺激经济回升显然是利好消息。 但是,导致近年来能源、资源类商品价格飙升的主要因素——来自新兴市场的庞大需求,以及美国生物能源政策等并没有改变。 而能源、资源类商品供给受到开采难度增大、生产国投入不足、以及农业生产耕地面积减少的制约,供给量的增长并非易事。 为了维持高价,近日OPEC已酝酿调减全球石油产量。 各国为拯救金融市场而注入的大量流动性,对美元等货币币值下跌的担心,将使得更多国际游资把大宗商品期货作为保值避险工具。 这些因素都将加剧国际商品市场上的价格波动。 第三,多哈回合前景暗淡,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只影响部分市场不同,这次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陷入金融危机,影响到了全球贸易的稳定运行。 7月份多哈回合谈判破裂后,虽然许多成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希望重启谈判,但是一些根本分歧短期内很难弥合。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多哈回合取得突破的前景看上去更加黯淡。 不仅如此,贸易量萎缩和失业率的上升,还将使一些国家和地区转而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 总体看来,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主要贸易伙伴经济下滑、进口需求锐减、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大幅波动、主要货币可能出现的贬值,都将进一步波及中国。 预计2009年外贸形势应很不乐观。 进口和出口增长都将回落。 四、中国应对冲击有一定空间中国对外贸易已经连续七年实现较快增长。 近几年政府大幅调整外经贸政策,包括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已经让企业提前适应在趋紧的环境下生存发展。 许多地方和企业都积极转变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加快技术进步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并且取得了积极成效。 少数仅靠低价竞争的企业被淘汰,具有一定技术、品牌和客户渠道优势的企业则获得了更大发展。 大部分出口商品卖价有所提高。 应当说,中国出口产业总体竞争力仍然是比较强的,低成本优势并没有失去。 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将催生新一轮国际产业调整。 对于中国进出口企业来讲,既面临很大的挑战,但是也可能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2009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动能依然充足。 国民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基本面是健康的。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调整和优化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将带来巨大和长期的投资与消费需求。 依托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坚实物质基础,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和有效地扩大内需,将支撑并推动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中国政府近日已经决定提高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未来在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方面还有相当可操作空间。 各地方、部门将加大对进出口企业信贷支持,加快出口退税进度,鼓励和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拓展新的市场。 同时,中国外汇储备充足,将继续积极扩大进口,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这有利于改善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减轻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 中国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增长潜力很大,迄今为止外商对中国直接投资热情不减。 所以,从中长期看,中国外贸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光明。 从国际金融危机看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未来从国际金融危机看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未来美国金融危机中美国金融机构综合经营以及美国监管体系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无疑为我们再次敲响了金融风险的警钟。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从无到有,从改革开放前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集金融业务与管理于一身,到银行、信托、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逐步成立,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职能,再到今天随着分业经营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巩固,我国确立了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一行三会”的金融调控监管模式。 不可否认,30年来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在当前我国金融体系由分业经营向综合经营的推进过程中,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并蔓延到全球经济,此次美国金融危机中美国金融机构综合经营以及美国监管体系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无疑为我们再次敲响了金融风险的警钟。 </P><P>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生活中“滞胀”的长期存在和金融“脱媒”问题的严重化,美国逐步放松了金融管制,其金融机构逐步拓宽经营范围,打通了银行、证券和保险之间的“防火墙”。 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颁布以后,美国改进原有的分业监管体制,形成一种介于分业监管和统一监管之间的新的监管模式,学界称之为“伞形监管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金融控股公司的各子公司根据业务的不同接受不同行业监管机构的监管,而联邦储备理事会为金融控股公司伞状监管者,负责评估和监控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整体资本充足性、风险管理的内控措施以及集团风险对存款子公司潜在影响等。 另外,美国的州政府在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监管权限,尤其是对保险机构享有全面的监管权。 然而,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说明,在金融业高度混业经营并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种监管制度的安排无法有效监管金融市场,甚至有可能因为其内部的协调和分工不明确而延误化解金融风险的有利时机,致使金融体系风险进一步累加而形成系统性风险,最终导致了系统性风险以危机的形式爆发。 </P><P>具体来看:首先,这种“双线多头”的监管模式容易出现监管真空,而最大的真空就是各部门的监管标准不统一,从而导致监管重叠和盲区。 不仅如此,美国的监管机构太多,之间的权限多有重叠。 其次,在监管重叠的同时,监管盲区也不少,例如,像CDO(债务担保证券)、CDS(信用违约掉期)这样的金融衍生产品,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个监管机构宣称对其进行监管。 最后,多头监管的存在,使得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能够得到足够的法律授权来负责整个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风险监控。 </P><P>从目前来看,我国金融体系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一方面得益于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金融机构创新能力不足,无法更加深入地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从而侥幸躲过一劫。 然而,当前我国多家大型公司所陆续披露出来的由于金融衍生产品投资失误而导致巨额亏损的惨痛事实,再一次说明了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 因此,在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决不能因噎废食,只有继续深化金融体系改革,推动分业经营向综合经营的发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也只有如此,我国的经济增长才能得到更有力的支持。 </P><P>但是,鉴于当前美国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严峻现实,在推进金融体系改革深化的进程中,我们尤其要注意吸取此次金融危机的经验和教训,稳步推进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使其更好地适应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笔者认为,从总体上来看,由于当前我国金融混业经营尚未形成规模和分业监管模式相对固化,在混业经营发展的初期阶段,我国的金融监管模式应该是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监管模式。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采用在统一监管的框架下实行监管机构内部专业化分工的方式构建中国的监管体系,即成立中国金融监督委员会作为一个集中统一的监管主体,内部构建由银监会、证监会及保监会组成的专业分工的“三合一”的监管体系;鉴于此次金融危机中对金融衍生产品监管缺失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我们尤其要注意明晰对于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责任,并通过制度的形式加强各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随着我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条件成熟时,逐步将机构性监管模式转化为功能性监管模式,最终形成人民银行负责金融政策,金融监管委员会负责金融监管,二者紧密协调的金融监管框架。 </P><P>当然,在改革进程中,我们仍然需要统筹兼顾,循序渐进,减小金融改革的风险。 一方面,加快完善综合经营及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同时大力推进高素质金融人才的培养,组建具有全球视野的金融监管队伍;另一方面,继续推进金融机构的公司化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并尽快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和即时的风险控制系统。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为了及时、有效甄别和防范金融风险,监管机构之间应继续加强合作,联合建立即时的风险控制系统,及时向金融机构发出风险预警信号,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 同时,金融监管部门应与有关经济部门积极配合,建立对金融机构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公示和惩处制度,严厉打击金融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净化金融市场环境,促进金融业公平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