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马拉松,那么高一的选科,就像是冲刺前的一次重要分岔口。
选择理科,尤其是“物化生”的学生,就像冲进了难度更高的赛道,前方的每一步都充满挑战,跑错一步,可能就会被落下。
而在这个过程中,能力的分层无处不在。
物理、化学和生物这些科目,不仅是知识的比拼,更是思维能力的角逐。
选择物化生,意味着你已经决定直面科学的逻辑和思维,走向更高的分层。
实际上,高中是一个淘汰机制,而选科又是再一次的自我筛选。
就像选手在不同的比赛中分级一样,学生在选择科目时,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不同的层次。那些选择“物化生”的学生,往往在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上具有更高的优势。
有人说,选文科的大多是因为理科不行,而选理科的不少是因为觉得文科枯燥。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物理和化学成了分水岭,筛掉了那些思维稍显欠缺的人,留下的都是精英,成为这个淘汰机制中的佼佼者。
01 选物化生,天赋与汗水并存
有人觉得,学理科就是一场智商和努力的较量,选择“物化生”更像是精英赛场的资格证。
毕竟,在很多人的眼里,物理和化学就是那个名副其实的“学霸门槛”,越往里走,越是思维的战场。
有一次,朋友的孩子刚上高一,开学前几次物理课上还满怀信心地觉得自己可以征服物理,结果第一次小测试,他发现题目里那些动量守恒和能量转换,简直像是在和他开玩笑。
回家后,他跟家长说:“这哪是物理?这简直是在考脑子能不能转弯!”
从此,他彻底改变了对物理的幻想,意识到想学好物化生,天赋加努力缺一不可。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记得有一位学霸说过:“物理就是用公式把你脑中的概念拽出来,然后用化学把它分解,再用生物学告诉你,这一切都有道理。”
所以,当你选择物化生时,就意味着你进入了一个更加苛刻的赛场,这里比拼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维、理解和反应能力。
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当你以为物理是拉一条直线,然后化学让你拐个弯,生物告诉你,直线和弯道都通向深渊。"
听着简单,做起来就像在玩极限挑战。
02 物化生的战场,是思维的竞技
物化生的学生,总被认为是思维层次更高的一群人。
这话不是毫无根据的。
物理和化学本质上是逻辑、推理和分析的科目,尤其是到了高中阶段,那些初中时期还能“混得过去”的简单概念,到了高一,瞬间被拔高,变成了抽象思维的象征。
朋友的孩子在物理课上学到了牛顿第三定律后,总觉得这定律里藏着点什么玄学。
他笑着说:“明明是讲力的平衡,怎么听着像命运的平衡?”
更可怕的是,化学课上学到的共价键,又让他陷入了对宇宙平衡的思考。
他说:“感觉化学也不单单是化学了,像是命运的线条,分分合合。”
换句话说,物化生的学习,不仅是在强化学生的知识储备,更是在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那些能够轻松应对这些学科的学生,往往在理解和思维能力上具备较强的优势。
而在网络上一句经典的吐槽是这样说的:“物理是告诉你这个世界怎么运行的,化学是告诉你这个世界是怎么组成的,生物告诉你,这个世界的组成方式还有点浪漫。”
这大概,就是物化生的魅力所在吧。
03 物化生的群体,是高层次的竞争
选物化生的学生,往往也意味着进入了更高层次的竞争。
相比起那些选择其他组合的学生,物化生的学生不仅要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还要应对来自同类学霸的激烈竞争。这种压力,直接体现在考试的难度和赋分的苛刻上。
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因为选择了物化生,每天都在奋力学习,家里人都夸他是“未来科学家”。
但他有一天突然抱怨道:“我学物化生是为了考个好大学,可现在感觉就是在参加一场智力的超级比拼,每天都像在脑力战场上冲锋陷阵。”
说完还补了一句:“这年头,学物理的都得会点竞争艺术。”
看起来有点夸张,实际上也不无道理。
那些选择物化生的学生,往往目标明确,锁定了未来理工类的高端专业。而这些专业,不论是从申请的难度还是从未来的就业前景来看,都具备极高的竞争力。
所以,物化生的竞争,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压力和挑战。
有时候,你不仅要比拼分数,更要比拼谁的思维转得更快,谁的理解更深。
“当你选择物化生时,记住,你是在和学霸抢饭碗。”
不得不说,这句话一半是调侃,一半正是现实。
综上所述,选择“物化生”,并非意味着直通名校,但它确实是一场考验实力与思维的赛道。
那些敢于选择这一组合的学生,往往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够迎难而上。
这也意味着,进入这一赛道的学生,要学会适应不断分层的过程,不论是在成绩上,还是在思维能力上,都要不断提升自己。
最终,面对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选科组合,唯有不断思考和调整,才能在这场“淘汰赛”中走得更远。
学会适应分层,并在分层中赢得自己的位置,才是真正的胜者之道。
至于那些还在犹豫要不要选择物化生的同学,或许一句网络上的调侃最能让你醍醐灌顶:
“选文科,你赢得现在;选物化生,你赢得未来。”
我的弟弟就要选科了,现在有物化生,物化地,历化地,希望有人能给些建议给我看看?
面对弟弟即将面临的选科抉择,我深感责任重大,因此,结合亲身经历和他人的评价,我想分享一些关于物化生、物化地和历化地的见解,希望能为他提供一些宝贵的参考。
物化生组合,被尊称为理科的信仰,是名副其实的理综挑战。 一方面,它的高分段竞争激烈,如同神仙间的较量,而低分段则可能面临基础的巩固。 生物部分,新教材的遗传部分可能稍显复杂,但整体来说,对大多数理科生来说,生物是减压的良药,容易入门。
然而,物化生的难度不言而喻,高分段的内卷现象严重,只有真正有能力者才能驾驭。 但这无疑是一条通往卓越的路径,只要你有足够的实力,它就是最好的选择。
物化地组合则像是一场艰难的攀登,两门科目对普通学生来说都是挑战。 对于寻求压力缓解的小天才,有人会选择地理来平衡,但这条路并非易行,需要足够的毅力和决心。
对于理科大佬,物化地组合提供了广泛的学科选择;但对于普通学生,这可能是过于苛刻的选择,可能需要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
历化地组合的特点在于学科之间的跨度较大,选科之初可能被新教材的地理误导,但实际上,选修阶段的难度陡升,特别是地球运动和地质构造等内容。 这个组合的难度相对较低,适合那些希望保持平衡,不追求极端偏理的学生。
总的来说,物化生和物化地的挑战性相似,需要坚定的决心和扎实的基础。 历化地则提供了相对舒适的学习环境,但专业选择范围可能受限。 我倾向于推荐生物,因为它相对简单,但这并非出于全理信仰,而是因为热爱和兴趣才是持久动力的源泉。
最后,我建议弟弟首先考虑自己真正热爱的科目,因为热爱是最好的老师,面对难题,热爱能激发你的探索欲望,而非压力。 这只是我的个人意见,希望对他的决策有所帮助,毕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重要的。
高中选择学习物化生是什么感受?
选择学习物理、化学和生物(通常简称为“物化生”)在高中阶段是一条颇具挑战性的道路。 这三门科学学科各自都有其深度和复杂性,而且它们之间还存在着交叉的知识点。 对于那些对这些领域感兴趣并愿意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深入学习的学生来说,选择物化生可以是一段非常充实和有成就感的经历。 首先,学习物化生意味着要面对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物理是一门探索自然界基本规律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推理能力。 化学则涉及到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它不仅需要记忆大量的元素、化合物和反应方程式,还需要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技巧。 生物学科则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的科学,它包括了对细胞结构、遗传规律、生态系统等多方面的学习。 对于选择了物化生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生活通常是非常忙碌的。 这些科目的学习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去阅读课本、做实验、完成作业和复习。 此外,由于这些科目之间存在交叉,学生还需要花时间去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形成系统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生物化学时,学生需要将化学中的物质代谢知识与生物中的细胞功能相结合。 实验操作是物化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实验室成为了他们探索未知、验证假设的场所。 然而,实验操作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比如实验设计的合理性、数据的准确性、实验报告的撰写等,都需要学生认真对待。 除了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物化生的学习还包括了大量的习题训练。 这些科目的考试往往涉及问题解决能力的考察,因此,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提高解题技巧和速度。 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和训练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压力,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对于那些对科学充满热情的学生来说,选择物化生是一种享受。 他们可以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满足和成就感。 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对某个特定领域的浓厚兴趣,这可能会影响他们未来的学术方向甚至职业选择。 总之,选择学习物化生是一段既充满挑战又充满机遇的经历。 它要求学生具备坚定的决心、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求知欲。 虽然这条路不易走,但对于那些热爱科学的学子来说,这是一条通往知识深海的航线,是一段值得珍惜和回味的学术旅程。
怎样成为重点大学的保送生
同上,,1.以后保送生制度就算取消了(虽然说国赛金牌仍有保送资格,,但那个概率过低可以不计)2.如果在名校且成绩特别优秀,走直推也很好(建议领军,,北大那直推待遇是在不咋地)3.没有保送生自主招生也是可以考虑的,预计未来自主招生的认定名额会大幅升高~4.想在自主招生中拿到大幅度的优惠,必须要有一个竞赛省级一等奖!!(针对清北),数物化生,看lz个人兴趣了,,预计以后省一的名额会扩到60名每科,因此难度不是太高,只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竞赛培训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