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味 晴空一鹤

诗人

戴伟华

刘禹锡《秋词》为传世名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它不同于传统文人的悲秋感受,转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赞美秋天。特别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句,不仅引出了秋天的壮丽景色,也象征着诗人的诗情与志向随着白鹤的飞翔,冲向了高远的天空,以豪迈的情感赋予读者力量。值得一提的是,晴空一鹤之“鹤”,并非古典诗歌中的泛化意象,而是确有所指。此鹤“有名有姓”,在刘禹锡的“朋友圈”中人所共知、无人不爱。

刘禹锡喜爱鹤。鹤有灵性,能记得人。宝历二年(公元826年),白居易、刘禹锡分别结束苏州刺史、和州刺史任而归,并相约会于扬州。两大诗人相会,成为诗坛盛事。其间,另有重要角色,即鲜为人提及的“宠物”——一对幼鹤。

据《鹤叹》诗序,白居易从苏州带回一对幼鹤,大家在扬子津相遇,整天悠闲地观赏它们的飞翔和姿态。次年春天,白居易在秘书监任上,没有带着鹤同行,而是将它们安置在洛阳的宅邸。有一天,刘禹锡进入白家家门,向他的家人问候,鹤儿昂首阔步地走来,似乎记得他,徘徊着,伸头仰望,仿佛含情脉脉,满心的思念却无法用言语表达。鹤懂他,他能不爱吗?

鹤为宠物,在唐代文人雅士间颇为流行。例如唐代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仕女在赏玩鹤与犬,鹤处在突出的位置。大和七年(公元833年),刘禹锡为苏州刺史时,寄鹤给白居易,白感动作诗以谢之。白已有两只鹤,刘为何还要寄鹤给他?原来,白居易的两只鹤,有一只已应裴度之请,送给裴度了。刘禹锡记着这事。

宰相裴度求鹤的理由是“予西园多野水长松可以栖息”,如诗中说“且将临野水,莫闭在樊笼”。裴度养鹤于西园通野水的池塘中,喜欢听鹤在松间长鸣。

白居易与鹤感情甚深,能送鹤给裴度确实是割爱之举,但在《送鹤与裴相临别赠诗》中却劝鹤不要犹豫,“的应胜在白家时”。这在当时诗人圈传为佳话。刘禹锡也作诗云“朱门乍入应迷路,玉树容栖莫拣枝”,祝贺鹤入朱门,也劝慰白居易。白居易能掂量出轻重和情谊,以诗作谢:“殷勤远来意,一只重千金。”

时人咏鹤,角度并不同,大致在步姿和叫声,比如张籍《和裴司空以诗请刑部白侍郎双鹤》“徘徊幽树月,嘹唳小亭风”,欣赏仙鹤在树间月下优美的步姿和小亭旁的鸣叫声。刘禹锡也欣赏其“徘徊”之姿与“嘹唳”之声,但更欣赏其云外远情。《鹤叹》诗云:“徐引竹间步,远含云外情”,这一点与白居易有共识。

秋词

除了“云外情”,刘禹锡另有“青云意长在”“今朝放鹤且冲天”,同样赞美了鹤的高洁与向往高远的精神追求。

“吟君洛中作,精绝百炼金。乃知孤鹤情,月露为知音。”这是刘禹锡的另一首诗。此处的“孤鹤”,可不是诗文中常用的意象,而是实指白居易从苏州带回的两只中的一只,因其中一只在裴度家放养,“双鹤”变成了“孤鹤”。

在“朋友圈”中,故事继续讲。大和八年(公元834年)刘禹锡任汝州刺史,作《郡内书情献裴侍中留守》诗,仍在说“心寄华亭一双鹤,日陪高步绕池塘”。鹤的故事余音绕梁。

从宝历二年(公元826年)白居易携鹤而归,到大和七年(公元833年)刘禹锡寄鹤给白居易,围绕双鹤到独鹤,应讲了多少故事,写了多少诗!仅从留下的诗作,就可以看到这个以鹤为媒的“朋友圈”在当时的影响。而他们个人又从中获得多少快乐,激发了多少写诗的灵感,许为“知情”“知音”,这才是最重要的。

《秋词》当写于大和年间“孤鹤”时段,“晴空一鹤”与“云外情”壮怀一致。鹤是具体的,或是白家鹤,或是裴家鹤。“便引诗情到碧霄”之“诗情”,就不仅指刘禹锡自己,也应包括白居易、裴度等诗友。刘禹锡写鹤的方方面面较多,但最钟情的是这只一飞冲天、情志高远的“晴空一鹤”,这正是《秋词》的独特之处。借由此诗此鹤,我们可以了解当时诗人生活和交际的一个侧面。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18日 20 版)


谁能给我一篇有关于“爱读书,勤读书,会读书”有感而发,切入点小,联合实际的书评、读后感的演讲稿?

勤读书、爱读书、会读书大家好!我想向你们介绍一个小姑娘,她的名字叫克罗蒂亚。 这孩子也可以叫伊丽莎白,或者叫一个男孩子的名字。 世界上的人名就像世界上的花朵一样多,可惜你不能随便拿一个来当自己的名字。 克罗蒂亚手举着一本画册问我:“书从哪儿来?它们是从树上长出来的吗?”我说不是,可是小姑娘不相信。 “我觉得书是长在树上的!”她拍着手说。 她以为书就像红樱桃、黄橘子和褐色的栗子一样,是长在树枝上的,有大有小,有粗糙的,有光滑的,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摘下来。 “小画册长在最矮的树枝上,”克罗蒂亚说,“小孩儿一伸手就可以够到它们。 多神奇呀!小孩越长越高,他们的书也随着树长高,孩子们的胳膊变长了,可以够得更高了。 ”我说:“书不是从树上长出来的,它是从诗人和作家的头脑里长出来的。 ”克罗蒂亚歪着头,想来想去想不明白。 我们都是成年人,我们都很明白。 可是,如果真的像小克罗蒂亚想象的那样,世界上真有那么一棵长着书籍的参天大树,该是多么美好。 这个故事不是我编的童话,它是德国著名作家莱普曼夫人为第一届国际儿童图书节撰写的献辞。 我却愿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真的都有这样一棵长满书的大树。 而这棵树的生长,需要有绮丽的幻想,还要有非凡的勇气。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这棵长满书的大树下促膝交谈,让我们在它的浓阴下,感受这棵大树上花的芬芳、果的甜蜜。 英国著名作家斯蒂文森写过一首儿童诗《点灯的人》: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家梅子涵经常用“点灯的人”自喻。 他总是说他们那些人,那些儿童文学工,就像诗中的李利一样,也是点灯的人,把一本本有趣也耐人寻思的书,带到孩子们的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蒙蒙胧胧间,竟然使他们一生的日子都有了方向。 我想,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该成为一个个点灯人,让每一个孩子的童年因为有了书的照耀,而变得优雅、优秀、完美起来。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课外阅读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 这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儿童文学工、教师、家长,以及我们的学生。 “长成须读五车书”,这是我们南京市教研室大力推进课外阅读的一个响亮的口号!现在,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了:1、课外阅读不是可为可不为的“个人行为”,而是非为不可的“国家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低年段: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中年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高年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着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2、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没有的额外负担,而是与课内教学平起平坐的份内任务。 常常有老师把课内学习当作硬任务,把课外阅读当作软指标,这是不正确的。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 ”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更是强调了读和写的关系。 3、课外阅读不是可“正餐”可“快餐”的阅读,而是要让经典书籍先入为主的阅读。 固然,快餐式的阅读有其存在的价值。 但它的越位与超限却会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 时下,快餐式的阅读或浅阅读已经占据了学生相当多的阅读时空,这甚至意味着孩子们正从有深度的精神世界走开,它造成的是厚实和涵养的丢失,带来的是浮躁与浅薄的盛行。 4、课外阅读不是可今天读可明天读,而是每一个学生必须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直至终生。 对于这一点,我一直都是这样坚持的,因为才会有《课外阅读,从新学期的第一天开始》,几乎每接一个新班,我的第一课一定是强调读书的作用,并手把手地教孩子们怎么做读书笔记。 熟悉我的同事都知道,我的机械性作业一贯很少,我给孩子们做的试卷也一定很少,即使在小升初毕业考试前夕,我还义无反顾地带着孩子们读课外书。 好在他们的语文考试成绩每每都能让我欣慰。 于是我想:我的坚持是对的。 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我可以坦然地站在这里和大家聊课外阅读,不敢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但可以很功利地说,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还是给了我一定的底气。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我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 ■思考之一:读什么?少年儿童处在成长的黄金阶段,为他们选择读物必须考虑到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以及阅读水平等因素。 一要广泛,有利于积累知识;二要健康,有利于身心发展;三要规范,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般情况下,我挑选给学生的文章主要依据以下这样五条标准:第一,世纪经典的,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西游记》、《一千零一夜》、《鲁滨逊漂流记》……第二,知识丰富的,如《少儿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第三,文字纯美的,如冰心的《笑》、张晓凤的《百合花》、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想亲亲母鸡》、泰戈尔的《金色花》……第四,贴近儿童生活的,如曹文轩的《青铜葵花》、秦文君《调皮的日子》、黄蓓佳《我要做个好孩子》、杨红樱《骑着轮箱来的蜜儿》……第五,科幻探险的,如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亚克·贝利芬历险记》、J.K罗琳的《哈里波特》……■思考之二:怎么读?每个人读书的方式都不一样,我个人主张:“亲近母语”,以情感的方式触摸阅读。 其实,这个题目是扬州教育学院中文系讲师徐冬梅提出的。 之所以喜欢这个题目,是因为我喜欢“亲近”这个词。 “亲近”是一种姿态,当我们以这样的姿态面对母语,我们的的每个毛孔都张开了:当我们的每个毛孔张开时,浸润在文字中的思想、情感、价值才有可能渗透我们的灵魂。 在具体指导时可以从以下三个层级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第一个层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探究思绪的阅读。 所谓探究思绪的阅读,就是启迪孩子的心灵与的心灵相通,这是实现对话的基础。 因此,我有一项长期作业,就是每上一篇新的课文时,都要求通过多种途径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比如在预习《早》这课时,不仅查找了有关鲁迅的资料,还了解了三味书屋、寿镜吾老先生的一些情况,此外,还针对文中涉及的一些知识点作了相应的了解,比如对课、子曰、诗云、二十四番花信风等。 就这样,学生在查找、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其实已经开始了他们的阅读过程,他们开始一步步走近,并开始触摸他们的思绪,对话也就由此开始。 ◆第二个层次:江上层楼翠蔼间,满帘春水满江山——打开视野入佳境的阅读。 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根据、根据文章主人公、根据体裁、根据单元训练点、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引进大量的补充教材,让优美的的文章滋润孩子的心灵,陶冶孩子的情操,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精神和人格。 例如,在学习了《莫伯桑拜师》一文之后,我就引导学生读了许多莫伯桑和福楼拜的作品,比如莫伯桑的《项链》、《羊脂球》,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由莫伯桑,我又想到了世界上的另外两位短篇小说大师,一位是契柯夫,一位是欧.亨利。 我带着学生读了契柯夫的《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套中人》,又带着学生读了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绿叶》、《警察与赞美诗》等。 再如,学了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我就带着孩子们读了冰心的一系列文章,比如《笑》,比如《往事》一、二,比如《寄小读者》,比如《纸船》。 孩子似懂非懂地听着,他们是不会体会到成年人的深度的。 可是,让童年就能微微触摸久远之后的感情和哲学,不求甚解地有一些印象和记忆,这对他们生命的理会和诗意也是久远地点拨永远地养育。 正如成年人的世界中,永远不知道童话的意义一样——第一次读《海的女儿》也许你只听到了优美和感伤,长大后你才明白其中包含这爱的代价和无言的牺牲;第一次读《灰姑娘》,你会想起卡通片里和小天使玩耍的情景,长大了才明白:在那里,草根和野果是你唯一的食物,忏悔和宽恕是你唯一的心声。 ◆第三个层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追寻民族文化之根的阅读。 汉语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它能把每一颗流星,每一片流云、每一缕星光都化作诗意的存在。 这诗意从远古走来,走过唐诗宋词,走过楚辞汉赋,走过康桥的轻盈和雨巷的缠绵,来到我们身边。 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和吸纳人类进步文化的基础作用,使学生从小扎下民族文化的根,并由此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所以,我一直鼓励孩子们记忆唐诗宋词,厚重文化积淀;诵读古今贤文,学做谦谦君子。 可见,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这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 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名著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当我们看到,当孩子沉浸在阅读经典名著的喜悦中,目光炯炯,神采飞扬时,我们会感受到:经典名著对于孩子心灵的呵护,精神的滋养已如春雨点点入土。 然而,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们的读书还需要教师的指导。 我经常问孩子的一句话就是:你会读书吗?▲首先,读书要学会选择;▲其次,读书要学会思考;▲再次,读书要学会动笔。 “不动笔墨不读书”,许多同学都喜欢在书上圈画批注,表示重要,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当然,很多时候,可以不必拘泥于形式,只要学生真正满怀兴趣去读就行了。 总之,长此以往,同学们便会在无意中积累和学到许多知识,此外,在构思文章、谋篇布局、语言组织、组词造句上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并且在作文的能力上表现出来。 作文能力不是家长和老师教出来的,绝大多数的孩子是从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中悟出来的。 读书是人生中的一道美丽风景。 因为读书,纵然独自漫步,也并不寂寞与孤独。 有自由的清风邀约花香或白云为伴,有心识灵魂,有梦知远方的天空必有一弯绚丽的彩虹。 尼采说:“读书就是在别人的知识和心灵中散步。 ”文本是心声的流露,文本与人本的交融,才能支撑起语文天地斑斓广阔的创造空间。 真正的阅读需要沉下心来,真正的阅读需要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的过程。 第一次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文中的最后两段文字打湿了孩子们的心。 读完之后我问孩子:“你的感受是什么?”孩子们说:“卖火柴的小女孩实在太可怜了!”我说:“你们只听到了一个声音,静下心来再去读,你一定会听到更多的声音。 ”孩子们不再说话,我们开始了默默地阅读。 几分钟后,有孩子举起了手。 一个男孩说:“我们虽然感觉这个小女孩很可怜,但这个小女孩自己却感到很快乐。 你瞧,她的嘴角上还挂着微笑。 ”一个女孩说:“小女孩没吃的,没穿的,没人疼爱,她怎么会觉得快乐呢?”我没有说话,而是把安徒生创作《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一段资料打在了投影上,孩子们默默地读着,过了一会儿,刚才的那个小男孩说:“我知道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苦难童年的缩影。 ”刚才的那个小女孩说:“这个故事传达了安徒生对母爱和家庭的渴望。 ”我说:“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是安徒生童话永恒的主题。 ”带着这样的理解,我让孩子们再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室里顿时寂静无声,但我知道,此时无声胜有声。 “宁静致远”,读书就是要静下心来,守住心灵的宁静,耐住寂寞,不怕孤独,要专心致志。 不仅要专心致志地读,更要专心致志地思考,用心倾听书中的声音。 只有用心,你才会听到花开的声音。 然而,当应试的痕迹依然很深,课外阅读,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当一切都沾上了功利的色彩,课外阅读,便不再是一种享受。 固守教育的本质,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诗意的栖居,是一个温馨而浪漫的梦。 前面说过,我们都是点灯人,现在我想说,我们也都是追梦人。 这让我又情不自禁地想到我的博客名:诗意的语文,前不久诗意语文的杰出代表王菘舟也来给大家做过讲座。 其实,诗意的课堂从教育先驱孔子的“杏坛讲学”就已经开始了,其后,诗意成了更多人的追求。 师法自然,大道无痕。 我们拥有的也许只是自然的芬芳,理想的灿烂。 法国作家玛格丽特·尤瑟娜尔说:“我最初的故乡是书本”,苏童也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是《书,我最初的故乡》。 然而,繁多的考试,沉重的压力,残酷的竞争,多少教师早已在现实的“凄风苦雨”中磨平了棱角,诗意的教育似乎已被严酷的现实碾得粉碎。 没有诗意的教育岂不是一种悲哀?就让我们一起守住这棵长满书的大树,守住我们精神家园。 刚才,我们交流的都是如何指导孩子读书。 其实,要做好这个指导,教师首先要读书。 在我想来,教师读书至少起到两个作用,一是:示范影响,对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一是:丰厚积淀,对自己是一种不断提高。 读书与点灯大家好!当新课程走进你我生活的时候,平凡的日子便有了奇异的色彩。 咀嚼新课程,犹如咀嚼一枚青橄榄,淡淡的苦涩,却又更多的余味在心头。 新课程是什么?新课程是对话。 今天是我和培训班老师的第三次对话,也是最后一次。 有一些淡淡的喜悦,也有一些浅浅的惶恐。 感谢市教培训中心的冯老师,总是不断地给予我锻炼自己的机会。 我是那种在现实和童话之间游走的人,有很多的幻想和淡淡的绝望。 就像一首诗写的那样:童话像孤岛上的一片榕树林 / 任岁月潮汐的变化 / 听藤丫深处“格格”作响 / 那里在生长着童话……当不愿长大的我穿越岁月的流光碎影,与那些摇曳在梦幻中的童话携手共舞时,就仿佛迎来了一个繁花似锦的心灵春天。 是书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明净似水的美好,什么又是繁华落尽的真纯。 书,记得我们经历过的所有欢乐和苦涩,尺幅千里,尺水兴波,读书成为我一生最重要的约会。 我知道人生中总有各种因缘促成自己倾向于何种存在方式。 我的生命无法与读书分离。 我迷恋于一种享受,那是深夜灯光下的夜读。 日本著名作家东山魁夷在《听泉》一文中写道: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烦乱生活,遮蔽了它的声音。 当你夜半突然醒来,你会从心灵的深处,听到悠然的鸣声,那正是潺潺的泉水啊!回想走过的道路,多少次在这旷野上迷失了方向,每逢这个时候,当我听到心灵深处的鸣泉,我就重新找到了前进的标志。 法国著名作家玛格丽特·尤瑟娜尔说:“我最初的故乡是书本”,我国著名的作家苏童也曾写过一篇文章《书,我最初的故乡》。 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生活的一部分。 因为教师喜欢读书了,我们的孩子也会慢慢地喜欢上读书,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 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写道:还是做一个智慧的行者吧,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脸上带着笑容,心中充满阳光,行囊中为教育准备好一切:澎湃的激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应该成为——读书人让书房连着课堂,让我们的课堂弥散着书的芳香。 有一个叫刘得福的老师在文章中写道:“我把教科书和参考书当作责任田,这是我每天都必须精耕细作的领土;我把每天晚上放牧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文学者学科学心理学著作当作自留地,这是我最大的还了所在。 突然有一天,我发觉我的责任田自留地已经没有了界限,甜蜜都是我精神栖息的土地。 有些教师让责任田折磨得死去活来,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留地上。 语文教师不是纯粹的作家,不是文学,甜蜜需要在自留地上面演戏更精粹的耕种经验,然后,把这些渗透着文化深度文学意味的耕作经验迁移到课堂里,迁移到学生的作文本上。 耕种不好责任田的语文老师不是称职的语文老师,没有自留地的语文老师是有缺憾的老师。 ”他的这段话引起了我的思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读书,需要读各方面的书,这些书包括:社会百科、人生小品、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书籍或专著,此外,还要读儿童文学,这样才能更容易走进儿童的心灵。 相对而言,我更喜欢看儿童文学,凡是小孩子喜欢看的东西我都喜欢看。 一个人的时候,我读《红楼梦》,“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湘云说:“横塘渡鹤影”,黛玉说:“冷月葬花魂”。 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一起读《马燕日记》,马燕说:“妈妈,不上学,我一辈子的眼泪流不干”。 一个人的时候,我读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的《你来看此花时》:先生游南镇。 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 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一起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就这样徘徊在责任田和自留地之间,天天读书。 上马朝虎的《水》时,我认真地读了他的力作《丑娘》,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和撕裂;上王宜振的《秋天》时,我读他的另一首儿童诗《秋风娃娃》,感受他的幻想和跳跃;上赵丽宏的《望月》时,我更是把自己整个儿的淹没在有月的诗歌中了。 早晨,骑在自行车上,我便开始背诵: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声。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不月明……下午,骑着车子回来继续背: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晚上,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开始独赵丽宏,读他的《生命草》,读他的《诗魂》,从他的一篇篇散文中,感受他的清新、宏阔与真诚。 他说,用一颗自由的心去欣赏聆听音乐,音乐会在心灵中溅起晶莹的浪花。 于是我想,如果用一颗诗意的心去欣赏聆听月光,你也一定能够听到月光静静流淌的声音。 因为阅读,你会对文本的理解加深。 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进入著名词学家王国维说的那种境界:“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不是吗?然而,作为一名教师,光成为读书人还不行,还应该成为一个——点灯人用阅读温暖儿童的心灵,也温暖我们自己。 于是,在那永不落叶的长满书的大树上,在那高高的树的枝头上,书鸟会为你和我日夜不停地歌唱:读——读——读书,读——读——读书,读——读——读书。 那么,读多少?读什么?怎么读?■思考之一:读多少?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低年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中年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高年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100万字是一个什么概念,像《马燕日记》这样的书18万字左右,像《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样的书28万字左右,这样平均下来,100万字也就是4、5本大一点的书。 六年只读这一点课外书是不是太少了!所以,课标中规定的是:不少于100万字。 有条件的学校或班级完全可以突破这个底线。 ■思考之二:读什么?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书籍浩如烟海,但学生的学业负担很重,时间精力都有限,因此课外读物的选择显得非常重要。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其实开卷并非都有益,有些内容不健康的书报杂志、非法出版物也许会把人们引向歧途,涉世未深的小学生尤其要警惕。 因此,要科学地开出书目。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等选择书目,如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等,较适合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则应着重给他们推荐名家名篇。 其次应将《语文课程标准》指定书目作为学生课外必读书目,而将除此之外的与语文课文有关的中外名著或优秀作品作为选读书目。 还有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作品虽然和课文并没有什么联系,但因为这些作品在学生中影响很大,深受好评,也可推荐学生阅读。 另外,还应该推荐精彩的时文和自然科学类书籍,使学生阅读的视野更加开阔,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广泛涉猎、及时了解最新的书报信息,并及时推荐给学生阅读。 南京市教研室有一个比较具体的推荐书目,可以作为我们向孩子们推荐图书时的参考。 ■思考之三:怎么读?首先,读书要学会选择。 有一个成语叫“开卷有益”,这个成语的意思说,只要看书,就会有收获。 但是不论树的好坏,拿来便读,就不一定是开卷有益勒。 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在浩如烟海的书中进行甄别、筛选。 其次,读书要学会思考。 苏霍姆林四季说过:“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习上落伍。 ”再次,读书要学会动笔。 “不动笔墨不读书”,许多同学都喜欢在书上圈画批注,表示重要,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当然,很多时候,可以不必拘泥于形式,只要学生真正满怀兴趣去读就行了。 总之,长此以往,同学们便会在无意中积累和学到许多知识,此外,在构思文章、谋篇布局、语言组织、组词造句上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并且在作文的能力上表现出来。 作文能力不是家长和老师教出来的,绝大多数的孩子是从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中悟出来的。 ■思考之四: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常见类型?(1)读物推荐课。 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 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2)读书方法指导课。 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教给学生运用“意群注视法”,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 (3)读后叙述课。 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内容,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叙述前提出要求,叙述后做好评定。 (4)交流评论课。 这是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重要环节,也是兵教兵、兵学兵的重要环节。 可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可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 (5)读书笔记辅导课。 主要向学生介绍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四种读书笔记的写法。 当然,教无定法,学无定法。 课外阅读指导课究竟怎么上,要因人而异、因为而异,一切从实效出发,不必拘泥。 下面就给大家看一组我班上李逸文同学的读书笔记,题目是——读《老人与海》有感。 (一)今天我读了一本外国名著《老人与海》的第一部分“老人与孩子”。 这一章节主要说了一个老人,他的处境十分窘迫,已经八十四天没有打到鱼了,原来帮助他打鱼的孩子也只得听从父母的意见到一条走好运的船上去打渔。 但是老人依然满怀希望认为自己一定能打到一条大鱼,并且尊重那个小男孩,把他当作一个成年人看待,赢得了小男孩的友情并得到了小男孩的帮助。 在文章中有许多细节描写,用平凡朴素的语言深刻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使人物活了起来,让读者走进他们的生活。 例如:在描写老人的手时有这样一段话“他们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累累伤疤。 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新的。 它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岩石一般古老。 ”短短的五十多个字就向我们传达了这些信息:首先老人十分勤劳能力,曾经捕过许多大鱼。 其次,由于老人已经很久没有打到鱼了,所以他手上的伤疤都是陈旧的。 这就让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老人贫困潦倒的生活。 再有通过老人与孩子在餐馆里的交谈,表达出老人心地善良,了解和尊重孩子,并且老人和孩子感情深厚,为后面孩子照料老人的生活打下了伏笔。 描写人物能够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使人物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是我们在写作过程中需要向借鉴和学习的。 (二)今天我读了《老人与海》的第二章《出海捕鱼》,书的上回写到老人已84天没有打到鱼了。 他心有不甘,于是第二天还天没亮他就出海了。 他把船划到一个叫“大水井”的海底深坑附近,这时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发现了许多鱼,可是他一条也没捕到,后来好不容易抓到了一条十磅重的长鳍金枪鱼,但直到中午他也没有打到一条大鱼。 就在他想打个盹的时候,有一条大鱼上钩了。 但是这条鱼却把小船向大海深处拖去,并且一直拖了四个小时,太阳就要落山了,老从也离海岸越为越远了。 在这篇小说中,让老人用“她”来称呼海洋,并且认为只有对海洋抱有好感的人,感恩的人才会用“她”来称呼海洋。 让老人用“她”来称呼海洋,表现出老人对海洋的尊敬和不怨天由人的性格。 虽然已经八十四天没有打到渔了,可老人依然热爱大海,表现出老人的乐观主义精神。 此外对老人的自言自语和心理活动也作了详细了描写,使老人这个形像更加丰满起来。 让我们看到一个勇敢的老人,一个敢于接受挑战的老人。 老人那种逆流而上的勇气,也许真是许多人所缺乏的……后面应该还有五篇,一共七篇。 这就是我五一七天长假布置给学生的唯一的读书作业。 正如我们班的余洋同学所说的那样:读书像是一种拾彩贝的游戏,一路拾来,我发现自己的口袋里已经有了很多光芒璀璨的珍珠。 我们班的印雨沁同学说:没有一本书的家,就像没有一条鱼儿的小溪;没有一本书的家,就像没有一朵白云的天空;没有一本书的家,就像一棵没有绿叶的大树;没有一本书的家,就像没有一个孩子的乐园。 就是这两个孩子刚刚获得“春雨杯”南京市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和三等奖。 这真是一件令我欣慰的事情。 读书,为孩子们的童年抹上了生命的底色。 最爱慕尼黑青少年图书馆创办人莱普曼夫人那两句标语:给我们书!给我们翅膀!阅读,加上思考,何处不可自由翱翔!

最是书香能致远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淡黄。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在《秋词二首》中,赞美秋色的两句诗。 一千多年后,著名女作家徐坤,在她的《闻书香 识女人》自序的开篇中引用了这些“诗心文性,壮阔雄迈”的诗句。 的确,秋天是美好的季节,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 时值秋日,集结了徐坤诸多作品的《闻书香 识女人》即将出版,令徐坤写下这些关于阅读的文字。 捧读此书,字里行间弥漫的是智慧的光芒;捧读此书,字里行间流淌的是对人生的思考。 正如所说“让我自己在梳理过往过程中,认真打量来时路,明确思量去时程。 ” 流水人生,转瞬即逝,回首已是百年身,时间就是这样悄无声息地从我们身边溜走。 可我们,总被生活压顶,没有多少时间静下来、没有多少时间去读书,更没有多少时间去叩问生之哲理。 一有时间,大多呼朋引伴游山玩水,美其名曰劳逸结合。 其实,我们可以在劳逸结合的行走中,品读山水间的真味。 无论是《兰亭序》,还是《醉翁亭记》,我们都能从中感受到王羲之他们在兰亭聚会时的欢乐之情以及周围山水的大美,而欧阳修也同样在陶醉山水的美景之时,更陶醉于与民同乐之情。 是啊,说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我更喜欢的是“最是书香能致远 ”。 尽管这些诗句都表达了,读书带给人的不同结果,而致远的书香却已经是人们心灵深处,盛开的那朵永不凋谢的智慧之花了。 《闻书香 识女人》是徐坤为第四届全国“书香三八”读书活动成册的一部著作。 书中从讲述自己如何从读书到写书、再到品书论理与识人的读书心得与创作心得的过程,让我们见证了对女性思想与精神解放的思考,是一部能引起女性心灵共鸣的佳作。 《闻书香 识女人》这本书共分六章,我最喜欢的是第一章。 第一章的主题是《读书点亮智慧人生》,这个主题下又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读书:隐秘的快乐”“读书使人风雅”“读书使人树立正确价值观”“绘本时代的阅读”“让阅读照亮未来”。 而我感悟最深的,是第一部分“读书:隐秘的快乐”。 在“读书:隐秘的快乐”这部分中,讲了生活的时代,读书是唯一的精神生活,是认知世界的唯一方式,隐秘而快乐。 对比与著名的女作家萧红同庚的外祖母,就是因为文化差异,两人的生活完全不同。 而她自己从小学二、三年级时,就偷读大姑姑手抄的《伊索寓言》,小姑姑的《青春之歌》,后来又读了中外名著等大量书籍,为自己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不仅成长为一个获奖无数的优秀作家,还成为了一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对此,不无感慨地说:“我个人的读书成长经历证明:读书改变命运。 ”对此,我深有同感。 我和徐坤,可以说是同时代的人。 因此,我认为“读书:隐秘的快乐”这部分,描写真是栩栩如生,反映了我们那个时代精神的缺失,对书籍的珍爱、惜读。 记得我读高中的时候,不知什么时候,班上的女生就开始了偷读禁书的秘密活动。 什么《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暴风骤雨》等等,如果你想看,得用禁书去换,还只能看一天。 许多同学都是在睡觉的时候,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偷看,家里没有手电筒的同学,就点着蜡烛在被窝里偷看,铺盖被烧着了,偷看变成了明看,换来一顿暴打。 每天课间的时候,我只能眼巴巴地看有禁书的同学,躲在教室后面紧张而认真地看书;常常饶有兴趣地听那些看过禁书的同学,津津乐道地讲着她们感兴趣的部分,莫名其妙地望着她们不时爆发出的会心大笑的脸。 不知什么时候,我发现我家也有两本禁书,一本是没头没尾的《青春之歌》,还有一本是《欧阳海之歌》。 我终于也可以加入到,女生看禁书的行列了。 同学们更喜欢看的是《青春之歌》,反复讲林道静与卢嘉川的爱情部分,少女们的心被撩拨得砰砰直跳,稚嫩的脸上也总是红霞朵朵。 后来,《青春之歌》就传掉了,再也找不回来了。 于是,母亲没收了那本《欧阳海之歌》。 再后来,《欧阳海之歌》被一位来串门的阿姨看见了,她借走后就人间蒸发了。 过了几年,每每想起此事,母亲就不无遗憾地对我说:那本书,还不如让你的同学读……望着母亲那张沮丧的脸,我想母亲的潜台词,一定是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还不如让我把书带到学校让我们读,因为我们正青春,我们正是读书的好时光。 不知道是不是与同学们交换禁书阅读有关,一眨眼之间,我的作文一下子就在全班写得最好了,还在学校的作文比赛拿过一等奖。 从此以后,我有事无事都会去学校告示栏转转,看还有没有征文比赛的消息。 的确,有书读的日子,快乐而充实。 当阅读的文字,变成思考在纸间汩汩流淌,让人们看到拍手叫好的时候,这份欣慰就远不是“快乐”和“充实”,这两个词所能诠释了。 后来,我进厂工作后,参加了读书小组,进行演讲、写读书征文,还到北京电子工业部参加笔会。 随着阅读的深入,自己的学历,也由大专生变成了本科生。 职业由工人,变成了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书育人见证生命的成长。 在教师的岗位上,我一如既往的热爱读书,积极指导学生阅读,他们把自己对阅读的热爱,倾诉在《留在字里的日子》《与文字相伴到天长地久》里。 同时,我还以身作则引领、影响他人阅读,身体力行地投入到各种读书活动中。 因此,自己在2013年成都市教师读书活动中,被评为优秀个人。 是阅读,让我在收获书香的同时,也收获了沉甸甸的美好人生。 一本《闻书香 识女人》,不仅展示了作家徐坤芳香四溢的心路历程,而且也是中国当代知识女性,在读书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读点亮智慧人生、读书改变生存命运的意识觉醒过程。 从这些亲历的读书经验与体会中,无不引领我们与书为伴,最是书香能致远。

用来劝学和励志的教育性诗句有哪些,是谁

用来劝学和励志的教育性诗句有哪些,是谁

1、志士惜日短。 愁人知夜长。 傅玄 《杂诗》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3、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杜牧 《留诲曹师等诗》4、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观书有感》5、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劝学诗》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古今贤文》7、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绝句》8、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贾岛 《剑客》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 《长歌行》10、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神童诗》11、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杜荀鹤 《题弟侄书堂》1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 颜真卿《劝学》13、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14、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咏史·其一》1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16、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孟郊 《劝学》1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移居二首·其一》18、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年书。 王安石《赠外孙》1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20、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宋 刘过《书院》2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22、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杂诗》23、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陆游 《冬夜读书示子聿》24、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柏学士茅屋》2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淮南子》26、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 陆九渊《读 书》2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28、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 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明 杨继盛《言志诗》29、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神童诗》

请问:劝学和励志的诗句以及它的理由有哪些?

贵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理由,做事要有恒心毅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理由,学习和思考缺一不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理由,要胸怀大志,并有决心和毅力去实现。 三人行,必有我师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理由,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

学校决定在校园里某些地方写上富有教育性的诗句,用来劝学和励志。 请你推荐两条,并说明推荐理由。

读书死,读死书,死读书,书读死。 学习勤,勤学习,学勤习,习学勤。 这是一个关于学习和应用的句子。 需要认真理解。

富有教育性的有名诗句,标记和诗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少年易学老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入云始知群山小,潜水方知大海深。

表责任的诗句有哪些?是谁

示儿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岳飞 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关于劝学和励志的条幅

晴空一鹤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描写夏,秋,冬的诗句有哪些?是谁

诗情

春1、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3、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6、早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7、早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10、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1、春风双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舟》1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夏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4、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5、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苏轼《浣溪沙》6、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7、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8、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虞世南《蝉》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秋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甫《山行》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7、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8、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9、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10、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1、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12、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孟浩然《秋登万山寄王五》1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1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15、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小声甘州》冬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沁园春•雪》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4、瀚海澜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东方虬《春雪》7、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陆畅《惊雪》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9、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余雪》10、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1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落雪纷纷.——高适《别董大》12、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关于道德的诗句有哪些,是谁?

1、《渔家傲·道德文章传几世》

年代: 宋 : 辛弃疾

道德文章传几世。 到君合上三台位。 自是君家门户事。 当此际。 鬼山正抱西江水。 三万六千排日醉。 鬓毛只恁青青地。 江里石头争献瑞。 分明是。 中间有个长生字。

2、《沁园春·自古神仙》

年代: 宋 : 无名氏

裴度

自古神仙,隐迹终南,万代流传。 说经台上,针活枯柏,炼丹炉下,化女石泉。 四皓商山,十老古洞,尹喜亲闻道德篇。 结庵处,有青牛系柏,白鹿升天。 翊圣古迹依然。 雪样三朝画得全。 有元真文涧,松阴一梦,钟离悟道,跨鹤金仙。 二祖披毡,甘河引度,传受重阳七朵莲。 全真教,洞天福地,象帝之先。

3、《缘识》

年代: 宋 : 宋太宗

冲和道德勿相违,圣事超凡好仗依。 但有阴功存世界,何疑白日化身飞。

4、《书怀》

年代: 宋 : 陆游

青城结云巢,拟住三千年。 御风偶南游,万里栖紫烟。 翠裘绿玉杖,白日凌青天。 招呼方瞳翁,邂逅鸟爪仙。 朝咏阴阳歌,暮诵道德篇。 玉童持碧简,笙鹤来翩翩。 海边武夷山,小留赏宿缘。 火食非所乐,巾褐常翛然。 清时未免出,颇息世俗传。 行矣秋风高,去采玉井莲。

5、《满庭芳 藏头拆字》

年代: 元 : 刘处玄

白居易

寸明,真灵通慧,无挂碍清凉。 华混世,人笑似风狂。 祖丘刘谭马,消灭、万虑俱忘。 猿住,通道德,岂肯外昭彰。 分清静妙,婴男姹,云路休忙。 虚无造化,汞结铅光。 兀腾腾飘逸,贩骨、*了无常。 袍侣,公甘镇,诗挈满庭芳。

含“夏”的诗句有哪些,是谁,哪个朝代

、《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2、《渭川田家》【唐】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句隹]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3、《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宋】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观刈麦》【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6、《晚晴》【唐】李商隐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7、《夏夜叹》【唐】杜甫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钜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8、《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9、《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0、《初夏睡起》【宋】杨万里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1、《夏日书怀寄道友》【唐】崔涂达即匡邦退即耕,是非何足挠平生。 终期

中国新能源产业百花齐放 完善供应链拓展全球市场
Shams 后者对其伤势表示理解 小卡伤后哈登将再次承担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