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的故事在中国是妇孺皆知。孔融在四岁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是弟弟,所以应该拿小一点的梨,把大的让给哥哥。
这个故事一直被用来展现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口口相传。
首先我有点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我在想一个四岁的孩子真的有这么懂事吗?道德水平真的有这么高吗?
其次就算这个故事是真的,我觉得也不应该千百年来被无数的家长老师所推崇。
一个四岁的孩子只是一个孩子,可能是一种天真的、活泼的、甚至自私的、任性的状态,唯独不应该是成熟的、懂事的,因为他还没到那个年龄,不应当像成年人一样成熟。
作为一个研究心理学、研究家庭教育的人,我真的觉得这个故事会给家长很多误导,让很多父母以为孩子成熟懂事、情商高好像就说明孩子非常优秀。
但是恰恰相反,如果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来这些特点不仅不说明他很优秀,反而说明他可能非常缺爱。
具体来说,如果孩子早早就有这几种表现,说明他是很缺爱的。
第一就是自我管理能力特别强。
一个孩子上幼儿园、甚至幼儿园之前,就已经能够做到每天早睡早起,按时刷牙,按时洗脸,自己收拾东西,帮妈妈爸爸洗碗筷、收拾卫生、整理自己的房间等等,看起来简直是家长心中的“梦中情娃”。
实际上对一个孩子来说,他过早地表现出成熟和懂事,这些行为特征超出了他的年龄特点。别说孩子,成年人有几个能够做到这么听话守规矩的呢?
我们想一想,一个人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会表现得如此优秀?
通常是他缺乏安全感的时候。比如你住在亲戚家,你可能不会睡懒觉,可能会把房间整理得井井有条等,以免被别人说。如果你在自己家里可能是懒散、邋遢,不那么讲卫生的。
所以说一个孩子过早表现出来了这些非常成熟懂事的行为,可能是因为他在家里面缺乏安全感,他感觉自己像在亲戚家里面一样,缺乏安全感,非常警惕,非常小心,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尽可能表现完美来获得父母的喜欢。
这些都说明他是严重的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的,也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缺爱的表现,真的不是优秀。
第二种表现就是孩子特别善于察言观色,特别有眼力见儿。
我小时候大概就是这样的孩子,吃完饭马上就帮忙收拾碗筷,打扫卫生,非常善于观察父母的脸色。因为我不知道他可能什么时候会发脾气,所以只能时刻的小心翼翼的去看父母的脸色,讨他们开心,从来不敢表现,轻易表露自己的情绪。
另外我也特别善于观察父母的脸上的表情,比如我会看爸妈下班回来,心情是不是好,如果心情好,那就放肆一点;如果他们心情不好我就变得特别老实,赶紧去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等等,这就是善于察言观色。
这也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我们说一个人在无法预测父母的行为、不确定父母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的时候,只能尽可能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去推测父母可能会做什么,比如观察父母的表情变化。
第三种表现就是孩子特别上进,好胜心特别强。
很多父母还以为孩子这是上进、不甘落后的表现。有的孩子在只要牵扯到竞争、比赛,总要争取得到最好的成绩,有时候就算得了第二也会很不高兴,甚至为了得到第一可能会不择手段,甚至会破坏规则,只为了得到一个最完美的结果。
我接触的学生也有这样的,成绩已经非常好了,但是还是觉得自己不够好;他在班级里面已经是前几名了,还是觉得不够好,压力又比较大,又学不进去,所以非常焦虑。
在旁人看来他已经很优秀了,但是他自己总觉得不满足,他觉得自己是不够好,还想要更好、更好。
这个其实像是无底洞,你永远也无法做到最完美。
孩子的这些行为是缺爱的表现,父母却以为是高情商,值得深思
社交软件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现在的人们经常会通过社交软件分享自己的生活,而一些已为人父母的网友,也会在网上晒娃。 比如自己的孩子获奖了、表现得很听话等等,他们都会在网上分享一下。
比如下面的这位宝妈,在网上分享自己的乖女儿。 通过这位宝妈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到,在宝妈的描述中,她的女儿十分乖巧懂事,平时不给大人添麻烦。 有需求了,也会婉转地和自己的妈妈提出来。 因为女儿的表现,这位宝妈也很高兴,夸赞自己的女儿高情商,懂得嘴甜讨大人欢心。
这位宝妈发了帖子之后,底下评论的网友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 有一部分网友夸孩子懂事,表示要是自己的孩子也这么懂事就好了;而另一部分网友却说,孩子不是高情商,而是缺爱了,以至于3岁的孩子没有儿童那种活泼好动的劲头,而是学会察言观色,用好的表现去赢得父母的夸赞和奖励。
其实,网友们说的也不无道理。 先不论文中妈妈的女儿是高情商还是缺爱,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缺爱了,的确会有类似这位发帖妈妈女儿的举动和表现。 但是有些父母却以为是高情商的表现,这现象值得深思。 毕竟,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高情商本来就不应该出现在心智还不完全成熟的孩子身上。
孩子这些行为是缺爱的表现,父母却骄傲地说是高情商,让人嘘唏不已:
1.极其懂事从不反抗父母
虽然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懂事,但是作为一个心性不成熟的孩子,即使他们再懂事,也一样会出现不听话的情况。 如果有一个孩子,平时极其懂事,从来不会不听父母的话,这种孩子一般都是缺爱。 因为没有得到父母的疼爱,还经常被父母骂。 所以这些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关心或者是躲避责骂,他们会表现得很听话。 这一类孩子,也经常会被自己的父母误认为是高情商。
2.压抑自己情绪的孩子
有这么一类孩子,遇到挫折了从不在父母面前表现出难过的情绪,也从不和父母诉苦,很多父母也因此会夸他们懂事坚强。 实际上这也是孩子缺爱的一种表现,因为孩子没有得到多少来自父母的关爱,以至于他们不愿意和父母诉说心中的委屈。 因为他们知道,即便是说了也不会得到安慰,甚至还会被骂,还不如选择压抑自己的情绪。
3.察言观色讨好父母的孩子
有的孩子很聪明,他们懂得审时度势,懂得通过观察父母的情绪,然后决定自己的行为。 比如当父母不高兴的时候,这类孩子一般会主动端茶倒水,做家务等等;以此来换取父母的欢心;也是通过多干活少说话来讨好自己的父母,防止自己被骂。
其实,很多孩子的懂事和缺爱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如果您发现在孩子最单纯活泼的年纪,表现出一些不协调的高情商行为,就应该要注意自己是不是对孩子的关心不够了。
父母自以为是高情商,但其实是孩子缺爱表现的行为是哪些?
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很多时候都会费尽心思地教育孩子,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人人都喜爱的“三好学生”。 可要想达到这份优秀标准,孩子首先就不能随意哭随意闹,可以说小小年纪就需要压抑自己的天性。
可孩子的这些表现在妈妈眼里却是值得高兴的,毕竟自己孩子听话懂事,是别家小孩比不了了。 殊不知这些行为表现的背后,有可能藏着孩子“缺爱”的真相。
如果你家孩子有这4种表现,父母必须引起重视。1、有着讨好型的人格
事实上,缺爱的孩子一般来说都有着讨好型的人格,他们因为没有安全感、渴望被关注,所以总是像大人般讨好身边的每一个人。
第一次去朋友家做客的时候,一进门才坐下朋友的儿子就给我端过来一杯水,然后立马跑到朋友怀里很不好意思地躲了起来,看着非常可爱。 可没过一会,在我和朋友说话的时候,孩子好几次跑过来,不是给我们拿水果,就是帮我们拿零食,仿佛就像大人一般招待客人,生怕怠慢了我。
要知道同龄孩子每天不是想着玩什么玩具,就是想吃什么糖果,很少有这么懂事和讨好人的。 儿朋友小孩可能是因为上学前都被寄养在农村奶奶家的缘故,显得特别早熟。
2、不敢开口和父母撒娇
对于生活中的大多数孩子而言,只要他们有想买的玩具或者衣服,就会使出浑身解数黏着爸爸妈妈,这才是一个孩子被父母宠爱的正常表现。 然而,内心感到缺爱的孩子却恰恰相反,他们就算有再喜欢的东西也不敢对父母说。
而这类孩子,多出现在父母教育严格的家庭。 现在孩子的竞争压力很大,很多父母想要孩子从出生就赢在起跑线,因而他们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严肃,不会轻易夸奖和拥抱孩子,这就使得孩子对父母的有着超强的畏惧感,难以亲近起来。
不得不说,这类不懂撒娇不懂哭闹的孩子,就像个小大人般承受着他们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成熟,让人不免疼惜。 虽然说学习固然重要,可是父母该给孩子的鼓励陪伴也不能遗漏,毕竟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3、时刻察言观色
我们总以为孩子的智商没有成年人高,所以觉得孩子们不够聪明,需要大人时刻在旁教育。 殊不知,孩子非常聪明而且很善于察言观色。
有些时候,孩子明明很想吃一根冰淇淋,可正当他们想开口告诉爸爸妈妈的时候,却看到父母不赞成的眼神,于是将这句话憋了回去。 还有的时候,孩子本来很想和小朋友一起出去玩,可是才说了一句就看到父母不高兴的脸色,他们会立马乖巧的服从家长指挥。
为什么有的孩子在父母不买东西的时候会撒泼打滚呢?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在父母反对的时候讨价还价呢?因为这类孩子日常生活能明显感受到父母的爱,所以他们才敢有恃无恐的和父母闹一闹。
而缺爱的孩子不敢,他们也不会!毕竟会察言观色的孩子,知道自己怎么做才能生活得更舒适,所以说为了避免更受罚最好还是乖一点老实点。
4、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
孩子虽小但也有他们的想法,父母应该学会尊重他们。 可对于大多数父母的眼里,孩子的思想行为全凭本能,基本是除了哭闹就是玩耍,不是正儿八经的行为。 于是,父母就会果断充当孩子的老师,把孩子管教得服服帖帖。
就像昨天下去去超市买水果,一个小男孩跟妈妈一起挑水果,男孩看到别人买了草莓,于是想让妈妈跟着也买一点。 可是妈妈却责骂孩子:“太贵了吃不起,不要看着别人买就想要,这是哪里养成的坏习惯。 ”
看到妈妈不开心,孩子乖乖放下了草莓,最后和妈妈挑了一点圣女果就结账回家了。 其实,如果孩子想吃妈妈买一点又何妨,难道这一点草莓就能让孩子变坏吗?有时候对于亲子关系,与其说父母在迁就孩子,不如说孩子也委屈了自己。
孩子的表现明明是“缺爱”,父母还沾沾自喜以为是高情商,太可悲
在这个高学历并不罕见的时代中,相比智商,情商才是更重要的, 毕竟高情商的人懂得如何社交,让身边人都喜欢自己,同时还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高情商的人不管在哪里都会有很高的成绩,让人羡慕,如果说以前的父母是希望孩子能聪明, 健康 成长的话,那么此时父母还希望孩子能拥有一个高情商。
一个人是否有高情商,不是在长大成人进入 社会 后才能知道,其实从孩子小的时候就有所体现,不少孩子已经展现出来了。
不过父母分清楚高情商和缺爱的区别, 有孩子的表现明明是“缺爱”,父母还沾沾自喜以为是高情商,太可悲。
1)乖巧懂事,谦让他人
虽然现在溺爱孩子的父母比较多,但大多数父母都能好好教育孩子,平常更是教育孩子要懂事,懂得谦让他人,学会分享等等。
在父母的多次教育下,效果非常明显,有些孩子不管是对于比自己大的,还是比自己小的人都很好,做什么都不争不抢,别人挑剩下了才会拿,非常懂事。
这种孩子看起来很好,是高情商,但其实就严重缺爱的表现 ,如果能在父母宠爱下任性的长大,哪个孩子会委屈地逼着自己懂事呢。
孩子的世界很小,不管是好玩的还是好吃的都很重要,而孩 子要克制这种想要,好的都让给别人,无疑就是想让父母夸赞下自己而已,这种委屈父母真的很难理解。
2)懂礼貌见人打招呼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有外向的也有内向的,对于外向的孩子来说见人打招呼是很正常的事情,不仅会打招呼,可能还会聊得很开心。
而对于内向的孩子来说,与陌生人见面,说话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到万不得已不轻易开口,说也会尽量简短。
但要是孩子不管见到哪一个人都很懂礼貌,见人就打招呼时,父母就要考虑下,孩子是否缺爱了,为了得到父母的认可,而逼着自己去社交,讨要大人讨父母欢心。
3)从不生气,发脾气
没有一个人能做到没脾气的,如果真有那么这个人得活得多么委屈,尤其是孩子,哭闹发脾气都是正常操作。
但要是孩子能克制自己的情绪,从不和父母生气,发脾气,不管父母提出了多么无理的要求孩子都不反抗的话,这个孩子就不是高情商,而是缺爱了。
因为明确知道自己不管是生气还是哭闹都得不到父母的安慰,干脆就不哭了 ,“眼泪都是留给心疼自己的人”,虽然孩子小,但这个道理也能通过一次次经历了解。
真正的高情商不仅会让他人感觉舒服,同时也让自己感觉舒服,这才是最终的意义, 如果是以自己委屈为前提而让他人舒服的,那就是缺爱。
1)陪伴孩子,给孩子充足安全感
不想孩子缺爱,那就给孩子多多的爱,让孩子感觉父母的爱都要溢出来了, 安全感不是背地里默默付出,而是要直言不讳的爱。
父母不仅要经常对孩子说我爱你,还要身体力行地去陪伴孩子,鼓励孩子,让孩子真正看到父母的爱,逐渐建立安全感。
2)懂得谦让并不是讨好他人
懂得谦让是从内心深处想要让别人先,而不是为了讨好他人或想做给谁看而委屈自己,父母想要培养孩子好品质可以,但不要搞错重点。
不然小时候孩子可能会因为讨好别人而失去自己喜欢的玩具,长大后就可能会失去自己的尊严,人格,这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3)培养孩子自信
缺爱的孩子一般都很不自信, 自信并不是说自我感觉良好那么简单,而是骨子里的张扬,由内而外地觉得自己不比别人差。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光要多多鼓励孩子,还要多与孩子沟通,肯定孩子的成绩和优秀,让孩子越来越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