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游戏手机谁更值得入手 散热规格与温控表现对比 红魔7S和ROG

即使是不熟悉 游戏 手机的朋友,应该也知道玩 游戏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性能和温控,玩 游戏 发烫这在普通机型上是个相当常见的问题。

越是大型手游,越是高帧率的 游戏 ,对于 游戏 性能的需求也更加强烈。

7月份发布的ROG 6、红魔7S都搭载了全新骁龙8+处理器,在CPU、GPU性能提升方面和功耗降低方面,都表现很不错。

但由于散热调教和优化技术的差异,两者在性能跑分方面也相差较大。

根据安兔兔跑分测试结果了解,红魔7S 游戏 手机达到了115万+,而ROG 6只做到了112万+。

即使是同样的芯片,调校和优化不到位,性能开发出来的强弱还是有一定差距的,3万跑分的差距正好证明了这一点,跑分方面红魔7S这局胜出。

究其缘由还是体现专业 游戏 手机在散热和性能优化核心技术方面的差距,我们来对比一下红魔7S跟ROG 6的散热系统。

先来看ROG 6的「矩阵式液冷散热架构6.0」,核心散热材料是大面积的石墨烯和真空腔均温板,通过液冷技术去提高CPU的散热速度,再结合它有一款超大SIZE的外置散热背夹装置,对于首次尝试 游戏 手机的玩家来说,即使追加外置散热装置,有点稍显笨重,但液冷+外置风冷两者结合的散热表现应该是很不错了。

但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专业 游戏 手机在散热技术上其实还有很多细节上的考量,我们再来研究一番红魔7S的「ICE魔冷散热系统」。

除了有跟ROG 6相似的航天级石墨烯复合相变材料加持的液冷散热,还内置转每分钟的主动散热风扇,配合超大面积的VC散热片,高导热稀土,航空铝金属中框,总体散热方案更成熟缜密。

即使不加散热背夹,这种自带风冷+液冷的复合型散热方案,对于当下最吃性能的 游戏 软件也能让手机稳定发挥。

整个散热架构对比完,红魔7S的方案更成熟稳妥,自带风冷散热,而ROG 6这边单看手机部分却只有被动散热,堆料上稍微单薄了一些。

而机身重量的控制方面,ROG 6是239g,红魔7S是215g,长时间 游戏 对于手部所承受的压力,每1g重量都是负担的累加,红魔7S用料把握的很精准,机身重量控制的也不错,对比下来手感也更好些。

那么散热规格上的差距,在实际 游戏 如何体现呢,两款手机在 游戏 硬件杀手,原神面前的散热表现如何呢?跟着我继续来了解一下。

在我们使用ROG 6运行一小时最高画质原神 游戏 后,机身温度明显有些烫手,温度检测到了48 以上,帧数也是出现明显的波动。

根据推荐,这个时候必须要配合它的散热背夹才能把温度降下来,但是吧,它的“急冻”模式需要再外接电源,才能使得内部的制冷芯片配合风扇同时运作。

相当于说是,喜欢边充边玩的朋友,你会遇到,玩个 游戏 必须要同时接两手电源的尴尬,手边的数据线混乱如麻,强迫症怕是遇到难题了,而且边冲边玩手机一定会更烫,所以说使用ROG 6你想要同时实现风冷+液冷双重散热效果,就等于必须接这个背夹,而接这个背夹你想要开启它的“急冻”模式,就还要再接电源!不管别人怎么说,我是觉得操作起来有点麻烦了,简直就是强行“套娃”,给我整不会了。

而相比之下,使用红魔7S玩原神的体验就“舒服”多了。

首先,红魔7S自带风冷和液冷双重散热方式,这样我平时在没有大型 游戏 需求的时候,也不用去追加一个外置风扇。

即使是用红魔家的涡轮散热背夹,体积和重量也小巧的多,不会觉得鸡肋和笨重,这样把持手机的时候,手不会因为机器整体的沉重导致手酸,手感更加舒服。

实际 游戏 方面,在不加散热背夹,同样运行了一个小时最高画质的原神以后,红魔7S机身最高温度稳稳保持在42 以下,帧数始终一条直线,除了个别BOSS战,几乎很少波动。

只能说,以上两者的散热技术决定了差距。

抛开散热设计和大型 游戏 的实际表现来看,两者在其他方面的规格也倒是大差不差,ROG 6除了散热不太理想,整体还算是非常标准的 游戏 手机,两者在 游戏 手机外观设计上都有自己的加分项,ROG 6的白色手机外观似乎继承了华硕的祖传“吹雪主题”,非常惊艳,而红魔7S的透明质感也非常强烈,能清晰看到内部元件,很有工艺感。

屏幕方面,红魔7S和ROG 6都搭载了行业最先进的165Hz高刷新率的AMOLED电竞屏;而续航方面,红魔7S搭载120W魔闪快充+4500mAh双电芯电池+165W氮化镓的快充组合,ROG 6搭载6000mAh大电池,但仅支持65W快充,在快充规格方面红魔7S的优势相对比较明显。

在实际体验了两者之后,我会得出红魔7S对比ROG 6,整体设计更加细腻和成熟的论调。

红魔新系统给我的感受也是很丝滑了,在鲁大师刚给出的2022年上半年手机UI流畅排行榜中,红魔的RedMagic OS也排在最前茅的位置。

细节决定胜负的关键一秒,比如在散热上的多付出一分,呈现出来的就是一摄氏度温度的差别。

ROG 虽然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在外设方面,但给我感觉是有点强行“套娃”,可能买回来最多把玩一下并不会长期使用。

而红魔把实用的,必须的都放进了包装盒里,165W的氮化镓是真的厚道。

价格方面两者起步价都是3999元,但红魔12+256GB这个热门存储配置的价格比ROG 6更低一些,两款机型都是很标准的 游戏 手机,但就总体性价比而言,红魔7S更值得入手。

基于红魔7S目前给我各方面带来的体验已经这么舒服了,更高配置的红魔7S Pro实力可以算是触达本世代手游旗舰机型的天花板了,红魔7S Pro还有质感拉满的银色透明配色以及大黄蜂IP加持的联名限定版,高达10层的散热规格,屏幕采用的是一整块无开孔的UDC屏下摄像全面屏, 游戏 视野带来的优势和沉浸感实在没话说,而且拥有135W+5000mAh最高级别的充电和续航水准。

如果你追求更极致的 游戏 体验,更高配置版本的红魔7S Pro一定会是你的理想机型。

红魔7S适合用来玩游戏吗 游戏性能实测介绍

红魔7S适合用来玩游戏吗 游戏性能实测介绍,红魔7S这款手机适合玩游戏吗?今天小编就来告诉大家,快来看看吧!

红魔7S游戏性能实测介绍:

红魔7我们这次拿到了S就像两颗豌豆一样,它仍然是一个非常具代表性的前锋透明版本。

第一种感觉几乎与红魔7完全相同。

新机器在设计语言上保持一致,但在细节上做了一些调整。

考虑到外观的变化不大,让我们先看看它的性能。

高通骁龙8高通骁龙8+台积电4采用处理器nm与三星4相比,工艺在能耗表现上nm工艺更优秀,性能也有所提高,CPU达到3的超大核主频.2GHz,CPU将大核主频提升至2.75GHz,而CPU也提升到了2小核.02GHz,实际表现如何,理论是一回事?

在打开内置风扇的情况下,我们先来看看跑分情况,红魔7S112万分来到安兔兔跑分;GeekBench性能测试,CPU与骁龙8处理器相比,单核达到1330分,多核4218分。

我们也使用3dMark红魔7在20轮压力测试中进行了压力测试S最佳循环分为分,最低循环分为分,稳定性达到98.8%,比骁龙8的表现更好。

那么游戏的实际表现如何呢?话不多说,我们直接上《原神》来看看表现,测试采用了高画质,帧率60,室温约26℃,前8分钟左右是野外打怪,后面是玻璃月港跑图,我们进行了30分钟的测试。

由此可见,在整个过程中,帧率基本一致,可维持在60帧上下,平均帧率也达到60帧.7帧,相当出色。

而且游戏时的实际感受,也是相当流畅的,尤其是打怪的时候,可以用酣畅淋漓来形容操控体验。

当然,骁龙8+红魔7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但是性能提升S升级散热也同样重要。

S升级到新一代。

ICE魔冷散热系统,包括熟悉的高速离心风扇、航天级石墨烯复合相变材料、超柔高导热稀土、峡谷散热风道、石墨烯铜箔等9层散热技术加持,VC散热片,高导热凝胶,复合石墨烯,航铝中框。

这一切结合在一起,能有效抑制机身温度上升,同样能保证手机性能长期稳定发挥。

我们还测量了30分钟的机身温度,正面部分,整体温度在40分钟左右℃最高位于屏幕左下角,上下,达到42.1℃。

30-40左右的背面温度℃与正面相比,最热的地方是摄像模组区域,达到42.2℃。

这种温度对玩家来说也比较友好,除了保证性能的发挥,至少不会有烫手的感觉。

除了《原神》,我们还用《王者荣耀》测试,一局下来,帧率基本就是一条直线,稳定在120帧,平均帧率120.9帧,相当出色。

其实除了骁龙8之外+红魔7性能提升,超强散热系统加持S红魔载了红魔MagicGPU通过渲染成像同步,自研稳帧引擎,五重渲染缓冲,TC补帧,MagicWrite智能应对屏幕高速变化的魔法速写四维同步算法,全方位保证了帧率的稳定输出,最终将游戏体验带给用户。

以上是红魔7S全部内容介绍了游戏性能实测,深空游戏为您带来最新的手机信息,为您提供最好的手机教程!

如何看待红米“不锈钢散热技术”,其实这是UTVC应用

揭秘红米新散热黑科技:不锈钢UTVC的魅力解析

近期,小米的不锈钢散热技术引发热议。

其实,这种不锈钢片并非简单的金属片,而是被称为UTVC(Ultra-Thin Vapor Chambers超薄均温板),按照BOYD集团的AAVID公司的分类,不锈钢UTVC称为SSVCs,钛材质的为TiVCs,铜制的为CuVCs。

事实证明,SSVCs在智能手机散热领域表现卓越,让我们深入探讨其为何如此出色。

散热奥秘:速度与效率的较量

散热的关键在于快速、均匀地将热量从芯片传递到空气中。

铜热管凭借其内部高效的导热性能,是传统选择。

然而,手机内部空间有限,散热片需设计得薄而大,这就要求它有极高的散热面积。

铜热管虽然能迅速传递热量,但其面积有限,导致热量分布不均。

相比之下,SSVCs的面积几乎是铜热管的三倍,其相当于一个更大的“水池”,能更有效地保持恒定的散热水平,避免局部过热。

工作原理:液体循环的魔法

VC(Vapor Chamber)的工作原理是液体在受热蒸发后,通过毛细管效应将热量带到冷却区域,冷凝后再回流到热源。

就像热管一样,SSVCs利用这种循环机制,保证热量均匀分布,避免了传统散热方式的局限。

在手机内部,这种高效的设计使得不锈钢UTVC在薄片上展现出超越铜热管的散热性能。

材质抉择:硬汉出场

尽管铜在单一金属中具有更快的导热能力,但在制成热管或VC时,材质差异的影响相对较小。

然而,铜的柔软性使其在薄片制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凹陷,影响传热。

相比之下,不锈钢的硬度使其成为更好的选择,即使在高温退火后仍能保持刚性,确保长期稳定的工作性能。

红米采用的SSVCs正是AAVID公司的高精度工艺之作。

成本与未来:潜力与挑战

尽管目前SSVCs的制造成本高于CuVCs,但随着技术的成熟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这一差距可能会缩小。

当涉及到厚度较大的散热片,铜热管因其重量更轻、成本更低,可能会成为更经济的选择。

不过,随着SSVCs技术的普及,我们期待看到价格的合理下降,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散热体验。

总结来说,红米的不锈钢UTVC技术不仅在散热性能上超越了铜热管,还展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精妙结合。

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期待更加高效、可靠的散热解决方案,为手机用户带来更佳的使用体验。

如何看待红米 不锈钢散热技术 其实这是UTVC应用
iPhone 2022 年苹果 Pro 郭明錤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