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扎染有点暖!他用手语传递大理非遗之美

11月6日,烟雨迷蒙,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的一座白族院落人气正旺。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游客组团冒雨前来,亲手体验白族扎染技艺。

双手起落间,听力、语言障碍人士小鱼正在向大家展示扎染手艺,只见他将雪白的布料浸入植物染料,多次拧绞浸润,耐心等待植物染料与布料肌理发生反应。

2006年5月,白族扎染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大理周城村作为全国最大的白族村,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手工染织村,用扎染做成的桌布、沙发巾、窗帘,承载着当地一代代人的日常记忆。

从传统手艺到文化产业,扎染在周城人生活里持续“扎根”。在周城村云南省璞真扎染博物馆中,小鱼和几位金花嬢嬢的日常工作是展示扎染的不同环节,从线绳扎花到靛蓝染色,他们亲手将大理非遗技艺之美印入游客的心中。

非遗手艺为乡村文旅增添活力,联通地方的过去与未来,让当地村民与弱势群体共享地方发展成果。在大理周城村,扎染技艺向内惠及本地居民,向外辐射外地游客,“亲手做扎染”吸引了更多人专程来到这里。据璞真扎染博物馆馆长段树坤介绍,这里是全国第一个白族扎染博物馆,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余万人。

近距离看白族扎染,这份“洱海蓝”浓淡各有不同,是烟雨迷蒙,是晴空万里,是洱海与苍山的日日夜夜。扎染纹样俨然成为大理生态画卷的缩影,在小鱼和“金花嬢嬢”的巧手下,鲤鱼、飞鸟、蝴蝶、星月、水草跃然布上。与此同时,小鱼还会用手语告诉在场的游客:欢迎大家来大理体验扎染。

“看一眼就记住了,这是真正的国风色彩。”来大理旅游的陈女士打算制作一块扎染方巾,在博物馆内,家住周城村的金花嬢嬢正在手把手教她使用针线。自古扎根于周城村的扎染,如今正以新的方式在更多人心中播下美的种子。

开屏新闻记者 史子昊 杨维琦 郭明鉴 马雯 摄影报道

一审 何晓宇

责任校对 杨飏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


大理扎染的地方在哪

大理扎染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大理市喜洲镇的周城村、环洱海地区以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大仓、庙街等地。 大理,一个风光旖旎、民俗丰富的旅游胜地,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芹中缓扎染技艺的重要传承地。 尤其是大理市喜洲镇的周城村,被原国家文化部命名为“白族扎嫌模染艺术之乡”,成为扎染技艺最具代表性和特色的地区。 周城村作为云南省最大的自然村,拥有着300多年的扎染历史,至今仍然保留着原始的扎染技艺,并因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建筑而著名。 这里的扎染技艺历经世代传承,如今已发展为当地重要的文化和经济支柱。 一方面,扎染技艺保留了传统,另一方面,其产品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的目光。 白族扎染民间又称“疙瘩花”或“疙瘩染”,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为坯料,植物蓝靛为染料。 扎染的主要步骤包括画刷图案、绞扎、浸泡、染布、蒸煮、晒干、拆线、漂洗、碾布等。 在这个过程中,绞扎手法和染色技艺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决定了最终产品的图案美观度和色彩的鲜艳程度。 周城村不仅是扎染技艺的传承地,也是体验白族文化和参与扎染制作的最佳地点。 游客可以在这里找到许多提供扎染体验的小店,亲自动手完成扎染工序,感受这一技艺的独特魅力。 此外,周城白族人家充满民族风味的古老扎染传统已成为这个村落的文化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 值得一提的是,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也坐落于周城村,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白族扎染技艺”的生产性示范基地,同时也是大理州2020年重点建设的“非遗+旅游”示范点之一。 该博物馆不仅是扎染技艺的展示中心,也是进一步了解和体验白族扎染文化的重要场所。 综上所述,大理的扎染地方不仅是传统工艺的发源地,更是文化与艺术交融的展示窗口。 周城村作为“白族扎染之乡”,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工艺,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和文化探索的机会。 培余通过亲身体验和深入的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项充满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并且见证它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云南大理非遗特色有哪些

云南大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特色鲜明,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白族扎染:这种古老的染色技艺以板蓝根为染料,通过独特的扎缬工艺,创造出纯净而深邃的蓝白世界。 随着时间的流逝,白族扎染如同苍山洱海的自然美景,以及蝴蝶双鱼的吉祥象征,将天地间的元素巧妙地融合在每一块染布之上。 2. 剑川木雕:享有“木雕之乡”美誉的剑川县,其木雕工艺历史已超过一千年。 剑川木雕不仅在国内声名远播,在国际上也备受赞誉。 这种艺术形式充分展现了白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精妙结合,每一件作品都是白族人民智慧和技艺的结晶。 3. 白族甲马:甲马,亦称“纸马”,源自古代的祭祀习俗。 如今,甲马不仅是用于祈福和祭祀的道具,还成为了展现白族文化特色的艺术载体。 雕刻师们将传统甲马版画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作出既保留传统韵味又符合时代潮流的作品。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完善调查记录体系,确保遗产的详细资料得以保存。 - 建立代表性项目制度,挑选并重点保护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设立代表性传承人制度,确保传统技艺得到传承和发展。 - 实施区域性整体保护制度,针对不同地区的文化遗产制定相应保护计划。 - 完善传承体验设施体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良好的环境。 - 加强理论研究,深入挖掘和研究遗产背后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 加强分类保护,针对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 促进合理利用,让遗产在现代社会发挥新的作用和价值。 - 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脱贫地区加强非物质文化搭数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 促进广配枝弯泛传播,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尊重。 - 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培闷,从小培养国民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 加强对外和对港澳台交流合作,推动文化遗产的国际传播。 -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保护工作得到有效的实施和监督。 - 完善政策法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法律和政策支持。 - 强化财税金融支持,为保护工作提供必要的经济保障。 - 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培养专业的保护和管理人才。 以上措施旨在全面而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云南大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得以流传后世。

云南大理非遗特色有哪些

云南大理非遗特色有白族扎染、剑川木雕、白族甲马等。

1、白族扎染

扎染古称“绞缬”,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 白族扎染以板蓝根为染料,做出的成品颜色纯净,天地万物沉淀于蓝白之间,经过时间的淬炼,苍山洱海、蝴蝶双鱼跃然于染布。

2、剑川木雕

剑川县素有“木雕之乡”之称,剑川木雕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木雕艺术蜚声海内外。 精湛非凡的剑川木雕,充分展示了白族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融。

3、白族甲马

“甲马”又称“纸马”,古时画神像于纸,皆有马以乘骑之用,故称纸马。 民间通过张贴和焚烧甲马的形式进行祈福、祭祀等活动。 如今,雕刻的甲马版画不再被局限,扮禅“万物皆可刻”也是适应时代潮流的一种方式。

非遗保护的具体措施:

1、完善调查记录体系。

2、完善代表性项目制度。

3、完善代表性传承人制度。

4、完善区域性整体保护制度。

5、完善传承体验设施体系。

6、完善贺轮理论研究体系。

7、加强分类保护。

8、融入国家重大战略。

9、促进合理利用。

10、加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脱贫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11、促进广泛传播。

12、融入国民教育体系。

13、加强对外和对港澳厅拍尘台交流合作。

14、加强组织领导。

15、完善政策法规。

16、加强财税金融支持。

17、强化机构队伍建设。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百科-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如何过审的 川大出国留学招生简章出错 内容公开引热议
世界古典学大会举办古典艺术专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