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变了!新股上市首日最高涨超17倍 仅1家破发 打新

近期新股上市首日涨幅普遍较大,多只新股首日盘中一度涨超100%。

览富财经网统计发现,截至10月29日收盘,A股新上市的78家公司中,仅上海合晶1家在上市首日破发,海昇药业首日收平,其余76家公司均在上市首日收涨。

在首日暴涨过后,多只新股均出现大幅调整,盲目追高者或将面临不小的损失。

首日最高涨超17倍

数据显示,78家A股新上市企业首日平均涨幅达到219.75%,其中涨幅最高的是强邦新材,首日收涨1738.95%;其次是涨幅1703.98%的长联科技,第三名是涨幅1060.61%的上大股份。排在涨幅榜第十名的是珂玛科技,涨幅达到368.25%。可以看出,前十名新股的首日涨幅均超过350%。

从上市板块来看,2024年登陆创业板的新股数量最多,达到31家;主板20家;北证16家;科创板11家。从涨幅来看,排在涨幅榜前列的新股,大多数也集中在创业板,在前20名中,创业板占据15席。

具体来看,主板涨幅最高的前三名分别是强邦新材、广合科技、小方制药,涨幅分别为1738.95%、197.65%、167.04%。创业板涨幅最高的前三名分别是长联科技、上大股份、托普云农,涨幅分别为1703.98%、1060.61%、800.07%。科创板涨幅最高的前三名分别是N拉普、达梦数据、欧莱新材,涨幅分别为286.3%、176.91%、169.48%。北证涨幅最高的前三名分别是铜冠矿建、N科力、中草香料,涨幅分别为731.41%、397.3%、241.33%。

新股为何如此火爆?

造成新股市场火爆的原因有多个,首先是新股发行数量减少,相比此前几年A股每年新上市300至500家,今年到目前为止新上市企业不足百家。物以稀为贵,新股自然就成为资金眼里的“香饽饽”。

其次是新股定价更加合理。近年来,监管部门对机构在新股询价中的违规行为从严监管,持续打击新股询价、定价过程中的种种乱象。今年3月,证监会发布的《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提出,优化发行承销制度,强化新股发行询价定价配售等环节的监管。随着相关制度的完善,现在的询价规则将在很大程度上剔除过高或者过低的不合理报价。

除此以外,新股备受追捧与市场情绪的火热也有密切关系。在9月24日前,A股市场博弈激烈,新股由于盘子小且没有套牢盘,更容易被资金炒作,于是新股便成为市场资金的“避风港”。9月24日之后,A股市场情绪逐渐回升,上市首日不受涨跌幅限制的新股,就又成为市场资金逐利的最佳选择之一。

因此,今年在新股定价监管趋严、新股发行数量减少、市场情绪等多种因素的驱动下,新股上市首日纷纷大涨,破发率大幅下降。

“打新”人数飙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股首日行情日趋火热的同时,近段时间以来的“打新”人数也明显增加。

以创业板为例,今年8月至9月中旬,创业板新股网上有效申购户数在700万户至800万户之间;9月下旬,创业板新股网上有效申购户数增加至900万户以上,9月30日申购的上大股份网上有效申购户数达到966.04万户。

进入到10月份以后,创业板新股网上有效申购户数进一步增加,整体已超过1000万户。其中,10月21日发行的强达电路网上有效申购户数达到1131.26万户。

除创业板外,科创板、北交所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其中科创板新股10月份网上有效申购户数超过400万户,相比9月份有明显增加。

新股炒作风险需防范

需要注意的是,近期新股由于市场炒作和投资者热情高涨,股价出现非理性上涨。动辄10倍以上的涨幅,不仅偏离了新股的基本面,也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性和风险。

从上市后的表现来看,经过上市初期的炒作后,新股的价格将逐渐回落至合理的价格区间,而在价格回落的过程中,首日追高买入并持有的投资者将面临巨大亏损。

以近期上市的强邦新材和长联科技为例,这两只新股上市首日的涨幅均超过17倍。但在短暂炒作后,强邦新材、长联科技的股价都迎来快速下跌,自上市首日以来的跌幅都已接近70%。

统计数据显示,多数新股在上市首日的成交金额较大,且换手率较高。这个现象说明上市当日就有大量资金选择出逃。

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在投资新股时需要保持谨慎。首先要了解新股所属行业和公司的基本面,包括财务状况和市场竞争力等。其次,要注意板块的周期性,次新股炒作也有一定的周期规律,投资者需把握时机。同时,介入次新股时应选择合适的时机,遵循金字塔法则进行操作。

尾盘突变!多只大牛股 闪崩!
海泰地产携手意大利照明品牌iGuzzini共营卓越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