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问界与智界之后,华为鸿蒙智行“第三界”也如期而至。
日前,华为举行鸿蒙智行享界S9及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发布会上,华为与北汽蓝谷合作、预热已久的享界旗下首款车型享界S9迎来上市,定位纯电中大型轿车。按照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的规划,鸿蒙智行家族第五款产品起售价39.98万元,将与奔驰S级、宝马7系750Li、奥迪A8L竞争高端豪华轿车市场。
余承东甚至在发布会现场高呼:“我们的各项体验,都超越了传统豪华行政轿车标杆——迈巴赫!”
目前赛力斯和华为共同打造的问界品牌已进入收获期,问界系列车型的热销带动持续亏损四年的赛力斯扭亏为盈。北汽蓝谷自然也希望华为能拉动自身销量并实现业绩扭亏。
北汽集团董事长张建勇在发布会上表示,将享界S9作为核心战略,提升到第一高度,All IN享界S9。
近几年来,新势力品牌突围成功的车型大多集中在SUV细分市场,也有少数MPV车型杀出重围,唯独基数最大的轿车市场,前十榜单中仍是传统汽车品牌的天下。享界S9此番能否戳破轿车尤其是豪华行政轿车的品牌天花板?
双9旗舰?
享界S9诞生于北汽集团的北极星平台。该平台是北汽集团自主研发的纯电动高端旗舰平台,深度融合了奔驰MRA豪华后驱平台在工程设计、模块开发等部分的同源设计和达尔文2.0技术体系全新框架。
享界S9是华为鸿蒙智行联盟下首款豪华旗舰轿车,长宽高为5160mm、1987mm、1486mm,轴距达3050mm。余承东表示,得益于车内设计带来的优势,享界S9的车内空间表现明显优于传统豪华品牌的D级轿车。
除了空间优势外,华为破局高端,最核心的长板优势,自然是与其智能化能力密不可分。在享界S9上,HUAWEI ADS 3.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首发登场,全系标配192线激光雷达,并率先应用端到端全新架构,实现主动安全、智能驾驶、智能泊车等全面提升。
余承东表示,享界S9将与问界M9共同组成“双9旗舰”,重塑豪华体验,新车发布即上市,上市即上量。
除了华为加持之外,享界S9还有宁德时代的鼎力支持。发布会现场,宁德时代董事长兼CEO曾毓群亲临现场,称“华为、北汽与宁德时代的结合,叫做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曾毓群表示宁德时代为享界S9打造的业界最薄800V、100kWh的安全电池,CLTC综合续航里程最大可达816公里,配合800V高压快充平台,5分钟可增加200公里续航。
“(这是)宁德时代第8代生产线生产出来的最好的电池,缺陷率达到了十亿分之一级别。”曾毓群如是说。
据悉,享界S9上市72小时,大定已经突破4800台。对于这一成绩,余承东也发朋友圈说超出了预期。
得益于华为以及问界的“光环”,享界S9自上市以来便备受瞩目。问界M9上市7个月大定12万辆,不断刷新国内50万元以上豪华车型销量纪录。冲击高端市场有所成效后,北汽和华为对享界S9有着很高的预期。根据北汽蓝谷官网发布的文件,生命周期(5年)内享界S9销量预计48万辆,2024年至2028年预计分别销售6万辆、12万辆、12万辆、9.6万辆及8.4万辆。
“据市场统计,2023年中国行政豪华汽车市场的自主渗透率仅为8.3%,这意味着每100台行政豪华车里,只有8台是国产自主品牌,这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市场潜力巨大。”张建勇表示,此次与华为携手,我们更是以核心战略、第一优先战略的高度,集聚了北汽整车研发生产、零部件、服务贸易等全产业链所有优势资源,ALL IN享界S9。
强敌环伺
享界S9要去攻克的高端纯电轿车市场,此前已有多个品牌车型尝试突围,但至今仍无成功案例。
起售价42.8万元的蔚来ET7面向的正是高端轿车市场,但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1—6月,蔚来高端纯电轿车ET7的累计销量为3320辆,蔚来创始人李斌大呼:“高端纯电不好做。”
尽管新车定位于中大型轿车,但按照余承东的预期,享界S9要冲击的不止宝马5系、奔驰E级以及蔚来ET7所在的中大型轿车市场,而是更高级别的市场,对标奔驰S级以及宝马7系。
余承东自述,以前自己乘坐迈巴赫,就算再困也没办法睡着,但是这次在北京出差,中午吃完饭特别困,在享界S9后排就睡得非常好,非常享受。
“享界S9的售价只有迈巴赫的十分之一,但比迈巴赫更智能。”在余承东的口中,享界S9不仅对标BBA,还有超越迈巴赫的舒适度和智能化,甚至“比大奔更大”“比迈巴赫更豪”。
“我最近上下班一直在开,日常使用成本低于传统燃油豪车的三分之一”“无边框车门却做到了比奔驰宝马更好的静音”“刹车距离远超一众豪车”......在发布会上,余承东数次拿享界S9对标BBA主力轿车以及迈巴赫。
迈巴赫所在的豪华大型轿车市场,是汽车市场中为数不多的集销量与利润率于一体的细分市场,在这个市场中长期领跑的车型,均为德系豪华品牌产品。终端销量数据显示,奔驰S级2023全年销量23378辆,稳坐中国豪华大型轿车市场销量冠军宝座;迈巴赫S级全年销量超过宝马7系,达到14216辆;宝马7系全年累计销量12711辆;奥迪A8L全年销量达到11456辆。从月销量数据来看,只有奔驰S级平均月销量接近2000辆,市场格局基本稳定。
尽管问界M9已经成功进入豪华SUV市场并占据了销量排行榜前列一席之地,但华为在汽车市场的品牌红利,几乎已经被问界尽占,此后推出的智界、享界品牌,市场反应都远不如问界。
此外,中国汽车品牌无论在燃油车市场还是新能源市场,SUV车型显然都比轿车产品更容易实现突围。而在新能源车销量首次超过燃油车的7月,根据乘联会的国内零售数据,豪华车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为27%,远低于自主品牌的73.9%。
享界S9将竞品对标到百万级以上轿车市场后,不知能否一改这部分人群对于汽车智能化需求不高的现状,从而实现新势力品牌在高端轿车市场的突围?
:郑宇
难怪余承东敢遥遥领先,纯电Macan还不如4年前的蔚来?
难怪余承东现在敢频繁喊出遥遥领先的口号,从现在欧洲豪华品牌发布的电车产品来看,确实我们很难从中找到太多亮点,就像保时捷研发了6年的纯电Macan,技术力可能还比不上4年前的蔚来。
保时捷纯电Macan EV发布当天,并没有公布预售价格或者售价,只是在5月31日之前提前预定能享受到一定的权益,上市时间是在今年的春季。 这款车,是保时捷对燃油车型纯电化的第一款产品,而且也是其以往几年中的销量支柱产品,重要程度非常之高,可以说决定未来市场销量的一次产品换代。
这次新车的研发平台使用了研发许久的PPE平台来打造,不出意外的已经用上了800V高压系统,放在2024年这已经不足以拿出来单说了,只能说三电架构上这台车做到了及格的水平线。 但,这或许是保时捷Macan EV最为出彩的一个看点了。
在看完发布会之后,第一感觉是保时捷做电动车并不拿手,没有做出抢眼的看点或者让人很难不下单的理由。 事实如此,同期上市的豪华品牌纯电车型大致都让人有同感,产品新意没有燃油车时代那么强烈了。
保时捷电车,平平淡淡Macan一直是保时捷的入门款产品,价格相比于旗下车型来说,是最便宜的,但换代之后的Macan EV相比于燃油版车型来说是会更贵的。 上一代Macan售价57.30万-85.80万;这次的新车,有纯电平台的研发成本,也有电池成本等,起售价格超过60万元的可能性非常大。
先看这台车的三电系统。
PPE平台的特点简单明了,首先是模块化的生产模式,它可以承托保时捷和奥迪的大部分纯电车型,在轴距、轮距以及离地间隙方面都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奥迪Q6 e-tron也是PPE平台的产品,上市要比Macan EV更早。
这个平台的推出,解决了奥迪和保时捷在电动化时代高端车的生产难题,想做高端就要标配高压系统以及大电池包,换言之就是充电快+续航够长。 在先期推出的两款保时捷Macan EV车型上,标配的都是100kWh电池包,最大综合续航613km和591km(WLTP综合工况)。 电池用的是811三元锂电池,和之前宣传的一致。 充电层面,支持的最大功率是270kW,最快可在21分钟内从电量10%充至80%,大约也就是3C级别的充电效率;有个组合充电功能,两块电池包并联,用400V高压的充电设备也能实现快充功能。
动力性能,没给到具体的前后电机功率,系统总功率是300kW和470kW两种,0-100km/h加速时间对应5.2秒和3.3秒。
对于这台车的三电系统,我们可以依靠上面这些数据给个结论,保时捷在电动车上的造车逻辑非常保守。 Macan EV相比于保时捷Taycan的快充功率,没有提升,后者在2019年把快充功率从250kW提升到270kW,过去5年时间快充功率这块竟然没有提升,更不用拿来和国内市场的国产纯电车型相比,动辄500kW左右的快充功率,已经领先了Macan一半之多。
然后,性能层面的5.2秒、3.3秒的加速成绩,这很不保时捷。 为什么这么说,如果放在燃油车时代,这样的加速成绩是靠内燃机+变速箱组合换来的,确实难得,确实是一个有溢价能力的技术。 但到了电动化时代,性能变得更加廉价的时代下,性能方面做得这么保守,30万元内,0-100km/h加速成绩3秒内的国产电车不少。 导致这个局面的,无外乎只有两个原因,研发实力不足、系统匹配度不高。
研发实力参杂电池性能、模组工艺、装配方案;电机小型化、碳化硅半导体的应用等,需要考虑的注意事项非常多。 保时捷Macan确实是采用了PPE平台造车,但电池装配方案依旧是MEB的12个方形电池模组,没有尝试新的装配方案,这也是5年前的方案了。 哪怕做个CTC也算是一种合理的尝试。
这么做的弊端,电池模组不做瘦身用12个电芯组成,增加了一定的重量也增加了热管理的管理难度。 如果有类似CTC技术的电池方案,减重、减少电芯数量是可以实现的,从而减轻重量降低管理难度,带来的提升是提升续航里程、提升充电功率,而且配合后桥碳化硅电机能发挥更大的功率。
目前看到的保时捷Macan EV更像是大众+保时捷的混搭方案,PPE架构用着,但电池模组方案依旧是MEB的老一套。 电池模组方案拉跨,拉低了整个800V高压系统的上限,这才是三电系统最大的短板。
另外,我们没有看到这台车在智能化领域上的向上突破。
智能化,不用期待了奔驰最新的E级都用上了8295座舱芯片,也有了高速NOA能力,今年在国内就能实现上下匝道的功能了。 一台燃油车都能实现的能力,在保时捷的Macan EV上我们找不到丝毫这种向智能化靠拢的迹象。
L2级别辅助驾驶的实用性,在部分工况下已经得到了市场的初步认可,就例如高速NOA功能,使用过该功能之后的好感度会立刻提升;更高阶的辅助驾驶功能,今年很有可能在国内市场大面积落地。
就连奔驰也在抓紧上车智能化配置,但保时捷没有。
在公布的新车图片上,感知硬件没有激光雷达甚至也没有很多的摄像头,可以判断,这台Macan EV的感知硬件和燃油车没太大区别,依旧毫米波和超声波雷达占了大多数。 初步推断,最多只能实现全速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辅助、自动泊车入位等。 现阶段的高速NOA不用特别高的算力就能满足,像奔驰E级换代之后的8295只有30TOPS算力,就可以承托其视觉方案的高速NOA功能,对芯片以及芯片算力要求不是特别高。
但我们在保时捷Macan EV上能看到的智能化水平,停留在了几年前的感觉。 车辆只配备了Android Automotive OS车载操作系统,以及可下载第三方应用程序的保时捷应用中心,还支持CarPlay及Android系统手机映射。
关于AAOS操作系统,可能有人会比较陌生,就是一个支持安卓手机互联映射的一个操作系统,等同于CarPlay于苹果手机一样的关系。
其他的智能化方案,暂时没有更多的信息公布,关于座舱芯片方面,应该不会用到像8155、8295这类的芯片。
这个智能化级别,就算拿来和4年前的蔚来比,也不具备优势,无论是传感器、芯片或者是座舱系统来看,都不是一个发展路线。不拿新势力比的话,拿同级别的路特斯来比,最新上市的EMEYA的4颗激光雷达,把车辆感知基本做到全车360°覆盖的水平,就不用比芯片和座舱了吧?
再拿奔驰、宝马的纯电产品来对齐看,至少在座舱层面的智能化水平,基本与国内新能源头部产品保持着一致的水平。
最后保时捷Macan EV,这台保时捷憋了6年时间的纯电产品,拿出这样的产品实力推向市场,说实话发布会上没有公布预售乃至售价的价格区间,可能也侧向说明了保时捷对这台车的信心没那么足。
三电架构与5年前的Taycan相比,没有明显提升,换了PPE平台之后电池方案依旧是老旧的MEB平台方案,没拿出新的电池解决方案,导致整个车的行驶性能、充电表现,都非常有局限性。 如果60万起的售价,买了这台车,你会发现它可能和奥迪的纯电产品没明显区别,奥迪Q6 e-tron也是这套东西。
遥遥领先是什么梗
遥遥领先热门梗的由来“遥遥领先”这个词,最初源自于华为的一次重要发布会。 那是在华为Mate40系列发布会的舞台上,余承东,这位华为的领军人物,在介绍华为手机的各项技术优势时,频繁使用了“遥遥领先”这一表述。 据相关统计,整场发布会上,他共说了十四次之多。 涉及的领域包括处理器、屏幕、电池续航、充电技术、摄像头性能以及音质等各个方面。 他的发言充满了自信与激情,同时也赋予了这个词独特的魅力。 从此,“遥遥领先”成为了网络上热议的梗。 这个梗的流行背后有多种解读。 有人觉得这是对余承东独特口音和夸张风格的调侃;有人认为这是对华为不断创新和产品实力的赞美;还有些人则借此讽刺华为的自我吹嘘和市场表现。 无论如何,这个词都成为了华为与余承东的标志性标签之一。 时光流转至2022年9月6日的华为Mate50系列发布会。 在这次的发布会上,余承东的风格似乎有所改变。 相较于Mate40系列发布时的频频提及“遥遥领先”,他在介绍影像的变焦功能时只提及了一次。 这反映了华为手机业务受到美国制裁后的挑战与变化。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次发布会上,当余承东介绍华为问界M5EV纯电动车时,他使用了七次“遥遥领先”。 这显示了他对汽车业务的信心与期待。 那么,“遥遥领先余承东”这个梗究竟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它是对余承东在发布会上强调华为技术优势的一种调侃与记忆。 通过这个梗,我们可以感受到网友对余承东及华为的关注和讨论。 同时,也反映了大众对于科技行业的热情与关注。 总结来说,“遥遥领先余承东”这个梗源于余承东在华为发布会上的频繁使用“遥遥领先”这一表述方式,后来逐渐在网络上流传开来并成为热议的话题。 它不仅反映了网友对华为的关注与讨论,也展示了科技行业的热度与魅力。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了解这一热门梗的由来。
豪掷5个亿,问界新M7真的能“遥遥领先”?
这一次,华为又喊出了“遥遥领先”。 但这回的主角不是华为Mate 60 Pro了,而是问界 新M7。
前不久,AITO问界新M7系列正式上市,售价区间为24.98-32.98万。 而在一个半小时的发布会中,素有“大嘴”之称的余承东不负众望的喊出了不下五次的“遥遥领先”,并放言在问界新M7身上投入五个“小目标”,对智能座舱、空间及安全表现做了优化升级。 听起来是不是十分美好,既降价又强化配置。 可到了网友那里却有些不买账,为什么?大概就是没能扎中用户的消费痛点。
从问界M7上市以来,有两大矛盾点一直没有被缓和。 其一,是造型设计,其二,便是价格。
先说造型设计,既想追求商务路线,又想随大流跟紧年轻消费者的步伐,加入流行元素。 结果就造成了“四不像”的局面,前脸老气搭配尾部时尚,给人很别扭的感觉。 但偏偏问界M7就爱这个风格,在本次改款中,其依旧复刻了2022款的设计。 这可与余承东口中所强调的“工业设计之美”,完全不沾边。
其次,就是价格方面,问界新M7最低入手价24.98万元,虽然比2022款的降了4万,但是配合上保险费、选配费、上牌费、商业险等额外支出,还是要将近小30万元。 这就处于一个尴尬的区间,多加一些钱,就能入手燃油版的BBA。 同时,蔚来ES6、理想L7、小鹏G6等名气更大的车型也扎根于此。
另一方面,随着“油电同价”、“价格下沉”等市场政策的出现,也让20万以内的新能源市场变得愈发火热,就拿最近大火的“混动四小龙”举例,宋PLUS 新能源、银河L7、深蓝S7及枭龙MAX,都很有自身的特色,很多消费者都被20万以内的市场区间给截流。
另外不得不说,安全一直是汽车最后的底线,凡是爆出过安全隐患的产品,下场基本都不太好。 问界M7在此前中保研的碰撞测试中,出现了A柱明显弯折的现象,对驾驶者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饱受消费者的诟病,并严重影响到了后续的销量表现。
在本次改款中,问界新M7重新改装了焊接产线,加入了潜艇级热成型钢占24.4%、高强钢和铝合金的占比80.6%,据说能媲美50万级的豪车。 但在安全方面,没有人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特别是本次发布会主讲人余承东是出了名的“吹牛”,动不动就喊出“遥遥领先”,不断拉踩友商,来抬高自己品牌的身价,结果在量产车上却经常看不到其夸耀的描述,让人对余承东说的话,十分只敢信三分。
哪怕官方表示对整车安全性能做了升级,可愿意相信并接受的车友还是少数的,多数都是抱有怀疑的态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信任的丢失,可不是一次改款能挽回的。
同时,面对饱受诟病的轴距,问界新M7也是咬紧牙关表示不改,最多就是推出个“大五座”设计,依旧保持2820毫米的轴距,比定位中型SUV的问界M5还要少60毫米,导致前后排空间有些失调,体验感大打折扣。 这个轴距,对于一款定位中大型SUV的产品而言,属实有些“苗条”。
当消费者手握30万预算时,其大概率期望得到的是30万+的产品体验,期望得到全面的用车质感。 而在问界新M7身上,我们却看到了严重的偏科现象。 科技方面,其依托华为这个大金腿,手握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和鸿蒙智能座舱两面“金字招牌”。 但是,在造型设计、空间体验、品牌形象方面深受消费者的诟病。 当下汽车市场的内卷程度,早已不是固定在单一的优势点上,而是要看综合属性。
以上内容
由【EVnow】原创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