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连发四个文件 成都放大招促楼市!

在国庆楼市行情回升之际,成都再施组合拳进一步加码加力刺激市场。10月15日,成都市有关部门集中发布4个政策文件,从多个方面刺激需求,提振信心,助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这4个文件包括:成都市住建局、规自局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政策的通知》、成都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住房公积金有关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成都市发改委、成都市公安局、成都市住建局发布的《关于实施合法产权住房人员落户的通知》、成都市住建局等5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商品房项目车位去库存若干措施的通知》。

这些文件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降低开发商购买土地成本,实施购房即可落户,公积金贷款不区分首套二套额度差异、可代际互助提取、提高贷款额度等,从多个方面降低购房门槛和成本,吸引外来购房者,对当前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刺激。

中指研究院四川分院研究总监苏宇向第一财经表示,国庆以来,在国家和地方新政刺激下,市场行情有延续的基础,后续将继续放量,市场有望筑底回升。政策应出尽出是响应中央近期会议精神。

易居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成都一口气发布4项政策,数量多,充分说明各地在政策优化方面持续加码,持续为房地产四季度的止跌回稳创造更大的力量。这也说明后续全国各地政策放松动作会持续,将有助于全面助力量升价稳。

实际上,从9月底的以来,成都楼市已经快速上升。克尔瑞的数据显示,国庆期间,成都新房成交面积达18.81万平方米,对比去年国庆上涨71.8%。二手房市场活跃,10月1-6日,中介端二手房成交量2442套,日均成交349套,较近两月日均成交水平大幅提升46%。国庆后首周10月8日至13日,日均网签572套,比今年其他假期后首周上涨97%-161%。

在市场行情回升的同时,政策进一步加码,有利于推动行情持续性回稳。

严跃进表示,此次政策总体上从进一步降低购房成本和降低土地投资成本两方面进行,持续提振交易信心。在购房成本方面,此次对于二孩家庭购房享受首套标准、取消限售等方面持续发力,也使得后续购房积极性进一步增加。在购地方面政策较多,但核心点是为高品质住宅的建设提供更多的机会,如政策明确土地组合供应模式的落实,其是有助于此类土地方面更好的统筹和开发,本质上是有助于让高品质住宅的规划率先或优先落地,利好高品质住宅的建设。

文件规定,成都市范围内新供应经营性用地,签订出让合同之日起1个月内须缴清全部土地出让价款的50%,剩余价款可按出让方案要求,在签订出让合同之日起1年以内缴清,须按合同约定支付利息。其中,经报自然资源部备案作为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范围内的新供应经营性用地,剩余价款可按出让方案要求,在签订出让合同之日起1年内缴清,可不计收利息。

另外,文件还规定,成都市范围内新供应经营性建设用地不再收取项目开发建设履约保证金。对已收取的存量开发建设履约保证金,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应结合宗地履约情况予以部分退还、全部退还或允许企业以银行保函替换。

严跃进表示,此次对于住房公积金落实了非常宽松的政策导向。最明显的政策导向就是对于贷款额度的,提供了类似商业银行贷款的操作,即首套二套房的公积金贷款取消了差异化的对待。这其实有助于改善型购房需求的积极释放,是公积金支持改善型住房需求的重要体现。包括商转公、代际互助、租房不影响贷款额度、异地公积金承认等政策,都有助于公积金发挥更好的支持作用。

不仅如此,此前传言购房可落户政策得到兑现。严跃进认为,购房即可落户,且没有购房时间和购房面积的限制。从这个角度看,当前成都政策效应非常明显,因为落户成都的人还是很多的,无论是一些大学生还是本身在成都就业的人。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其实会非常明显提振楼市交易行情的。


监管放大招推最严“限贷令”, 2021年房贷怎么拿

2020年最后一天,监管放大招,个人房贷业务再临变局。

央行与银保监会联合发布重磅文件《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下称《通知》),将银行划分为五档,分别对各档银行房地产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在本行总贷款的占比做出上限要求。

上限划定之后,部分银行存在涉房业务调整的要求,对个人住房贷款准入及房贷利率是否会造成影响?

目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由于超限银行、超限额度有限,因此房贷款申请及房贷利率的影响不会很大。

招行按揭贷款每年需压降500亿

据中信建投的研报,目前上市银行中,有8家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未来可能需要调整。 从中报数据来看,大行,建行、邮储银行住房按揭贷款超过32.5%,有调整的压力,但是有两年的调整期。 股份制银行中,招行、兴业有调整压力,有四年的调整期。 而中小银行中,成都银行、郑州银行、西安银行(,股吧)、青农商行(,股吧)调整压力相对比较大,也有四年调整期。

从上市银行数据看,未来四年,总计需要压降7500亿的按揭贷款,需要合计压降的房地产行业贷规模是6400亿。 比较来看,按揭需要压降的规模更大。 大行和股份制压降规模更大,按揭需要压降的规模分别是3000亿、4200亿。

目前建行按揭占比为34%,需要压降1.5%,静态看需要减少2400亿的按揭贷款,整改期限为2年,每年需要压减1200亿;但是全部房贷占比37%,满足监管要求,总体无需压降。

招行按揭占比为24.52%,需要压降4.5%,静态看需要减少2100亿的按揭贷款规模,整改期限为4年,每年需要压减500多亿;全部房贷占比为33%,需要压降5.5%,静态看需要减少2550亿的贷款,结合按揭数据看,房地产开发贷也需要压减,整改期限为4年,每年需要压降638亿。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划定上限对住房贷款申请及房贷利率的影响可控。 首先是超限银行有限,其次规模有限,且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主要集中在国有大行,新规的过渡期较长,因此无论对个人还是银行,影响都有限。

董希淼还认为,调控不是绝对缩量,如果未来其他贷款增多,房贷所占比例自然就会减少。 未来,银行涉房贷款业务可能会出现两个变化:一是房地产贷款在银行之间结构将有一定变化,部分超标的银行进行压降,而占比较低的银行还有增长空间;二是房地产贷款面临增长“天花板”,部分银行经营将更加审慎,贷款利率和条件或有小幅调整。

“量紧价平”二线城市审核周期短

新的一年,银行的信贷大门“开闸”,部分存量个人房贷利率迎来重新定价日。 2020年底由于额度紧张,不少银行暂停放款,随着新年到来,银行房贷再次开闸。

“相比去年,现在整体贷款还是比较紧张的,少数银行情况还好,目前排队等放贷的市民,至少要等2到3个月,这已经是比较好的结果了。 贷款利率上,目前变化不大,基本还是和去年一样,不过个别小银行的房贷出现上升,但是幅度也不大。 整体感觉就是价平量紧。 ” 广州大源按揭代理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大源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行广州分行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房贷利率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变化,首套房依然是LPR+40BP,二套房为LPR+60BP。

中行广州分行表示:“贷款利率方面,在符合监管政策要求的前提下,我行根据借款人的信用记录、还款能力、综合贡献以及同业市场定价等因素合理确定每笔贷款的具体加点数值,保持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水平基本稳定,保障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贷款额度方面,我行结合贷款客户申请资料递交及审批情况进行有序放款。 ”

“额度多少有点紧张,不过还在可控范围内,利率方面基本上没什么变化。 放贷的速度,看借款人的资质,如果符合要求,现在一般在一个月左右,比去年推迟了一周到半个月左右。 ”某大行个贷部负责人表示。

汇丰银行广州分行属于少数情况较好的银行。 有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首套房的贷款是LPR基准,为4.65%;二套则上浮60个基点,为5.25%;目前还有额度,在资料齐全的情况下,一周就可以出审批结果。

南粤银行目前在湛江地区,首套房为LPR+45BP,二套LPR+60BP,目前额度充足,不算紧张。 审批周期相对广州地区要快速不少,资料齐全一般是2-3天即可。

房贷利率变动将“一城一策”

2020年全年,二线城市房贷利率的波动幅度差异性较大。 以融360大数据研究院选取的苏州、成都、合肥三个波动情况较有代表性的城市为例。

进入2020年以来,苏州地区房贷水平下降速度极快,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从2019年12月的6.12%,降至12月的5.18%,同比降幅高达94BP。

成都地区的房贷水平则逆势上涨,首套房贷利率从2019年末的5.77%,涨至2020年底的5.97%,同比上涨20BP。 虽然波动幅度远小于绝大多数二线城市,但在全国各地房贷水平普降的形势下,成都地区的房贷利率表现可谓独特。

合肥地区则一直稳居高位,自去2020年末以来,首套房贷款利率一直维持5.88%的水平。

另外,东北地区整体上在2020年的房贷利率水平下降较大,重点城市哈尔滨、大连和长春地区的首套房贷款利率同比降幅均超过50BP,二套房贷款利率同比降幅均超过45BP。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李万赋认为,未来房贷利率的变动预计将更加“一城一策”化:楼市稳定地区的房贷利率在加点数固定的前提下基本紧跟5年期LPR的波动幅度,其他地区则根据热门程度和5年期LPR波动情况综合对房贷利率的加点数进行指导定价。

郑州“保交楼”放大招!召集多家房企开会,要求10月6日前实现问题楼盘全面复工

在“保交楼”方面,郑州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准备“大干30天”。

2022年9月7日,坊间流传一份《关于印发郑州市“大干30天,确保全市停工楼盘全面复工”保交楼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显示,该份文件由郑州市安置房建设和问题楼盘攻坚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印发。 通过实施“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政府全力纾困、做好破产重组、严肃追究责任”等种种举措,10月6日前,要实现郑州市所有停工问题楼盘项目全面持续实质性复工。

多家房企均向时代周报记者确认了该《通知》的真实性,并向记者提供了上述《通知》的原文。 不仅如此,多家房企相关负责人还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通知》发布的第二天,郑州市又召开了一次会议。

会议于9月8日下午召开,名称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瘦身自救行动”(以下简称: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是解读上述《通知》,并对各家房企进行动员,要求郑州市所有停工问题楼盘项目要在30天内实现全面实质性复工。

据悉,郑州对目前台账上停工烂尾的72个项目,要“一楼一策一专班一银行”,通过第三方审计、核算企业资金、厘清项目资产负债、提供资金筹措方案等举措,来盘活保全资金资产,确保“10月上旬停工、半停工项目全面实质性复工”。 对未化解的19个不动产办证类项目,确保9月上旬要全部化解完毕。

某参会房企相关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参加会议的房企包括建业、融创、正商、康桥、绿地等。

本次《通知》加会议,夯实了郑州“保交楼”的决心。

针对于郑州此次举动,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关荣雪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郑州是首个针对“保交楼”问题制定治理方案的城市,且方案明确高效。 这体现出,对促进楼市恢复、化解房企风险、保障购房群体消费权益等方面,郑州的决心不容小觑。 另外,此举对市场信心的提振,有很大的助力作用。

“对其他存在交付压力的城市,此举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同时,从方案本身来看,郑州提出的分类处理原则备受市场关注,反映出方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可实施性,这说明郑州在推进保交楼工作上做足了准备。 预计随着本次治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市场信心将获明显提升,对郑州楼市销售端也将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 ”关荣雪表示。

百亿纾困基金推进,将下发50亿专项借款

为解决问题楼盘,郑州采取了诸多举措,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为——政府全力纾困,其中主要涉及到了各类资金帮助,而这也是本次《通知》中的要点之一。

上述《通知》显示,各开发区、区县(市)要会同相关单位,积极争取商业银行资金,做好专项借款配套融资、纾困资金配套融资以及购买公寓作为人才房的配套融资。 用好“4 1”模式,并积极动员停工问题楼盘项目或开发企业梳理提供更多优质资产,与纾困基金和并购贷银行做好对接。

上述提到的“4 1”模式,源于7月末郑州市有关部门召开的“项目汇报会”,该会议提到“统贷统还、政府回购、项目并购、破产重组”4种模式,而8月份出台的《郑州市房地产纾困基金设立运作方案》中则提到了“100亿规模地产纾困基金”。 彼时,纾困基金成为各大房企最为关心的解决方案,而该基金落地的第一个项目为郑州北龙湖金融岛写字楼项目。

现在,纾困基金又有了新的进展,会议同步也通报了这一情况。 据正观新闻报道,截至目前,郑州市纾困基金工作专班组建了项目库,初步确定了永威西郡、富田九鼎公馆等8个项目作为首批意向项目,预计投资43亿元。 确保9月底前投放不低于50亿,10月中旬前全部放款到位,快速缓解房地产企业和项目资金压力,确保资金真正用于问题楼盘项目,推动实质性复工复产。

另据中原网报道,9月8日又有金水区锦艺金水湾、管城区永威滟澜庭、中原区永威西郡等3个支持项目落地,还有5个项目进入洽谈最后阶段,省纾困基金还正在对接目标项目。 落地的3个项目涉及资金金额超10亿元。 目前,基金相关协议已签订,近期项目将全面复工,相关资金将根据工程进度支付,持续助力郑州市保交楼保民生。

“郑州各个项目情况都不一样,有确实存在资金短缺的,也有存在一些纠纷的,以及情况更为复杂的,肯定得用不同的方法去化解,所以纾困基金的审核很严格。 ”某参会房企相关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能通过纾困基金盘活的项目,都是一些存在资金短缺的项目,像资不抵债的项目不在纾困基金考虑的范围内。 我们已经申报通过纾困基金来解决的问题项目,据我了解应该快轮到我们了。 ”另一房企参会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除纾困基金外,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在会议上,郑州市还将发放首批5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郑州市问题楼盘专班、地产集团正在与住建部、国开行对接,确保专项借款抓紧发放。 同时,为了加强资金监管,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和资金使用安全,凡是使用专项借款的房地产企业,需要将有效资产抵押给辖区平台公司。

此外,政府部门还要尽快将欠款还给房企。 据正观新闻报道,郑州市财政局要抓紧与郑州银行、中原银行对接,尽快确定平台公司承接50亿元专项贷款,各有关县(市)区要抓紧对接,确保对建业、康桥、正商等5家头部房企已经确认的53亿元政府欠款于9月9日之前发放到位。

上述参会企业相关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确认了该消息的准确性,“政府欠款包括退税、安置费用等。”

不配合房企进行偷漏税核查

除资金方面的问题,郑州还从多方面发力,积极推进问题楼盘复工。

首先,是企业自身方面。 《通知》明确,要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出险房企要切实承担自救主体责任,千方百计承担或配合“保交楼”任务,通过处置未开发土地、在建项目和资产、公司股权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资金回笼进度,降低杠杆率,归还挪用资金,回归主业。

其次,是政府方面。 《通知》强调,要严肃追究责任。 郑州市各开发区、区县(市)要组织审计、财政、住房和城乡建设等有关部分对停工逾期问题楼盘原有预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制定处置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税务部门将对不配合复工的房地产企业进行偷漏税核查。

同时,郑州还提出了领导分包,主官兜底。 《通知》显示,各开发区、区县(市)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带头,亲自分包 1-2 个重大停工问题楼盘项目;对于其他较为复杂的停工楼盘,明确分包领导后,属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履行兜底责任。

总而言之,郑州这次将围绕停工问题楼盘项目不能按期交房、停工烂尾的原因,集中全部力量和有效资源攻坚克难,全力化解停工问题楼盘项目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

而针对于此次郑州市的行动,各家房企也展现出了不一样的看法。

“有办法总比没办法强,我们也正在积极配合保交楼的工作。 ”某房企内部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在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看来,通过快速推进实质性复工,预计对市场信心的恢复效果将大于以往,但由于涉及项目数量多,并资金问题复杂,预计整体解决还需要一定时间,问题项目的大面积复工将有望快速开展。

中国按揭贷款规模有多大

中国房贷有多少万亿?

2022年一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3.22万亿元,同比增长6%4,比上年末增速低1.9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7790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9.3%,占比较上年全年水平低9.8个百分点。

颤抖吧!猛涨57%,2021年第一季2万亿“房贷”来了

伟哥不是房地产市场的看涨派也不是看跌派,应该算是政策派。 房地产市场短期看政策、中期看政策、长期还是看政策。

政策是什么?核心当然是信贷,没有资金房地产不可能涨,所以历史看,房地产市场上涨和信贷宽松程度紧密相关。 特别是过去一年多,房地产市场的上涨,和经营贷入楼是关联度非常高的。

那么分析判断2021年一季度市场以及未来市场走势,就必须要看央行公布的一季度信贷数据了:

4月12日,央行公布的一季度金融数据和社会融资数据显示,即便是在去年受疫情影响的高基数影响下,今年一季度银行新增信贷投放规模依旧非常可观.

今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67万亿元,即使是在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依然实现同比多增5741亿元。

“个人债务增长的速度比较快,这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居民年龄结构、消费升级、城镇化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 总体来看,个人贷款的增速还会保持较快的增长。 ”阮健弘称,新增个人贷款从结构上看,比较突出的是“一升一落”,升的是个人经营贷款的增速回升,落的是个人住房贷款的增速回落。

3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5%,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别低0.2和1.4个百分点。 个人经营贷款同比增长24.6%,比上年同期高11.5个百分点。

部分楼市热点城市加大对个人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的排查和处罚力度,即便如此,3月新增信贷数据显示,以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为主的居民中长期新增信贷显著超出季节性,当月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6239亿,环比多增2126亿 ,在基数抬升背景下,同比仍多增1501亿,与当月商品房销售依然火热相印证。

1:历史首次单季度居民户中长期贷款2万亿!

2021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67万亿元,同比多增5741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5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82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98万亿元;

《2020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1万亿元,同比多增1.29万亿元。 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1.2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0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26万亿元。

看之前的同期数据,2019年一季度住户部门贷款增加1.8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29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38万亿元;2018年一季度住户部门贷款增加1.75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66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29万亿元;

众所周知,居民户中长期贷款的核心是房贷,往年全年最高居民户贷款都在5万亿上下,而2021年一季度高达2万亿,如果按照这个数据累计,全年将在7-8万亿。

2:经营贷的历史高位。

央行数据显示,经营贷的额度依然惊人,所以当下热点城市楼市依然活跃。

在2019年之前,购房是不太可能用经营贷的,因为无利可图。 经营贷一般1-3年归本,利率远远高于按揭贷款。 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人不会用经营贷买房。 得不偿失。

但在2020年,因为特殊政策,经营贷周期越来越长,利率远远低于按揭贷款,所以不论是购房者还是银行,都有了动经营贷入楼的心思。

经营贷流入楼市的核心原因是和按揭贷款的利差,同时与银行在放贷过程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有很大的关系。 从银行角度来说,经营贷的风险相对而言是高于按揭贷款的,但是经营贷的利率在政策要求下又低于按揭贷款,所以在银行的执行层面就出现了动作走形,变相鼓励了经营贷进入楼市。

针对一些短期内用新房本以及新企业注册就套取经营贷的行为,最近的打压是非常有力的。 这种政策的力度肯定能够抑制市场过热,让经营贷回归到它的本质,有助于企业经营,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整个楼市非理性、不健康的发展。

但只要利差存在,任何政策都只能治标不治本!

在经营贷利率3-4,按揭贷款利率5-6,利差高达2个点,而且经营贷贷款周期和按揭贷款基本都可以20年的情况下。

同样贷款300万,购房按揭贷款要比经营贷利息少82万!

另外,经营贷泛滥最大的影响还是歧视刚需,大部分经营贷都适合投资购房,而且基本集中在改善与豪宅,所以这一轮楼市火热明显从中高端市场开始。 2020年2季度开始,从深圳、上海、杭州,都是从中高端物业开始突然火爆。

3:经营贷购房已经从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开始蔓延到二线城市。

从经营贷入楼看,当下银保监网站基本都是二三线城市,可见这个规模体量非常大。

经营贷入楼的根本原因是2个点的利差,对于又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商业银行来说,风险大的经营贷款利率低,而风险小的按揭贷款利率高,自然就出现了搬家。 如果不拉平经营贷与按揭贷款利差,那么经营贷入楼是管不住的。

简单的总结一下:中国人的个人贷款很大部分是购房,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个人贷款增加2.6万亿元,同比多增1.4万亿元。 这个数据支撑了房地产市场在暴风雨一样的调控中,为什么依然能保持量价上涨。

对于很多购房者关心的房价会不会跌?其实核心还是看信贷,只要央行发布的个人贷款数据同比上涨,那么房价不会跌。

房地产调控的核心是调银行,管不住银行的钱,任何调控都只能是春风化雨,包括深圳、上海、北京、广州等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总体看,信贷宽裕的大环境下,上涨依然是主流。

央行发出“限贷令”!2021年起,48万亿房贷面临“高压线”

据央视新闻报道,12月31日下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将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机构类型等因素,分档设定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

所谓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主要指的是中资银行,其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及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应满足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确定的管理要求,即不得高于监管部门确定的上限。

注意,新规分为两个部分: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

两个领域的信贷流向,都不能超过规定的限度,这是楼市将面临的两大“高压线”。

那么,房地产贷款的“上限”在哪里?

具体来说,分为5大档,每档都设置两个上限,分别是房地产贷款上限和个人房贷上限,我们先把新规的内容大概罗列一下,后文再分析规定出台后,对楼市会造成什么影响。

六大国有大行(工农中建、邮政、交通)、国家开发银行为第一档,两个上限分别为40%和32.5%,在5档中最高。

招行、农发银行、浦发、中信、兴业等17家中型银行,为第二档,两个上限分别为27.5%和20%。

第三档是中资小型银行和非县域农合机构,主要包括城商行、民营银行、大中城市和城区农合机构等,两个上限分别为22.5%和17.5%。

第四档为县域农合机构,两个上限分别为17.5%和12.5%。

最后一档为村镇银行,两个上限分别为12.5%和7.5%。

很明显,我们经常打交道的大型股份银行,条件最宽松,城商行或县城村镇小银行的条件最严。

如此详尽、严格、细致的房地产贷款占比规定,在2020年最后一天发布,紧跟着在2021年第一天就立即实施,没给市场一点缓冲期,是以往从来没有过的。

以前央行当然也对涉房贷款占比有要求,但大都是规定一个模糊的比例,或通过突击检查等方式约束信贷的流向。

比如,2003年银发121号文、2004年银监发46号文、2009年银监发25号文,楼盘必须满足“四证齐全、30%自有资金、开发商具有二级以上资质”才能从银行贷款,这就是所谓的“432”要求。

比如,2015年底,央行推出MPA考核,新增房贷规模及按揭、开发贷占比指标,哪家银行考核不过关,央妈就不给钱了。

央行和银保监会认为,这些措施还远远不够,还得继续给银行加码,不能让房地产予取予求,在我们的记忆中,还真没有像这次发正式文件、分档、定上限,让整个市场都感到了一种“压迫感”。

为什么央行、银保监会要对房地产贷款“放大招”?

答案很简单:房地产贷款占比越来越高,出现了“大而不能倒”的现象,捆绑了整个金融体系。

央行数据显示,2020年三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48.83万亿元,同比增长12.8%,比上季末低0.3个百分点,连续26个月回落,前三季度增加4.42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27.2%,比上年全年水平低6.8个百分点。

易纲行长前段时间发过一篇论文,其中提到:房地产与金融资产之间存在对偶关系。

一方面,房地产是居民和企业的重要资产,居民和企业又通过房地产融资构成对银行的负债,银行的金融资产部分对应着居民和企业手中的房地产。

另一方面,房地产作为抵押品的信贷快速扩张,会导致金融风险向银行和地方集中,并容易形成自我强化的机制。

蓝白当时写文章解读过,跟大家举了个例子:A是购房者,B是银行,C是城市,D是房企。

城市C把土地卖给房企D,城市C获得了财政收入。

房企D拿土地向银行B抵押贷款,盖房施工。

购房者A把收入、现金充当首付,向银行B抵押转换成房产,作为家庭最重要的资产构成部分。

因为发放房贷的原因,银行B的资产端不断扩张,居民的房产实际上对应的就是银行的资产。

涨的时候皆大欢喜,C的财政收入会越来越多,A的资产会越来越优质,并且可以再次抵押获得规模更大的融资,银行B的资产也非常健康,很难出现坏账,D的规模不断扩张,加大力度拿地,到处都是千亿级别的房企,一片欢腾景象。

但实质上看,购房者A、房企B、城市C,他们都把风险和杠杆转嫁到了银行B身上,一旦楼市出现流动性危机,无人接盘的城市出现价格坍塌,房产市值缩水,抵押品价值大跌,银行的资产端必然会恶化,坏账、集中兑付就会成批出现。

华泰固收张继强有份统计,2019年,我国香港地区房价收入比高达49.42倍,在全球居首,而我国大陆地区的房价收入比为29.09倍,也高居全球第二。

对比而言,美国仅为3.5倍、日本为11倍,反映出我国家庭购房负担已显著较重,房价不能再涨了。

要知道,美国和日本可是经历过房地产“硬着陆”的,日本从出台“地价税”后经济一蹶不振,经历了“失去的20年”,美国的次贷危机,最后需要全世界为之买单才蒙混过关。

对房地产加码调控,刻不容缓。

下面聊聊新规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短期(1-2年)看,影响还真不大。

国盛证券曾整理过有关数据,从房地产贷款合计占比看,在第一档中,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占比为41.72%和50.01%,需要压降1.7%和10%。

第二档中,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均有超出,分别需要压降6.8%、0.6%、1.2%和7.8%。

第三档中,杭州银行、成都银行、郑州银行、青岛银行、青农银行需要压降2.7%、13.3%、10.5%、9.3%、7.7%。

看得出来,因为央行最近几年三令五申压降房地产贷款占比,各家银行超出的比例并不多,像第一档里工行、农行、邮政银行、交行都在“天花板”之下,额度都没用完。

哪怕建行和中行涉房贷款占比超出限制了,接下来只需要控制贷款增速就行,反正信贷总量是一直在增长的。

分母增长,分子不动,就算超出贷款上限10%以,照样能达标。

更何况,各家银行还有过渡期。

涉房贷款占比超出2%的,过渡期两年,占比超出4%的,业务调整过渡期长达4年,绝大部分银行都能平稳落地。

但是,长期(5-10年)看,无论对购房者还是对房地产行业,都极其不利。

关键词只有一个:长效机制。

以前调控,控的是现状,控的是银行存量,措施一箩筐,一阵风过后,丝毫不影响房产作为优质抵押品的“真香”地位,银行、房企、购房者,都甘之若饴。

现在的调控,控的是硬性指标,控的是预期和信贷增量,还想把宝贵的信贷资源像以前那样全部投向房地产,门都没有。

房企的“三道红线”,针对了房地产的贷款需求。

银行的“两大高压线”,针对了金融体系的贷款供给。

一边压制“需求”,另一边控制“供给”,用漫长的时间,渐渐“熨平”房地产行业高速扩张带来的副作用,缓解金融体系对楼市的依赖。

蒋天养有句名言:做大事三个条件,第一银子,第二银子,第三还是银子。

不管开发商资本整合腾挪的手段有多高,购房者突破限购、限贷、限售的本事有多强,没有银行源源不断的“银子”支持,信用扩张的基础没了,说什么都是徒劳。

因此,央行选择2021刚开局的时候发出“限贷令”,更是一种态度上的“宣示”:房地产“去金融化”,我们是认真的。

2020年是房地产过去5年来最难的1年,也可能是未来10年最好的1年。

10月全国个人住房贷款环比多增超千亿,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人们的购房欲望达到了高峰,另外就是贷款买房,国家给开了绿灯,人们充分利用了这个有利的条件。 近期按揭贷款政策有所调整,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房企融资正恢复正常,居民购房意愿也有了边际提升。

扩展资料:

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

1、个人层面:经过前期的调控,居民对房地产市场认识也逐渐回归理性,房子在一些人的意识里逐渐由投资品向居住需求回归,人们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也发生了变化。 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预期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前期非理性发展有很大一个支撑因素是房价不断上涨的预期,但这个预期已经不合时宜。 但反过来看,为了保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不是使人们对房地产市场形成过度悲观预期,毕竟过度悲观的预期是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背道而驰的。

2、政策层面:“房住不炒”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基本定位。 房地产市场非理性发展会产生很多经济和社会问题,利少而弊多,这里不再赘述,所以中央下定决心要将房地产市场拉回到正常发展轨道。 但也要明确,让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发展轨道,并不意味着一味地打压房地产市场,而是要维护其健康发展。 毋庸置疑,房地产市场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性发展将会对经济产生良性作用,也会有助于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 宏观政策的跨周期调节也会兼顾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

3、金融层面:

一、要防范房地产市场产生风险,包括房价过快增长、房地产商债务问题等,并向金融部门传导;

二、要保证刚性住房群体的信贷需求,在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方面对首套房购房者予以支持,例如数据显示,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中有90%以上都是首套房贷款;三、房地产市场相关信贷变化是经济总体信贷形势的一部分,一定范围内的松紧都是正常的,而且房地产是实体经济的重要部分,信贷对其有合理支持也是正常的,但信贷政策不会支持房地产市场非理性发展;

四、金融机构在符合调控要求的情况下,在房地产信贷方面也有自己的节奏和把握,前期个人住房贷款增速较低为之后信贷形势留出了较大空间;

五、在保证刚性需求条件下的个人住房贷款(包括房地产市场的其他相关贷款)适度增加,有助于缓解部分房地产商出现的债务问题,也有利于抑制房地产市场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向其他市场主体传染。

造型更加运动 C 奇瑞风云T8
你想拥有哪位武将 三国志8重制版 武将能力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