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微纪录·雄关漫道 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 红军长征

(原标题:系列微纪录·雄关漫道|红军长征,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

系列微纪录·雄关漫道|红军长征,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

系列微纪录·雄关漫道|红军长征,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1934年,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其他根据地也遭受挫折,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

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共产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表现出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在1934年10月初,中革军委先后发布了两份日程表,其中《 野战军由十月十日至二十日行动日程表 》是红军长征发布的第一份行动计划。

按照日程表的规定,八万六千多名红军战士向于都集结,准备踏上漫漫征程,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对于长征是一次伟大的远征,正确的阐释包括( )

对于长征是一次伟大的远征,正确的阐释包括如下: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

长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

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知识拓展: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初并没有使用“长征”这个名称。 中央红军行动之初,所确定的行动目标是到湘鄂西地区与红2、红6军团会合。

然后实施反攻,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恢复中央苏区。 因此,当时所使用的名称是“长途行军与战斗”、“远征”、“转移”或“战略转移”,而在中革军委与红军总部机关所发布的命令、指示中则称之为“西征”“突围”。

这些名称,一直使用到了1935年5月中央红军经过彝民区。 此时,距离中央红军离开江西中央苏区已经有七个多月的时间了。

用一句话来概括红军长征?

1、长征精神是没有句号的英雄史诗,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与艰苦的环境顽强抗争,创造出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同学们就是在传承这样的精神,专心投入的排练着。 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我听着这首歌,想起了红军在过草地、爬雪山的过程中,不因为自然的阻碍而终止前进道路的精神。 长征,不光是靠自己的双脚从漫漫征途中走过来的老一辈人的骄傲,也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3、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别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2万余里,纵横11个省。 请问历史上间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 4、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万岁!5、曾几何时,红军“嗒嗒”的马蹄声在这里响起;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深深的脚印;曾几何时,这流伟红军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长征的精神!这里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这里是独具天险的泸定桥;这里是峰峰如剑,插入云霄的娄山关;这里是冰封雪盖的夹金山;这里是中国的摇篮!6、弹指一挥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已经有 70 周年了。 时光如流水,当年一脸稚气的红军小战士,现在大多是饱经岁月沧桑的白发老翁了。 一切的一切,都早已随着时代的变迁而物似人非了。 然而今天,当我们追忆那段红色的历史,重走那段红色的历程时,仍旧会热血沸腾,感慨万千。 7、曾几何时,红军“嗒嗒”的马蹄声在这里响起;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深深的脚印;曾几何时,这流伟红军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长征的精神!这里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这里是独具天险的泸定桥;这里是峰峰如剑,插入云霄的娄山关;这里是冰封雪盖的夹金山;这里是中国的摇篮!8、长征又是宣言书。 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 它向11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9、 战马的嘶鸣和着隆隆的炮声,在瑞金城外的阵地响起。 于都河的浮桥上,晃动着油伞、斗笠和蓑衣。 堡垒封堵不住铁流前进,关山阻挡不了战略转移。 殷红的血染透滚滚湘江,呼啸的风撩起猎猎红旗。 乌江突破是伟大的壮举,大渡河强渡是人间的奇迹,遵义会议的曙光驱散了漫天阴霾,在黑暗中摸索的人们终于掌握了通往胜利的真理。

长征有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1、突出重围:

1934年10月,闽浙赣苏区围剿已经进行了四年,在王 明错误指挥下,敌人步步紧逼。 广昌失守、万年亭失守、驿前失守、石城失守,敌人已经逼近了瑞金。

2、绚丽之梦:

1930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开辟以瑞金为中心的根据地。 红一方面军发展到拥有一、三、五、七、八、九军团,约12.7万人。

3、十送红军:

1934年10月,江西瑞金红军反围剿失利,红军主力8.6万人被迫长征。 地方部队1.6万人,留在苏区,苏区百姓依依不舍,送别红军。

4、路在何方:

1934年11月 粤北与湘南,长征前夕,粤系军阀陈济棠命令军队放开防线,红军突破粤军封锁线,长征开始。

5、山河苍茫:

1934年12月 湘西与豫西。

6、橘子红了:

1934年11月湘南事件。

7、血漫湘江: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敌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敌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湘江战役是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渡过湘江后,红军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8、恭贺新年:

1935年1月1日,红军突破乌江江界河,乌江战役打响。 至1月3日,红军主力部队以较小伤亡,取得突破乌江的伟大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妄图凭借乌江天险堵截红军于南岸并予以彻底消灭的黄粱美梦,使红军从此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9、夜郎之月:

遵义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 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左”倾 错误而召开的。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0、残阳如血:

二渡赤水后,敌人调集大军企图歼灭红军。 2月26日,红军主力在娄山关及其以南击溃王家烈部,攻占板桥,残敌向遵义逃跑。

27日,红1、红3军团乘胜追击,在遵义以北击溃敌3个团的阻击,28日凌晨再占遵义。 接着于遵义以南忠庄铺击破敌吴奇伟纵队两个师的进攻,歼其第59师大部,重创第93师,战役结束。

11、巴山蜀水:

1935年4月 川北、湘西与陕南。

12、金沙水畔:

1935年5月,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 红军到达金沙江后,先后找到七条船并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 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 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 红军主力早已渡过金沙江。

13、喜极之泪:

红军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翻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大雪山--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

红四方面军正分路西进,先头部队攻占懋功(今小金),一部前出达维。 12日,红一军先头部队和红四军一部在达维会师。

14、黑暗时刻:

1935年8月红军穿越草地,是中外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 渡过松潘草地所遇到的困难难以想象,饥饿、寒冷,以及布满鲜花的泥沼,它超越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

但是,面对死亡的威胁,红军指战员始终保持高昂的激情,他们依靠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依靠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依靠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将困难和艰险甩在身后,前仆后继,一往无前,用热血和生命在亘古荒原上奏响了一曲团结奋斗、视死如归的壮丽凯歌。

15、北斗高悬:

1935年九月红一方面军率领8000人脱离张国涛秘密北上。 同月红二十五军到达陕甘苏区的永坪镇,次日同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红二十五军结束长征。

16、天高云淡:

1935年10月,红一军翻越六盘山之后到达吴起镇,10月19日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此次会师,标志着红一军长征结束。

17、北上北上:

1936年1月 湘西与川北。

18、江山多娇:

1936年10月10日,红一、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10月22日,红一、红二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王树增所著的《长征》以严肃的历史责任感记述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惊人壮举,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生动、动情的长征纪实作品。

扩展资料:

王树增的《长征》这部作品历时六年、精心打造的巨著《长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 70 年以来,第一 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

作品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叙述历史,并以宏大、厚重的笔触展开这一考验人类意志的大规模转移。 红军转移的浩大场面,在作品中得到真实而翔实地再现,令人震动和感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赋予了长征以崭新的认知高度——长征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最壮丽的英雄主义史诗,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

激情澎湃的记述做到了这一点,这是过去所有记述长征的文学作品所从未具有的。王树增查阅了大量的史料, 实地采访了许多 老红军战士,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

在书中,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 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还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许多感人小事,让 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

展现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 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记述在长征征途上,武器简陋的中国工农红军所面对的,往往是装备了飞机大炮的数十倍于己的敌人。 年轻的红军官兵能在数天未见一粒粮食的情况下,不分昼夜地翻山越岭,然后投入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其英勇顽强和不畏牺牲举世无双。

在两万五千里的路途上,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 世界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部队,官兵军装是一样的,头上的红星是一样的,牺牲时的姿态也是一样的。

在中国工农红军中,无论是政治和军事精英,还是不识字的红军战士,官兵如同一人的根本是他们都坚信自己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奋斗者,他们都坚信中国革命的队伍“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他们激情万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决心为每一个红军所认同的理想牺牲生命。

表达红军长征,铸就了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他们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出的英雄史诗。

导演拒绝将DEI加入游戏 它代表我对母亲的感激 Ori
文化中国行·俯仰之间丨辰宿列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