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楼主个详细准确的!相信对你有用。
第三章、新陈代谢第一节 新陈代谢与酶重要的名词:1、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的一类有机物。
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的是RNA。
2、酶促反应:酶所催化的反应。
3、底物:酶催化作用中的反应物叫做底物。
重要的语句、结论:1、酶的发现:①、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②、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③、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④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2、酶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能使生物体内复杂的化学反应迅速地进行,而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质量并不发生变化。
3、酶的特性: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③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
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原因是过酸、过碱和高温,都能使酶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4、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都起作用,如消化酶就是在细胞外消化道内起作用的;酶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与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激素不同;虽然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它并不被消耗;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它的合成受到遗传物质的控制,所以酶的决定因素是核酸。
5、既要除去细胞壁的同时不损伤细胞内部结构,正确的思路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酶具有专一性,去除细胞壁选用纤维素酶使其分解。
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温度、酸碱度都能影响酶的催化效率,对于动物体内酶催化的最适温度是动物的体温,动物的体温大 都在35℃左右。
6、通常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主要在适宜条件下才有活性。
胃蛋白酶是在胃中对蛋白质的水解起催化作用的。
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环境(最适PH=2左右)才有催化作用,随pH升高,其活性下降。
当溶液中pH上升到6以上时,胃蛋白酶会失活,这种活性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
第二节 新陈代谢与ATP语句:1、ATP的结构简式: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注意: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TP被称为高能化合物。
这种高能化合物在水解时,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必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种高能化合物形成时,即高能磷酸键形成时,必然吸收大量的能量。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在酶的作用下,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同时生成ADP和Pi;在另一种酶的作用下,ADP接受能量与一个Pi结合转化成ATP。
ATP与ADP相互转变的反应是不可逆的,反应式中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
ADP和Pi可以循环利用,所以物质可逆;但是形成ATP时所需能量绝不是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所以能量不可逆。
(具体因为:(1)从反应条件看,ATP的分解是水解反应,催化反应的是水解酶;而ATP是合成反应,催化该反应的是合成酶。
酶具有专一性,因此,反应条件不同。
(2)从能量看,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在高能磷酸键内的化学能;而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有太阳能和化学能。
因此,能量的来源是不同的。
(3)从合成与分解场所的场所来看:ATP合成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呼吸作用)和叶绿体(光合作用);而ATP分解的场所较多。
因此,合成与分解的场所不尽相同。
) 3、ATP的形成途径 : 对于动物和人来说,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细胞内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
对于绿色植物来说,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要的能量,除了来自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外,还来自光合作用。
4、ATP分解时的能量利用:细胞分裂、根吸收矿质元素、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
5、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第三节光合作用名词: 1、光合作用:发生范围(绿色植物)、场所(叶绿体)、能量来源(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和氧气)。
语句: 1、光合作用的发现: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②1864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
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
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③1880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
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④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
第一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H2 O和C18O,释放的是O2。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
2、叶绿体的色素:①分布: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
②色素的种类:高等植物叶绿体含有以下四种色素。
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包括胡萝卜素(橙黄色)和叶黄素(黄色) 3、叶绿体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光反应阶段的酶)和叶绿体的基质中(暗反应阶段的酶)。
4、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②暗反应阶段: a、CO2的固定:CO2+C5→2C3 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H2O)+C5第四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名词:1、水分代谢:指绿色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
2、半透膜: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
3、选择透过性膜:由于膜上具有一些运载物质的载体,因为不同细胞膜上含有的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即使同一细胞膜上含有的运载不同物质的载体的数量也不同,因而表现出细胞膜对物质透过的高度选择性。
当细胞死亡,膜便失去选择透过性成为全透性。
4、吸胀吸水:是未形成大液泡的细胞吸水方式。
如: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和干燥的种子。
5、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叫做~。
6、渗透吸水:靠渗透作用吸收水分的过程,叫做~。
7、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可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细胞壁不属于原生质。
一个动物细胞可以看成是一团原生质。
8、原生质层: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可看作一层选择透过性膜。
9、质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叫做~。
10、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11、合理灌溉:是指根据植物的需水规律适时、适量地灌溉以便使植物体茁壮生长,并且用最少的水获取最大效益。
语句:1、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根;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
2、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a.具有半透膜。
b、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植物吸水的方式:①吸胀吸水:a、细胞结构特点:细胞质内没有形成大的液泡。
b、原理:是指细胞在形成大液泡之前的主要吸水方式,植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质中有大量的亲水性物质——纤维素、淀粉、蛋白质等,这些物质能够从外界大量地吸收水分。
c、举例: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和干燥的种子。
②渗透吸水:a、细胞结构特点:细胞质内有一个大液泡,细胞壁--全透性,原生质层--选择透过性,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
b、原理: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小。
外因(两侧具浓度差):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c、验证: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d、举例:成熟区的表皮细胞等。
4、水分流动的趋势:水往高(溶液浓度高的地方)处走。
水密度小,水势低(溶液浓度大);水密度大,水势高(溶液浓度低)。
5.水分进入根尖内部的途径:(1)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内部层层细胞→导管(2)成熟区表皮细胞→内部各层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间隙→导管6、水分的利用和散失:a、利用:1%~5%的水分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
b、散失:95%~99%的水用于蒸腾作用。
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意义是植物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7、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应该是一个渗透系统,是具有大型液泡的活的植物细胞(成熟植物细胞)在处于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才会有的现象。
(人体的细胞,它没有细胞壁,也就不会有质壁分离。
玉米根尖细胞没有形成大型液泡,玉米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和伸长区的细胞,形成层细胞和干种子细胞都无大型液泡,主要靠吸胀作用吸水,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洋葱表皮细胞和根毛细胞两种成熟的植物细。
)第五节植物的矿质营养名词:1、植物的矿质营养:是指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2、矿质元素:一般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有13种.其中大量元素7种N、S、P、Ca、Mg、K(Mg是合成叶绿素所必需的一种矿质元素)巧记:丹留人盖美家。
Fe、Mn、B、Zn、Cu、Mo、Cl属于微量元素,巧记:铁门碰醒铜母(驴)。
3、交换吸附:根部细胞表面吸附的阳离子、阴离子与土壤溶液中阳离子、阴离子发生交换的过程就叫交换吸附。
4、选择吸收:指植物对外界环境中各种离子的吸收所具有的选择性。
它表现为植物吸收的离子与溶液中的离子数量不成比例。
5、合理施肥:根据植物的需肥规律,适时地施肥,适量地施肥。
语句:1、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①吸收的状态:离子状态②吸收的部位: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
③、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可以分为两个过程:一是根细胞表面的阴、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交换吸附;二是离子被主动运输进入根细胞内部,根进行离子的交换需要的HCO3-和H+是根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与水结合后理解成的,根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离子要消耗能量。
④影响根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因素:a、呼吸作用:为交换吸附提供HCO3-和H+,为主动运输供能,因此生产上需要疏松土壤;b、载体的种类是决定是否吸收某种离子,载体的数量是决定吸收某种离子的多少,因此,根对吸收离子有选择性。
氧气和温度(影响酶的活性)都能影响呼吸作用。
2、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①吸收部位:都为成熟区表皮细胞。
②吸收方式:根对水分的吸收---渗透吸水,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主动运输。
③、所需条件:根对水分的吸收----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能量和载体。
④联系:矿质离子在土壤中溶于水,进入植物体后,随水运到各个器官,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①运输:随水分的运输到达植物体的各部分。
②利用形式:矿质运输的利用,取决于各种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K在植物体内以离子状态的形式存在,很容易转移,能反复利用,如果植物体缺乏这类元素,首先在老的部位出现病态;N、P、Mg在植物体内以不稳定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能转移,能多次利用,如果植物体缺乏这类元素,首先在老的部位出现病态;Ca、Fe在植物体内以稳定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不能转移,不能再利用,一旦缺乏时,幼嫩的部分首先呈现病态。
4、合理灌溉的依据:不同植物对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不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也不同。
5、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与呼吸作用相关,在一定的氧气范围内,呼吸作用越强,根吸收的矿质元素离子就越多,达到一定程度后,由于细胞膜上的载体的数量有限,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就不再随氧气的增加而增加。
第六节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名词:1、食物的消化:一般都是结构复杂、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经过消化,变成为结构简单、溶于水的小分子有机物。
2、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包括水分、无机盐等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3、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4、氨基转换作用:氨基酸的氨基转给其他化合物(如:丙酮酸),形成的新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5、脱氨基作用: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被分解成为含氮部分(即氨基)和不含氮部分:氨基可以转变成为尿素而排出体外;不含氮部分可以氧化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也可以合成为糖类、脂肪。
6、非必需氨基酸: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
7、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通过食物获得的氨基酸。
它们是甲硫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8种。
8、糖尿病:当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会得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疾病由于糖的利用发生障碍,病人消瘦、虚弱无力,有多尿、多饮、多食的“三多一少”(体重减轻)症状。
9、低血糖病:长期饥饿血糖含量降低到50~80mg/dL,会出现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状,喝一杯浓糖水;低于45mg/dL时出现惊厥、昏迷等晚期症状,因为脑组织供能不足必须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
语句:1、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脂类代谢的图解参见课本。
2、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三类营养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程度不完全相同,一是转化的数量不同,如糖类可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二是转化的成分是有限制的,如糖类不能转化成必需氨基酸;脂类不能转变为氨基酸。
3、正常人血糖含量一般维持在80-100mg/dL范围内;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就会产生糖尿;血糖降低(50-60mg/dL),出现低血糖症状,低于45mg/dL,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多食少动使摄入的物质(如糖类)过多会导致肥胖。
4、消化:淀粉经消化后分解成葡萄糖,脂肪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氨基酸。
5、吸收及运输: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主动运输),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以甘油和脂肪酸和形式被吸收,大部分再度合成为脂肪,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中。
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6、糖类没有N元素要转变成氨基酸,进而形成蛋白质,必须获得N元素,就可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
蛋白质要转化成糖类、脂类就要去掉N元素,通过脱氨基作用。
7、唾液含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胃液含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质;胰液含胰淀粉酶、胰麦芽糖酶、胰脂肪酶、胃蛋白酶(消化淀粉、麦芽糖、脂肪、蛋白质);肠液含肠淀粉酶、肠麦芽糖、肠脂肪酶(消化淀粉、麦芽糖、脂肪、蛋白质)。
8、胃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大肠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小肠吸收:以上所有加上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胃和大肠都能吸收的是:水和无机盐;小肠上皮细胞突起形成小肠绒毛,小肠绒毛朝向肠腔一侧的细胞膜有许多小突起称微绒毛微绒毛扩大了吸收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七节生物的呼吸作用名词:1、呼吸作用(不是呼吸):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语句:1、有氧呼吸:①场所: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
②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的基质);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第三阶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线粒体)。
2、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①场所:始终在细胞质基质②过程: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②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①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②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需O2,;第三阶段:需O2,第一、二、三阶段需不同酶;无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
③氧化分解:有氧呼吸--彻底,无氧呼吸--不彻底。
④能量释放: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38ATP)---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2ATP)--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储存在ATP中。
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4、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为其它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5、关于呼吸作用的计算规律是:①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1:3②产生同样数量的ATP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葡萄糖物质的量之比为19:1。
如果某生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量相等,则该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如果某生物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则只进行无氧呼吸;如果某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比吸收的氧气量多,则两种呼吸都进行。
6、产生ATP的生理过程例如:有氧呼吸、光反应、无氧呼吸(暗反应不能产生)。
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叶绿体基粒(光反应)、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第八节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名词:1、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这叫做~。
2、异化作用(分解代谢):同时,生物体又把组成自身的一部分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把代谢的最终产物排出体外,这叫做~。
3、自养型:生物体在同化作用的过程中,能够直接把从外界环境摄取的无机物转变成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了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
4、异氧型:生物体在同化作用的过程中,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成有机物,只能把从外界摄取的现成的有机物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了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
5、需氧型:生物体在异化作用的过程中,必须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来氧化分解自身的组成物质,以释放能量,并排出二氧化碳,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
6、厌氧型:生物体在异化作用的过程中,在缺氧的条件下,依靠酶的作用使有机物分解,来获得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
7、酵母菌:属兼性厌氧菌,在正常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在缺氧条件下,酵母菌将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8、化能合成作用:不能利用光能而是利用化学能来合成有机物的方式(如硝化细菌能将土壤中的NH3与O2反应转化成HNO2,HNO2再与O2反应转化成HN03,利用这两步氧化过程释放的化学能,可将无机物(CO2和H2O合成有机物(葡萄糖)。
语句: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异同点:①相同点都是将无机物转变成自身组成物质。
②不同点: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化能合成作用,利用无机物氧化产生的化学能。
2、同化类型包括自养型和异养型,其中自养型分光能自养--绿色植物,化能自养:硝化细菌;其余的生物一般是异养型(如:动物,营腐生、寄生生活的真菌,大多数细菌);异化类型包括厌氧型和需氧型,其中寄生虫、乳酸菌是厌氧型;其余的生物一般是厌氧型(多数动物和人等)。
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
3、新陈代谢的类型必须从同化类型和异化类型做答。
(硝化细菌为自养需氧型,蓝藻为自养需氧型,蘑菇为异氧需氧型,菟丝子为异氧需氧型)。
4、光合作用属于同化作用,呼吸作用属于异化作用。
A类第四部分内科学(八)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第一章 中毒概述1、呼吸气味呈苦杏仁味见于何种毒物中毒?A、甲苯B、氰化物C、有机磷D、来苏儿E、安眠药2、瞳孔缩小可由下列哪种中毒引起?A、阿托品B、有机磷C、乙醚D、甲醇E、肾上腺素3、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见于哪种中毒?A、Co B、氰化物C、铅中毒D、有机磷E、甲醇4、铅中毒宜用何种药物治疗?A、依地酸二钠钙B、二巯基丙醇C、二巯基磺酸钠D、美蓝E、阿托品5、高铁血红蛋白症适宜用哪种抢救?A、小剂量美蓝B、大剂量美蓝C、纳洛酮D、硫代硫酸钠E、金属整合剂6、巴比妥类药物中毒临床表现以何为主?A、中枢神经系统抑制B、休克C、肝、肾损害D、呼吸衰竭E、心功能衰竭7、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最重要途径是:A、消化道B、皮肤C、呼吸道D、黏膜E、眼结膜8、抢救氰化物中毒最有效的急救方法是:A、快速用硫代硫酸钠B、快速用亚硝酸钠C、先用亚硝酸钠,再用硫代硫酸钠D、先用硫代硫酸钠,再用亚硝酸钠E、静脉注射美蓝9、中毒的主要诊断依据是:A、毒物接触史B、临床表现C、毒物分析D、毒物接触史和临床表现E、毒物接触史和毒物分析10、毒物吸收后主要的代谢器官是:A、心B、肝C、脾D、肺E、肾11、生活性中毒主要由何种途径进入人体:A、消化道B、呼吸道C、皮肤D、黏膜E、结膜答案1、B2、B3、A4、A5、A6、A7、C8、C9、D10、B11、A 第二章 有机磷中毒1、诊断有机磷中毒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是:A、血液胆碱酯酶活力B、阿托品实验阳性C、尿中磷分解产物增多D、有肝、肾功能损害E、血气分析2、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血清胆碱酯酶活力为:A、30%以下B、50%~70%C、30%~50%D、10%~30%E、10%以下3、达到阿托品化后患者仍出现面部、四肢抽搐,进一步治疗为:A、加大阿托品用量B、重用胆碱能复活剂C、输血D、高渗脱水剂 E、镇静剂4、有机磷中毒经过治疗后症状缓解,24~96小时后,突然发生死亡,称为:A、中间型综合征B、迟发性脑病C、中毒后遗症D、神经精神后发症E、骤死5、有机磷农药中毒,毒性的是:A、马拉硫磷B、对硫磷C、乐果D、敌敌畏E、敌百虫6、有机磷中毒最常见的死因是:A、休克B、肾衰竭C、呼吸衰竭D、脑水肿E、心力衰竭7、有机磷杀虫药对人体的毒性作用机制是:A、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B、抑制丁酰胆碱酯酶活性C、加速乙酰胆碱的生成D、乙酰胆碱的过度蓄积E、增加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8、有机磷中毒的最适当的治疗是:A、单独用阿托品B、单独用胆碱酯酶复活药C、两者合用D、对症治疗 E、输血治疗9、关于胆碱酯酶复活药疗效正确的是:A、解磷定对敌百虫疗效好 B、氯磷定对敌敌畏中毒疗效好C、双复磷对敌敌畏效果较解磷定差D、双复磷对慢性胆碱酯醇抑制的疗效好 E、以上都不正确答案1、A2、A3、B4、A5、B6、C7、A8、C9、E 第三章 中暑1、中暑的最主要原因是:A、环境高温 B、环境高湿度 C、患者个人情况 D、服用了阿托品等抗胆碱能药物 E、饮水过少2、周围环境量度高于皮肤温度时,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是:A、辐射B、传导C、对流D、蒸发E、以上都是3、热射病的特征是:A、高热、无汗、昏迷B、肌肉痉挛C、乏力、眩晕、多汗D、周围循环衰竭E、嗜睡、抽搐、呼吸快而浅4、中暑患者预后最严重的是:A、热痉挛B、热射病C、热衰竭D、先兆中暑E、轻症中暑5、热射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是:A、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温正常或稍高B、高热、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皮肤干热C、四肢、肌肉对称性地痉挛、抽搐D、水、电解质紊乱,周围循环衰竭为主要特征E、呼吸困难、瞳孔缩小6、热痉挛的发病机制是:A、缺钙B、周围血管扩张,循环血量不足C、体内热量蓄积,体温升高D、大量出汗使水、盐丢失过多E、散热障碍答案1、A2、D3、A4、B5、B6、D 第四章 一氧化碳中毒1、现场抢救Co中毒时,哪项最重要:A、迅建离开中毒现场B、人工呼吸C、按压人中D、予以盐水口服E、立即给氧2、Co重度中毒时循环中CohB浓度为:A、>5%B、>10%C、>30%D、>50%E、>80%3、尽快纠正急性Co中毒组织缺氧首选方法:A、采用高浓度氧气面罩B、高压氧舱C、撤离中毒现场D、人工呼吸E、注射呼吸兴奋剂4、急性Co中毒最有价值的诊断指标是:A、血CohB浓度B、血气分析C、脑电图D、血电解质E、全血细胞分析5、Co中毒数日到一个月后出现失语,其原因是:A、脑水肿未纠正B、脑缺氧C、并发精神病D、喉返神经损害E、迟发性脑病6、CohB测定的时期是:A、数分钟B、数小时C、数日D、数周E、数月7、血CohB浓度高于50%,属于:A、轻度中毒B、中度中毒C、重度中毒D、没有中毒E、不确定8、急性Co中毒恢复后2~60天内可出现下列何种症状:A、痴呆B、震颤麻痹综合征C、偏瘫D、失语E、以上都对9、急性Co中毒后脑水肿何时为高峰?A、24~48小时B、48~72小时C、72~96小时D、96~120小时E、120小时以上10、防止急性Co中毒后脑水肿首选:A、甘露醇B、安体舒通C、皮质激素D、脑营养药E、降血压药11、Co中毒时最容易遭受损害的脏器是:A、肺和脑B、脑和心脏C、肾D、胰腺E、肾和肺12、Co中毒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不是?A、昏迷、抽搐B、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C、呼吸困难D、呼出气味有大蒜样臭味E、心律失常13、Co中毒的发病机制哪项不对?A、Co与hB有强大的亲合力B、CohB不容易解离C、血液失去携带氧能力D、损伤细胞色素酶E、氧解离曲线右移14、急性C0中毒与脑血管意外的鉴别要点哪个不是?A、Co接触史B、血液CohB浓度C、是否存在神经系统体征D、既往史E、是否有意识障碍答案1、A2、D3、B4、A5、E6、A7、C8、E9、A10、A11、B 12、D 13、E 14、E
构成人体肝脏的组织主要是( )A.上皮组织B.肌肉组织C.神经组织D.结缔组
A、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分布在体表、呼吸道和消化道内壁,血管壁等;具有保护和分泌等功能.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器官,主要由上皮组织构成的.该选项符合题意.B、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分布在骨骼、心脏、胃、肠、血管等处;具有收缩、舒张功能.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或简称神经元)构成;分布在脑、脊髓以及神经中;能产生和传导兴奋.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结缔组织:种类很多,分布广泛,如骨、血液、脂肪等;具有支持、连接、保护和营养等功能.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