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有何重要意义 范子英

摘要: 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一个多部门协同的政策体系。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8月21日起,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联合推出系列短视频“改革开放进行时——社科专家带你读懂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邀请权威专家对全会精神进行解读。其中,着重讲解全会《决定》里新提出、有变化和反复强调的内容,并结合上海的制度性经验、示范性案例和标志性场景加以系统阐释。今天推出第七集。

第七集: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有何重要意义?

主讲嘉宾: 范子英(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三大改革任务,这些都是属于敢啃‘硬骨头’的改革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直面重大的体制问题,回应重大的社会关切,以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主持人: 范老师,这次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围绕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专设一章,对这部分内容您怎样理解?

范子英: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的支撑。一方面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必然要求。另外一方面,到2035年,我们要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三大改革任务

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一个多部门协同的政策体系。从规划和国家战略的高度,为诸多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的一致性提供了协调的机制,并且创新性地提出了探索实行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将之前的宏观调控集中在增量资源配置的模式,转变为增量资源配置和存量的结构调整相结合的新模式。

在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三大改革任务中,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最为突出。财税体制改革分为预算、税制和体制三部分,预算改革突出了财政的统筹能力;税制改革突出了税收要服务于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和市场的统一建设;体制改革是财税改革的重点,其目标是构建责、权、利对称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加强中央的事权,增加地方的自主财力,适度地增加地方的管理权限。

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四大主要任务,包括融资体系、资本市场、金融监管和金融开放。融资体系要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畅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做好“五篇大文章”,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以更好地促进科技产业的发展。资本市场要兼顾融资和投资的两大功能。金融监管突出了监管的全覆盖和金融风险的防范。金融开放包括人民币的“走出去”和外资的“引进来”,稳慎地拓展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包括两方面,一是健全和完善现有的区域发展战略,二是区域之间的横向协作。

由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财税、金融、区域是不同维度的宏观经济治理政策,这些政策之间是相互嵌套、相互支撑的,共同推进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

财税体制改革有哪些亮点?

第一,首次将依托政府信用获取的收入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范围,包括政府债务收入和金融机构获取的收入,这些会对我们现有的政府预算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二,突出了地方财力的自主性。过去这些年,中国的地方政府的财力更多地依赖于中央的转移支付。未来的地方财力要更多依赖于地方自身,因此改革提出来要将消费税稳步下划地方,同时要后移征收环节,并且研究将现有的三个附加,也就是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合并为新的地方附加税,并且授权地方在一定的幅度内确定具体的适用税率,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支持范围,这些都属于可预期的地方自主财力的增加。

第三,强调了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旨在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系统解决地方之间招商引资的竞争,同时规范非税收入管理,适当下沉部分非税收入管理的权限,通过公平竞争审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这些都是属于敢啃“硬骨头”的改革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直面重大的体制问题,回应重大的社会关切,以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普陀区举办2024年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联盟活动
深化中非合作 和评理 让世界更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