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识见丨当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排头兵

(原标题:辛识见丨当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排头兵)

辛识见

“推动乌鲁木齐市加快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中的排头兵、领头羊作用”,近日,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在乌鲁木齐市召开会议,围绕推动乌鲁木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深入分析研判、把脉会诊、提出针对性举措。“排头兵”“领头羊”既是自治区对乌鲁木齐的定位,也意味着乌鲁木齐须在新疆全局工作中担起当好标杆、做好表率的重大责任。

今年以来,自治区先后召开两次专题会议,研究乌鲁木齐工作,频次之高前所未有,足见关切之深、期望之重。乌鲁木齐作为首府城市,对于全疆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举足轻重,有优势、有条件、有责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作出更多贡献。此次会议提出“自治区、兵团和各有关方面要全力以赴加强对乌鲁木齐的各项支持保障”,彰显出做好乌鲁木齐工作的坚定决心。

作为新疆首府,乌鲁木齐拥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市场规模全疆最大,经营主体持续壮大,市场环境比较成熟;各大金融机构、企业总部聚集,高校和科研院所荟萃。用好产业集聚、人才集中、功能集成等方面优势,乌鲁木齐必将加速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各类资源力量,势必在创新引领、产业升级、资源整合方面产生更为明显的集聚效应,引领带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放大视野看,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乌鲁木齐既是联通天山南北的区域中心,也是内联外引、通达全国的重要枢纽,更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作为方圆1500公里最大的城市,乌鲁木齐立足连接欧亚大陆的枢纽节点,充分发挥出区位优势,所产生的带动效应不仅在于新疆一域,还会沿着亚欧黄金通道辐射开来,为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乌鲁木齐作为首府城市,对于全疆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举足轻重。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维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持续破除深层次难题和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扎实作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持续发挥优势、深度挖掘潜力;坚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不断凝聚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的强大力量。

事业的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当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排头兵,要突出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把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的能力本领作为关键之举,坚持把转变作风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树牢正确的政绩观,坚决破除僵化思想、弘扬实干作风,在持续破解难题中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做好乌鲁木齐工作,不能就乌鲁木齐论乌鲁木齐,要在自治区党委全局部署下,聚焦城市战略定位,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作出更多贡献。


●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

现代化是近代历史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开启了现代化的进程,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曲折又漫长。 中国百年来的历史证明:我们必须实现现代化。 但是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近代的历次探索都没有找到答案,只有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一、中国现代化的历程

我国现代化起步时所面临的历史条件与发达国家大不相同,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是其社会内部逐渐演进累积的结果,我国现代化最初的探索是对外来工业化国家侵略刺激作出的反应。概括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一)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

鸦片战争给我们的经验教训就是“落后就要挨打”。 洋务运动希望通过学习西洋的技术实现国家富强。 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维新运动,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对西方现代化的学习转变到制度的层面,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并且进行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实践,但都仍然未能实现国家富强的梦想。 近代国人的历次探索是我们进行的现代化的最初尝试,它没能使我国走向现代化,走向富强,究其原因是我们没能取得民族独立,没有扫清封建势力这样的障碍,而且对现代化的理解局限于“现代化就是西方化”,没能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我国的现代化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并且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由资本主义模式转向社会主义模式。 由政府主导的现代化进程是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始的,新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充分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赶超型的现代化过程;外来模式的引入与接受。 [1]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与世界其他工业国家的差距巨大,这也大大激发了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决心。 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要“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我们借鉴和模仿了苏联的经验和模式,一度过多强调重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轻工业、工业比例的失调促使毛泽东等领导人开始思考如何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发展思路。 [2]60年代又提出“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目标,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工作重心放在阶级斗争上,所以现代化处于停滞时期。

(三)改革开放以来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改革开放为特征的新时期从此开始。 改革开放之初,重提“四个现代化”目标,以利凝聚人心,催人奋进。 1978年秋,邓小平在复出后访问日本,他对现代化有了更加深刻而具体的了解。 年3月,邓小平强调指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国情,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3]1979年10月,他第一次提出要修改原先确定的现代化的具体目标。 他说:“我们开了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 后来改了个口,叫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 特别是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来说不会很高。 ”[4]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明确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十三大还将将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5]党的十五大将“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即包含“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内,预计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十九大报告将我国现代化进程目标提升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什么自力更生依靠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创新创造发展壮大自己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下原则,以自力更生为基础,依靠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创新创造,不断发展壮大自己: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利益置于首位。 2. 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增长,更是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3. 认识到现代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具有独特性,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探索形成的。 4. 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传统的资本逻辑主导的现代化模式,注重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回答社会主义中国现代化的重大问题。 5.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6.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具有基于中国国情的独特特色,特别是在人口规模巨大的背景下,中国的现代化道路面临独特的挑战和机遇。 7. 中国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始终从国情出发,既不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也不固守过时的做法,而是保持历史耐心,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

为什么说西方的殖民开张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国人的极端民族自尊心,不承认事实

西气东输管网累计输送中亚天然气超5000亿立方米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