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热瓦普有心眼,我给它找了羊皮弦;知道来的人都是客,它灵气发作弹得欢……”10月28日晚,新疆文化馆内,独它尔的悠扬、笛子的清脆与热瓦普的沧桑交织在一起,器乐声醇厚而熟练,仿佛每一个音符都蕴含着讲述不尽的故事。
步入排练厅,8位稚嫩却满怀激情的少年,手持各自心爱的乐器,或低头轻拨,或相视一笑,彼此间的默契与交流在空气中悄然弥漫,他们正在演奏十二木卡姆曲目。这支平均年龄仅为10岁的石榴花乐队,由5个不同民族的少年组成。虽然成立不到一年,但共同的热爱已让他们彼此的心紧紧相连。
“孩子们要想演奏更好的音乐,需要掌握基本乐理知识。”这是乐队指导老师——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演奏员艾合塔尔·艾斯坎深信不疑的。在新疆文化馆当志愿者期间,艾合塔尔便萌生组建一支青少年乐队的想法。艾合塔尔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作曲专业,曾在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担任音乐教师,“在北京工作时,我就组建了以新疆高中班学生为成员的乐队,并指导他们演奏新疆民乐,这段经历,让我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民乐的决心。”
回到新疆工作后,艾合塔尔常在新疆文化馆教授学生们演奏乐器。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他发现许多学生不仅具备音乐天赋,还对传统民乐怀有浓厚兴趣。于是,他向新疆文化馆提出组建一支青少年乐队的建议。不久,这支名为“石榴花”的乐队正式成立,寓意各民族之间团结和谐。
在艾合塔尔心中,乐队的表现力和演绎风格至关重要,“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以其伴奏乐器的多样性而著称,涵盖吹管乐器如乃依、苏乃依,弓弦乐器如艾捷克,以及弹拨乐器如弹拨尔、独它尔等,总数超过10种。”此外,乐队成员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还能融入各自民族的乐器,共同演绎维吾尔木卡姆,为音乐增添多样性。就这样,一群来自不同民族、擅长新疆传统乐器演奏的少年,在音乐的牵引下汇聚一堂。尽管初识时彼此陌生,但音乐如同一座无形的桥梁,悄然拉近他们的距离。
在这群孩子中,年龄最小的杰朗·阿里木江仅7岁,他对中东鼓有着异乎寻常的热爱。回忆起初次合奏时的情景,他记忆犹新:“那时,我们很难协调一致,就像一群初次见面的小鸟,试图共同起飞,却没有合作,各自演奏自己的乐器。”
艾合塔尔敏锐地察觉到,由于乐手们年纪尚幼且缺乏协作经验,他们需要从最基础的乐理知识学起,“我带着学生们一遍遍地认识音符,细致地讲解节拍和识谱技巧,再结合乐器一对一指导。孩子们很努力,他们不仅逐渐提升了合奏表演能力,还变得更加自信开朗。”
乐手们配合问题解决之后,又面临练习时间上的挑战。由于孩子们来自不同学校,合练时间较难协调。为此,艾合塔尔和孩子们决定采用视频记录的方式,将各自的练习情况记录下来,再由艾合塔尔进行细致的点评和指导。此外,每到周五放学后,孩子们便会相约来到新疆文化馆,面对面合奏练习。他们更是将大部分的周末时间都投入到排练中,每天不少于4个小时,大量的练习和悉心的指导,让这群孩子日益默契。弹奏热瓦普的周沐阳说:“每次大家都很珍惜在一起合奏的机会,慢慢地,我们甚至可以通过彼此的一个眼神,就懂得在什么时候进行衔接,这种默契和团结的感觉真是太棒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石榴花”也迎来了开花结果的时刻。今年8月,在宁波举办的全国青少年美育示范展演——2024“全民美育”青少年综合展演展示活动中,他们凭借精湛的技艺和默契的配合,将重新编排的《新疆十二木卡姆》演绎得淋漓尽致,赢得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获得优秀展演作品的殊荣。10月,他们又受邀参加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第二轮节目遴选,舞台上,他们再次以出色的表现征服现场观众和评委,演出结束后,他们收获了满满的赞誉和掌声。
“我们乐队的8位乐手都多才多艺,每人会使用两种以上的乐器。”艾合塔尔对此十分自豪,并计划今后引入更多种类的乐器,演绎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乐,“我们希望有更多孩子加入乐队,让石榴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绽放得更加灿烂夺目。”(宋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