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文化录 云数据库专家研讨会在廊坊市举办

河北新闻网讯(王子璇)10月19日,“京津冀文化录”云数据库专家研讨会在廊坊市召开,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会,大家为更好地传承与推广京津冀文化事业积极建言献策。

图为“京津冀文化录”云数据库专家研讨会现场

此次研讨会聚焦“京津冀文化录”云数据库建设,围绕传统文化在青年中的传播,创新性发展河北非遗文化,做好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媒体智库助力京津冀文化高质量发展,以及河北地方戏曲、泥人张、蔚县剪纸、滕氏布糊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等内容进行深入交流。

各位专家学者还围绕“京津冀文化录”数据库建设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地意见和建议,对该项目的科学推进起到了重要意义。


河北东方学院是什么学校在什么位置

河北东方学院是河北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学校位于京津冀一体化核心区域——河北省廊坊市东方大学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地处北京、天津、雄安新区三角地带,距天安门广场50公里。

现开设19个本科专业,30个专科专业,基本形成以文物艺术为特色,以人工智能为引领,涵盖艺术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多学科协调共生的学科布局。

学校建有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6个现代化体育馆,其中游泳馆5000平方米、网球馆7000平方米、羽毛球馆6000平方米、篮球馆3000平方米、台球馆2000平方米、乒乓球馆2000平方米,以及20余个室外篮球场,3个标准足球场。

建有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2个数字化图书馆,馆藏中外图书100余万册。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名师、专家云集,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有名师、名家工作室。 学校坚持“素质为先、能力为本、产学融合、多元育人”的发展道路,紧紧抓住人才培养的核心因素和关键环节,着力提升办学内涵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学校重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就业教育,学校创业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先后获得廊坊市科技局和省科技厅认定的省级“众创空间”,获得省教育厅授予的“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园”。

毕业学生获得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6%以上,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学校为师生搭建多元文化交流平台,与美国、加拿大、澳洲、欧洲及亚洲各国的4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瑞士苏黎世应用科学大学、英国密德萨斯大学、韩国世翰大学、韩国庆星大学等高校就免费交流互换生进行了深入合作。

同时,我校学生更有获得暑假三个月赴美带薪实习机会。 学校立足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驱动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宗旨。

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实现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立交互通”,精心培养“大国工匠”,使学校成为首都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和青年大学生绽放青春、放飞梦想的成才摇篮!

石家庄学院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一、石家庄学院在哪里石家庄学院地址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珠峰大街288号,该校是一所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普通本科院校。 二、石家庄学院介绍 石家庄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国有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地处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南北两个校区组成,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具有良好的地理区位优势和经济文化条件。 学校始建于1958年的石家庄专区师范学院,1959年更名为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 1996年3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石家庄地区教育学院与石家庄市教育学院合并,校名定为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 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石家庄学院。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11万余名各类专业人才,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牢记使命,努力奋斗,为国家建设、改革和发展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1212人,其中正高职116人、博士169人、副高职375人,硕士学位以上人员981人,“双师双能型”教师245人。 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际田联一级裁判员、省市级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市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学名师、模范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师德标兵、拔尖人才、“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等各类杰出人才。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人。 学校占地1221亩,建筑面积40.76万平方米。 建有13个实验实训中心、330个实验实训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8亿元。 图书馆藏书118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19个,电子图书38万余册,各类期刊428种。 设有17个学院、79个本专科专业(其中本科专业62个),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 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4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4个、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 形成了面向石家庄市主导产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软件技术专业群、化工制药专业群、机电工程专业群、文化传媒专业群和教师教育专业群等5大特色专业集群,构建了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体系。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获批河北省转型发展试点为契机,深入推进转型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建有320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石家庄学院以岭药业实践教育基地被确定为河北省首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接轨,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省内同类院校名列前茅。 学生在硕士研究生考试、国家司法考试、执业资格考试和专接本考试中成绩优异,大批本科毕业生考取了研究生,很多学生考取了 北京大学 等国内重点大学。 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青春”竞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恩智浦”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河北省大学生运动会等一系列竞赛活动中屡屡斩获佳绩,获奖数量和层次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荣获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全国100所“青春之声”试点单位之一、全国高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合作单位、全国学校共青团优秀新媒体专业工作室、河北省高校辅导员暑期“大家访”活动先进单位、河北省教育系统志愿服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紧紧围绕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特别是石家庄市支柱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推进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向一流应用型迈进,学术研究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近五年来,学校承担科研项目64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省级项目166项,企业委托项目106项,获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33项。 累计发表论文 3711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268篇,中文核心期刊 1026篇;获得专利授权100项;出版著作(教材)161部。 国家动漫产业发展(石家庄)基地人才培养中心、河北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河北省服务外包培训基地、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基地、河北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河北省石家庄学院农村发展研究基地、石家庄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石家庄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等在学校挂牌成立;河北省儿童心理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学会师范院校专业委员会挂靠学校;契合河北省和石家庄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建立了河北省灰霾在线监测实验室、河北省物联网智能感知与应用技术创新中心、“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河北省高校微生物制药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河北省建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石家庄市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家庄市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柏坡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学校不断加大开放办学力度,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与国外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日益深化。 与13个国家和地区的55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派出38个教师团组、135人次赴21个国家和地区访问、培训,选拔245名优秀学生前往国(境)外交流学习、攻读硕士学位,派出两批共35人次的大学生文化艺术交流团赴马来西亚高校进行专场演出,成功举办“我和我的祖国”中美青年艺术交流活动及专场音乐会。 与美国国际科技大学、韩国又石大学、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共建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韩国又石大学合作举办制药工程专业本科层次“3+1”合作办学项目落地招生。 学校秉承“厚德博学、崇实求新”的校训,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的育人理念,推动学校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整体办学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社会美誉度显著提高。 学校连续四届荣获河北省文明单位称号,是河北省唯一一所入选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的高校,河北省唯一一所入选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应用型高校国际交流分会常务理事单位的高校,河北省首批10所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之一,河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石家庄市最具影响力城市品牌。 学校连续多年协办河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全程参与服务河北省大学生征兵启动仪式、省运会、省残运会等全省性重大活动,受到政府、社会的广泛好评。 成功举办了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暨第十五次工作研讨会,在新建本科院校中的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在省内新建本科院校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更加凸显。 承办了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研讨会、中国秦汉史暨石家庄区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进一步彰显了学校的办学实力。

什么是首都经济圈

首都经济圈是指以首都为中心形成的经济区域,世界著名城市如伦敦、巴黎、东京、首尔等,均以都市圈的形式出现,成为当今世界最活跃的区域经济中心,并形成了各自国家的?首都经济圈?,从而依托?首都经济圈?建设促进首都城市国际化进程,并使之成为首都迈向世界城市的重要空间基础。 在中国,历史上国都周围地区称为京畿,由主管京师的官员管治,承担支援和服务首都的重要职能。 自辽代起,北京成为国都,至清代,其首都圈范围越来越大,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以北京为中心,半径300~400公里的圈域,圈域内包括保定、天津、宣化、正定、承德、河间、永平等一批重要城市,这些城市以其特定职能(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服务于首都,保证北京作为国家政治与文化中心职能的发挥。 历史上河北毗邻京城的那些城市曾经是首都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则是首都经济圈的核心。 但因为朝代的更迭,这一段首都经济圈的发展史也逐渐被人们淡忘了。 我国的首都经济圈 首都经济圈是我国目前最重视的规划项目,其指以北京为中心,囊括天津,河北省的石家庄、沧州、衡水、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承德和张家口,该区拥有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曾经的近代中国经济中心。 区域经济背景 1.中国区域都市圈的发展态势都市圈是一种以高密度的城市和一定规模的人口以及巨大的城市体系为特征形成的区域空间组织。 都市圈一般包括一两个特大城市作为整个城市体系的中心城市,还包括数量不等的中小城市环绕形成圈层状的结构。 都市圈对外具有相对独立性,内部各城市间的分工合作却很密切。 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基本态势是区域都市圈的形成。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出现了以大都市区域化和城市圈为特征的城市空间布局集聚化趋势(李京文,2008)。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机制完善的必然结果,说明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通过城市化和区域产业集群优势带动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阶段。 在这种趋势背景下,一个以相邻地方政府为主导提出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成为近年来引人注目的经济发展现象,这些区域发展战略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先由相邻地方政府主动联合提出,再报中央批复,进而升格成为国家发展战略。 2009年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复了l5个区域发展规划,从已公布的规划看,中国经济现已形成东、中、西部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四大板块。 这些区域发展战略的出台,表明中国经济正在发生一个质的变化,城市化、工业化从小板块向大板块集聚,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到以都市圈为代表的板块式经济格局和以都市圈为主导的整体竞争新时代。 2.注重区域发展的政策趋向都市圈区域经济集聚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关注,现已着手进行战略筹划,显露出两大明显的政策趋势。 (1)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2003年,中央提出“统筹区域发展”。 2010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被纳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这意味着我国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从整体上谋划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及其城市化相协调的国土空间格局。 其目的是探索区域内不同主体功能区间的综合协调发展。 (2)进行跨区界“综合配套改革”。 继2005年上海浦东新区被确立为第一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截止到2011年12月,国务院已经批准了十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两个“综合改革试验区”(区别于“配套”)。 这意味着改革探索正在内容上由单一突进向综合配套转变、在范围上由点到面跨越行政区域,强调的是分类试验、区别对待,防止一刀切,着意于探索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其目的是探索一种支持中国经济持续科学发展的新增长极。 面对人口城市化集中与产业地域化集聚相互作用的区域都市圈发展趋势,“首都经济圈”势必要顺应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把握和对接国家政策调整的形势。 “首都经济圈”究竟如何界定?经济圈形成的机理如何?其形成的核心表现是什么?为此又需要采取怎样的措施?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重新思考。 经济圈范围 北京市在1982年的《北京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中,第一次提出“首都圈”概念。 1996年的《1996—2010年北京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提出建设以京津为核心、包括河北省7个市(2+7)、面积共16.8万平方公里的“首都经济圈”。 2004年5月北京市发改委提出“3+2”首都经济圈及以“一轴、两核、三区”为框架的京津冀都市圈发展战略构想。 所谓“3+2”,是指在现有的京津冀合作的基础上,加入内蒙古和山东的部分地区,体现出“首都经济圈”在范围上超出京津冀范围的开放性。 2004年11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但至今八年,规划尚未获批),这反映出首都经济圈已纳入到了国家发展战略,也反映这一区域范围还处在变动之中的不确定性。 2006年,京津冀区域发展作为全国发展的重点区域被写入“十一五”规划纲要。 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将打造“首都经济圈”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明确提出“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 从如上的形势变化来看,一方面通过都市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但另一方面具体区域的规划迟迟难以出台,困难就在于“首都经济圈”的内涵、范围还难以确定,地方利益难以协调,过分看重规划的行政作用,根本上还是看待区域发展的角度不同。 对此,我们在全面评述京津冀地区既有规划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首都区”概念,认为从现在人口容量、产业发展、资源支持和生态保障状况来看,需要把京津冀与晋陕蒙纳入一体来看待,构建以京津为核心、以河北为自然延伸、以晋陕蒙为广阔腹地的发展区域。 这一概念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待区域发展,二是从不同主体功能地位角度看待区域协调。 这样的“首都经济圈”就是一个包括京津核心区、河北延伸区和晋陕蒙能源环境保障区的广阔区域。 这是一个跨越行政区的经济区,更是一个可持续发展区。 从空间上看,它包括京津冀三省市以及山西省中北部、陕西省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形成一个以京津为发展龙头、晋陕蒙为腹地的广阔区域。 可能规划方案 1、我国首都经济圈的提出首都经济圈被正式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说明首都经济圈的规划与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 事实上,与首都经济圈相联系的区域规划早就在各级政府中规划和酝酿,大概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发起阶段(1986年—2003年)1986年,在时任天津市市长的倡导下,环渤海地区15个城市共同发起成立了环渤海地区市长联席会。 (2)全面启动和实践(2004年—2009年)2004年2月,国家发改委召集京津冀三省市发改部门在廊坊召开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达成 廊坊共识。 2004年6月,环渤海合作机制会议在廊坊举行。 会议草拟了《环渤海区域合作框架协议》。 这标志着环渤海地区合作机制已从构想、探索进入到全面启动和实践阶段。 2008年2月,由天津市发改委倡议和发起,经过京津冀发改委共同协商、酝酿的第一次京津冀发改委区域工作联席会在天津召开。 京津冀发改委共同签署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发改委建立促进京津冀都市圈发展协调沟通机制的意见》。 (3)加速推进(2010年至今)2010年10月,河北省政府《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提出了在规划体系、交通体系、通信体系、信息体系、金融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等6个方面启动与北京的对接工程。 2011年3月首都经济圈被正式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2011年5月,首届京津冀区域合作高端会议在河北廊坊召开。 2、首都经济圈的可能规划方案首都经济圈的建设需要一个精细的规划,一个建设周期,而不仅仅是一个概念。 目前北京、天津、河北都正在制定各自的发展规划,之后将分别提交国家发改委,届时,国家发改委将根据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制定的规划经协商和专家论证之后,制定出首都经济圈的综合发展规划。 在这个综合发展规划中,经济发展是首要,除此之外,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空间结构一体化、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也会在规划中体现。 但规划无论如何制定,都绕不开一个问题:首都经济圈的空间范围如何界定。 据目前地理区位及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目前学界有关首都经济圈空间范围的界定主要有2+3、2+7、2+8、2+11等多个方案。 2+3方案,包括北京、天津、廊坊、唐山、保定。 2+7 方案,包括是在综合采用交流强度、断裂点、引力模型和场强模型分析经济联系强度的计算公式后,由杨开忠领衔完成的《持续首都:北京新世纪发展战略》得出的首都圈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保定市、廊坊市、沧州市、唐山市、秦皇岛市、张家口市、承德市等9个城市。 2+7 方案与当年的“大北京”规划(京津冀北地区)、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区域范围并不完全一致,该区域范围是2+8,比2+7多了一个石家庄市。 2+8方案,即当年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区域范围:北京市、天津市、保定市、廊坊市、沧州市、唐山市、秦皇岛市、张家口市、承德市、石家庄等10个城市。 2+11方案,即是将京津和河北全省纳入。 另外,还有1+6+3(北京、廊坊、唐山、秦皇岛、承德、张家口、保定、宝坻、蓟州、武清)和1+9+3(北京、廊坊、唐山、秦皇岛、承德、张家口、保定、石家庄、沧州、衡水、宝坻、蓟州、武清)两种方案。 从目前来看,‘2+8’是比较理想。 因为石家庄与北京经济联系密切,且拥有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等重要基础设施,纳入其中有利于首都经济圈职能的更好发挥。 规划与建设的原则 第一,既要坚持中国特色,又要把握世界标准。 首都是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的集中体现,而首都又是各种资源的集聚地,有传统的积淀和优势,所以首都经济圈的建设不能脱离历史另搞一套;同时,我国首都要努力成为世界城市,就不能自闭,必须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所以首都的发展有必要按照世界发展的最好城市标准来要求。 第二,既要积极化解当前的矛盾,又要着力促进长远的发展。 首都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交通拥堵、人口过多、相应的创新能力不强、生态环境不佳等等,不解决这些问题,首都难以起到示范作用。 解决这些问题又不能就事论事,需要从长远角度考虑,需要创新体制机制。 实际上,北京的塞车问题从来不仅仅是一个管理问题、技术问题,这里面涉及到首都的功能分解、首都的合理定位等问题,并不是限号就能解决的。 另外,限车和限房也要按市场规则来,需要和首都的功能定位和功能分解以及功能适度的转移和分散结合起来。 这些其实都是长远问题。 第三,既要努力提升发展效率,又要着眼于追求社会公平。 效率和公平关系到发展和稳定,关系到富裕和幸福。 把效率和公平问题解决好了,发展和稳定的问题就解决好了,富裕和幸福的问题就解决好了。 作为首都,要能够在富裕前提下提高幸福指数,如果每天塞车,如果很多事情很难办,就会感觉到不幸福。 首都经济圈的建设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 既要致力于提升发展的效率,又要努力解决和追求社会公平,特别是当所有人到首都时,都感觉到处于公平之中。 第四,规划和建设首都经济圈,既要全力发展自己,又要努力为全国做示范。 首都不是一般的地区,首都应该是首善之区,应该是首发之区。 从这个方面说,首都不仅要发展好自己,还要把起全国示范作用作为自己的使命。 比如,首都不一定是经济中心,但应该成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模范;首都应该是创新中心,因为首都集聚了大量文化、科技教育的人才,应该在创新方面做出示范;首都必须是和谐之区,这一点首都如果做不到,怎么要求其他地方实现和谐?第五,而环渤海经济区与发展已相对成熟的另外两大都市圈——长三角、珠三角相比,首都经济圈更具特殊性。 长三角都市圈的中心城市是上海,珠三角都市圈的中心城市是香港,但首都经济圈的中心城市是首都而非一般意义的大都市。 首都是一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比一般大都市具有更加复杂和多样的职能。 也因如此,首都经济圈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要处理好经济中心跟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关系,特别是跟政治中心的关系,要确保政治中心功能的有效发挥。 基于首都经济圈特殊的政治地位和作用,其构建和发展具有更加重大和特殊的意义。 总而言之,无论是科学发展,还是体制机制创新、自主创新、和谐社会建设等等,首都都要承载起示范作用。 既要着力于发挥内部的潜力,又要充分利用外部的条件。 任何一个地区,包括首都在内,拥有的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所以,把现有的要素能动性充分发挥到极致的同时,要充分开放合作,借资源、市场、人才发展自身,通过开放、合作提升首都经济圈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 在这方面,当前最直接的路径,就是加强京津冀的合作,实现与周边地区良性互动。 文化产业分析 首都经济圈是北京、天津和河北三省市行政区划所在地区。 首都经济圈的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是促进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和产业选择,有利于提升区域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快首都经济圈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同时有利于促进区域文化消费,提高精神生活质量,培育首都经济圈的软实力。 首都经济圈文化产业一体化建设的综合效应、规模效应一旦实现,将会在全国起到强烈的示范作用,各区域都将在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中受益,文化产业将成为首都经济圈发展的强力支点。 首都经济圈在文化、科教、基础设施、产业基础、消费需求等方面禀赋优势明显,具备了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首都经济圈的区域性优势主要体现在: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基础雄厚、文化消费需求大、国家政策支持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动力等几个方面。 (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首都经济圈各地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悠久的历史给北京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北京的皇家历史文化、艺术、建筑、园林和民俗,在国内外享有名气。 宏伟的万里长城和紫禁城、颐和园、北海、香山、天坛等优美的皇家园林、北京的京剧及特色食品和工艺品等闻名遐迩,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 天津的近代历史、民俗文化、曲艺、手工艺等别具特色。 津门十景,如天津古文化街、大沽口炮台、独乐寺、盘山、食品街和旅馆街、水上公园、黄崖关长城、海河、中环线、天津广播电视塔等文化旅游资源,还有著名的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塘沽版画及天津快板、天津小吃等。 河北的燕赵历史文化和民俗等具有独具一格的特色。 河北省有著名的古乐轩鼻烟壶、武强的门画、邯郸的刺绣、蔚县以阴刻为主的点彩剪纸窗花、唐山的陶艺、河北梆子和评剧等文化产业独具特色。 (二)基础设施完善首都经济圈地区基础设施完善,能在短时间内汇集大量的人流,形成巨大的文化消费市场。 首都经济圈第五有发达便捷的高速公路、铁路、地铁、轻轨,还有发达的航空港、海港河港、信息港与外界连接,现代通讯网络发达。 便捷的基础设施,为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提供了便利,可以促进文化产业在区域内的发展,还有利于文化产业拓宽国内外的市场,开辟新的文化消费空间,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提升首都经济圈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经济基础雄厚,文化消费需求大经济学理论显示,人均GDP达NSO0美元之后,恩格尔系数开始与文化消费成反比,前者下降,后者上升,文化消费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012年北京市人均GDP美元,天津市人均GDPl5129美元,河北省人均GDP5838美元,均远远超过800美元,首都经济圈地区经济基础雄厚,文化消费需求市场大。 (四)国家政策支持是文化产业合作的重要保证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打造首都经济圈”和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首次将发展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 首都经济圈地区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广阔市场和需求,文化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将成为打造首都经济圈的有力推手。 建立意义 首先,目前北京人均GDP超过美元,按照世界银行划分各国经济水平的标准,人均GDP在3596美元至l1l15美元之间为上中等收入经济体,按一般公认的工业化阶段评价标准,北京经济已经由工业化高级阶段进入到后工业化阶段,即发达经济初级阶段。 服务性经济是后工业经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2006年北京市第三产业比重已经开始超过70%,2011年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23:76,服务业比重达76%。 根据一般公认的工业化阶段划分标准,北京经济已进入到后工业经济时代,即经济稳定增长阶段,北京进入到追求生活质量的阶段,其最主要特点是以服务业为代表的产业部门成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主导部门。 但是,首都北京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压力。 当前,首都北京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矛盾已日趋严峻,人口过度膨胀,自然资源严重短缺,大气环境污染明显,已成为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按2009年的常住人口计算,北京人均土地面积仅为0.09公顷,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7。 北京严重缺水,2009年北京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26立方米,属资源型重度缺水地区。 北京人口压力巨大,2009年北京常住人口达到1755万人,1978-2009年31年间增长了 2.01倍。 北京的能源也极为紧缺,100%的天然气、100%的石油、94%的煤炭、70%的电力都是从外埠调入。 另外,2010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达到 478万辆,交通拥堵严重,并加重了城市的环境污染。 同时,资源匮乏、环境承载力弱,资源环境约束瓶颈非常突出。 北京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1/8,世界的1/33;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大量依靠外埠输入,资源短缺制约严重。 同时,北京经济增长的很大一部分依靠投资拉动,资源能源消耗大、产出效益低现象仍然存在。 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居民生活,而且也严重制约了北京经济的持续发展。 由于城市功能过度集中,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像许多国家的首都一样,出现了人口膨胀、交通拥挤、资源紧张、房价高涨、发展空间受限、改善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等突出问题。 借鉴国际经验,分散首都功能势在必行,向北京周围扩展形成首都经济圈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对河北来说,建设环首都经济圈,能够有效承接首都产业转移和功能分散,接受首都人才、技术、信息等高级要素的溢出,迅速提升河北省发展水平。 同时,随着环首都经济圈的成型和发展,我们还可以将其打造成为整合全球资源的战略平台,广泛承接全球产业和技术转移,建设成为全省最开放的地区,并通过梯度辐射带动河北全省又快又好的发展。 第三,环渤海经济区的发展需要首都经济圈。 首都经济圈的建设,将给我国的区域发展格局带来积极的影响,因为首都经济圈的建设将会带动环渤海地区的发展。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环渤海经济区域作为中国北方经济的龙头区域,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发展相对滞后,整体实力不强,迫切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推动,这样才能起到引擎作用。 首都经济圈,无论范围怎么确定,都是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地区发展水平的提升,将有利于环渤海区域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也为其他地区的定位及其与首都经济圈的互动创造了前提条件。 因此,首都经济圈的规划建设,将有利于推动区域的协调发展。 首都经济圈的规划与建设,有助于释放首都优势,这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城市化发展的一条规律。 首都经济圈作为优质生产要素富集的特殊载体,已成为当今世界最活跃的区域经济中心。 几乎任何一个国家都有首都经济圈,目前,许多国家的首都经济圈创造的生产总值占国家的三分之一以上。 而京津翼三省市,2009年GDP合计为亿,占全国的比重仅为10.9%,距离达到全国1/3还差多亿。 同在2009年,2+7的GDP总和为3.05万亿元,约占全国的1/10,同期北京的生产总值为1.2万亿,换而言之,2+7方案中的城市的生产总值相当于再造三个新北京加快京津冀区域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充分发挥首都优势、放大首都辐射效应。 首都经济圈和环首都经济圈的关系 不少人把环首都经济圈与首都经济圈混为一谈,其实这两者有一定的区别。 主要区别是:环首都经济圈是河北提出的,它的主角是河北,而首都经济圈的是从国家层面提出的,其主角是北京。 首都经济圈已经写入‘十二五’规划,其规格自然比河北的环首都经济圈超出一级。 虽然环首都经济圈与首都经济圈有一定区别,但是环首都经济圈与首都经济圈的联系更密切。 参考文献 1.0 1.1 王玉海,刘学敏.首都经济圈内涵及产业空问再造路径探讨(D).北京师范大学.2013杨维凤.首都经济圈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A).时代经贸.2013,3:148

85岁日本戏剧大师乌镇全方位输出 演员戴麦还不如让ai讲台词
人才论坛举行 第五届 人才演出季 助力首都演艺人才梯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