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女书现世。这是一种只在女性之间使用的特殊文字,也是世界现存唯一的女性专用文字。女书字体细小,看似柔美婀娜,笔锋处却极具力量。
封建社会,女性曾是从父、从夫和从子的附属品,女子认字、书写的权利被剥夺。在普遍的压抑和失语之中,为了给彼此活下去的希望,一群普通女性创造出的一种男性无法读懂的文字,叫做女书。通过女书,她们用诗句和歌声结交成为一世的姐妹。
今天,女性可以自由表达主张,无需在黑暗中隐秘交流。女书,还有存在的必要吗?由大象出品的纪录片《密语者》通过对女书传承人胡欣、女书爱好者思慕、女书自然传承人何艳新,三个出身、成长、经历迥然不同的女性之间情感与命运的交织书写,观照女书如何影响了今天的女性:女书为什么需要被看见,我们又为什么需要它。
时代已经发生剧变,但女书中描述的女性处境,仍能引发当代女性的共鸣。社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许多的不平等和不平衡,每个女性因为出身、阅历、年龄等方面的差异,对性别的认知差异也非常巨大。
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密语者》导演冯都谈到了女书带给她的诸多触动,其中之一,是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女书开放给所有阶层的女性,无论出身如何:“只要想学,都会教你。”
这也让冯都重新认识了姐妹情谊:“我看见你的苦难,我理解你,给予你善意和支持,彼此间包容。不会因为我更早觉醒而看不上落在后面的你。在那个时代,这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这也是现在的我们非常需要的。”
女书,不只是文字
在冯都看来,剥夺女性学习文字的权利,可能是比裹小脚更残酷的禁锢。没有文字,就没有办法把女性经历的苦难和不公记录下来。这将带来的一种影响是,我们如何理解自己的历史:“当表达和书写的权利被剥夺,就没有记录让我们知道,我们从何而来。”
因此,女书的发明极具变革意义。在女性失语的时代,江永的女性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字,通过各种习俗将姐妹情固化下来。女书的背后,是中国女性面对压迫和苦难吐露的心声,更是她们智慧、力量与友谊的证明。
女书盛行于明清时期江永一带,当地女性出嫁后结伴于阁楼,一边做女红一边唱歌。她们发明了自己的语言文字,记录姊妹结拜、婚姻家庭等生活琐事。华裔作家邝丽莎据此创作了小说《雪花秘扇》,后改编为电影,成为女书最广为人知的故事。这个故事在冯都心中留下深刻印记。
女书不仅是文字,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女字、女歌、女红及其传承的民俗构成了一个丰富和缜密的独属于女性的文化空间。她们从彼此身上汲取力量和希望,用智慧的方式改变自己处境,赢得尊重。维系一生的姐妹情谊,让这个地方的女人能够活下去。在冯都看来,这是特别了不起的事情:“一个女孩,在幼年时,周围的女性,包括母亲、姐妹,村子里的其他女性就会教她女歌,这些女歌的内容可以带给她欢快,甚至是性别上自信的萌芽。”
在冯都看来,创造女书的人是被社会极端压迫的普通女性。“我不会说她们代表最早的女性意识觉醒或称之为女权主义的先驱,这是后人基于自己的愿景给她们贴上的标签。”女书的创造,源自特定处境下,普通女性面对压抑和失语最朴素的反应。
今天,这种压抑和失语并没有完全消失,许多现代女性都需要在社会期待的角色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之间作出选择。
在为人母之前,冯都没有想过,她需要在贤妻良母还是事业女性之间权衡。“当时觉得特别的难。虽然很难,但是又觉得这事不是每个女人都在做吗,不都是很应该的事情吗?但这些所谓的‘应该’又都是谁赋予的呢?”在导演手记中,冯都写道:“成功的女性是既要、又要、还要,大家貌似都在这中间寻找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平衡。好像潜台词是我们总有哪里做的不够好。难道我们不是已经足够好了吗?”
2017年,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冯都想到了女书。作为纪录片工,冯都决定拍摄一部关于女书的纪录片,将女书和现代女性的故事结合在一起,触动大家的共情与思考:“女性如何权衡个人、家庭和社会角色的命题看似是老生常谈了,很多人也觉得这是无解的伪命题。但是真正的改变,需要全社会突破传统的刻板认知,给女性更大的尊重和再认识,这需要时间。”
身为女子心相通
女书之于《密语者》的主人公胡欣和思慕,不是同现实战斗的笔,更接近于一盏解救她们于彷徨中的灯。
江永女书最年轻的传承人胡欣出生在农村,是家里第四个女儿,从小就感觉有些抬不起头,是女书改变了她的命运。因为女书,她走出了村庄,也和观念传统想要男孩和地位的丈夫产生了隔阂。结束婚姻之后,胡欣一直渴望开启一段新的家庭生活。在满足社会期待和实现精神独立之间,她有困顿,也有迷惘。
生活在上海的思慕是一名女书艺术家,看似温柔娴静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坚定和执着的心。从影片中可以看到,思慕当时的男友欣赏她的精致和优雅,但在二人订婚不久后,男友对思慕作为妻子、儿媳和未来母亲的期待,让思慕感到困惑和无措。思慕取消了婚约,回到了她与艺术创作、推广女书相伴的生活。
胡欣和思慕都曾向往亲密关系,也在其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在部分观众看来,胡欣对家庭的渴望,或是思慕对爱情的向往,她们的种种纠结,都是性别意识不够“进步”的表现。
冯都告诉记者,她并没有想拍一部关于女性意识最先进的代表人物的故事:“我想要讲述的是千千万万仍处在传统和现代价值观碰撞之中、在满足社会期待和实现个人价值之间挣扎求索的普通女性的故事。”
在冯都看来,胡欣与思慕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反抗,女书对她们的影响深远而绵长。在最黑暗的时刻,胡欣向她的老师何艳新寻求帮助。何艳新提醒她,应当像爱护女书一样爱自己;思慕与许多志同道合的女性艺术家一起,通过不同的艺术载体表达性别主张,探寻自我性别的价值。
她就是女书
在《密语者》中,女书自然传承人,出生于1940年的何艳新打动了许多观众。难以想象,一个经历如此多磨难的女性,身上有着令人惊叹的洒脱、自由和韧性。她所展现出的无畏的气魄,也深深打动了冯都,令她在纪录片事业上开启了新的尝试。
对冯都而言,何艳新就是女书:“她的外婆手把手将最真实的原汁原味的女书传递给她。女书之于她,不仅仅是文字,还有外婆对她的爱,姐妹对她的情感,代表着她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在冯都看来,女书所承载的文化和情感,成就了今天的何艳新:“她的身上,有我想要呈现的最真实的女书。”
女书中,最打动冯都的是姐妹之情。女书中有这样一首诗歌:“三姓四姓来结义,好树如花来共园,千里如湖来共水,万里百鸟共树啼。”描述的正是面对共同的压迫,女性的联结和力量。
刚开始拍摄的时候,冯都一直在想如何体现女书的核心精神。后来,胡欣和何艳新之间的姐妹情自然呈现在摄像机前。她们事无巨细分享各自的经历和生活,彼此关照和相互扶持,彼此之间建立了跨越年龄的深厚情感,这是女书精神最真实的诠释。
在胡欣最痛苦的一段日子里,是何艳新将她带出了黑暗。何艳新对她说,你要做不一样的自己,不要因为外在的压力去束缚自己。
通过女书建立起的姐妹之情可以超越年龄、时代和历史。面对女书先人留下的抨击封建社会种种不合理的唱词:“做官做府无资格,学堂之内无女人,封建女人裹小脚,终身大事由父母。”思慕自己创作了一首诗歌与之对话:“细读女书情意真,身为女子心相通。女书先人受尽苦,如今女子新气象,婚配与否由自己,自强自立得自在。”
一代代女性在女书中获得了珍贵的情谊和相互支持的力量。在冯都看来,只要女性之间仍在互相倾诉、倾听、建立友谊,那么女书精神就仍在延续。《密语者》希望创造对话的可能,让人们看见女书和女性世界的内在联结:“重建彼此之间的对话,建立姐妹之间的情谊,将我们内在的压抑和失语重新抒发。”
一、刘伯温智修北京城刘伯温,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他智修北京城的故事流传至今。 据说,在明成祖朱棣决定迁都北京后,刘伯温凭借其卓越的智慧和对天文学的深刻理解,参与了北京城的规划和建设。 他运用天文学知识,结合地理环境,精心设计了城池的布局和建筑结构,使北京城既坚固又美观。 他还利用城市布局来调整风水,以保佑国家繁荣昌盛。 刘伯温的智慧和才能,为北京城的修建增添了传奇色彩。 二、蒲松龄与《聊斋志异》蒲松龄,清代著名文学家,著有《聊斋志异》一书,其中竟与长城有关。 据传,蒲松龄曾在长城边上的青石关摆茶摊,收集故事,为他的作品《聊斋志异》注入了许多灵感。 青石关,是齐长城上唯一一座关城,位于齐鲁要道,人流量大。 蒲松龄在这里收集了众多民间故事,丰富了《聊斋志异》的内容。 三、浙江古墓与金头传说在浙江衢州,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讲的是明宪宗帝赐给王皇后36枚金鞭,让她喜欢的地方归其家族所有。 其中,王皇后在饭甑山时,对徐天官笑了一下,被锦衣卫误会徐天官调戏皇后,将其处决。 后来明宪宗知道真相,赔偿徐天官金头和银腿。 为了保护金头不被盗,共有36个坟墓在衢州。 相传,徐天官的一个墓地就在衢州回龙村,村里人都是徐天官的后裔,守墓人世代以务农为生,守护着金头和银腿,防止被盗。 四、农历六月十一日的传统习俗今天是农历六月十一日,相传是井神诞生的日子。 据民间传统,人们应当遵循“吃3样,做1事”的习俗。 首先,要吃苦味食物,这被认为能够向井神表示敬意,并希望井神能够体察民间的艰辛,从而确保天气适宜。 推荐的苦味食物包括苦瓜酿肉和苦瓜炒肉等。 其次,吃粗粮,比如小鱼贴饼子,这不仅是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也是对井神的敬意。 最后,吃冬瓜等清凉解暑的食物,以应对炎热的夏天。 此外,人们还应在这一天祭拜井泉,祈求雨水滋润,五谷丰登。 五、女书与纪录电影《密语者》纪录电影《密语者》是一部由中国导演冯都和赵青联合执导的电影,预计在8月31日上映。 该电影以中国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流传的女书为背景,关注女性成长。 影片通过两位市级非遗传承人何艳新和胡欣以及女书爱好者思慕的视角,讲述了当代女性寻求自我突破、独立与成长的故事。 同时,电影也探讨了女书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变化。 六、三国时期的四大美女在三国时期,虽然历史上对貂蝉的记载并不明确,但她仍是人们心中公认的美丽象征。 三国时期的四大美女有不同的故事和传说,其中一位被千古传颂的美女并不是貂蝉。 相传,张飞的女儿,她被称为张氏姐妹花。 史书中的张飞形象与小说《三国演义》中差别较大,真实的张飞据称相貌俊美、气质书生,他的女儿也继承了他的美貌。 张飞的其中一个女儿甚至成为了蜀汉皇帝刘禅的皇后。 七、国投瑞银基金的传闻国投瑞银基金陷入降薪被股东否决”的传闻,但瑞银集团拒绝对此作出回应。 相传一张关于基金降薪的图片标题为:国投瑞银降薪被股东瑞银否决了”。 记者向国投瑞银基金求证,但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公开数据显示,国投瑞银基金于2005年6月8日成立,是境内第一家外方持股比例达49%的合资基金公司,其股东为瑞银集团和国投泰康信托有限公司且持股比例分别为49%和51%。 八、古代的咸鱼并非易事在古代,成为一条咸鱼并不容易。 由于盐在古代是垄断商品,民间无法自由贩卖,渔民想用盐来做咸鱼面临诸多困难。 盐的历史悠久,早在洪荒时代,人们便发现动物会舔食白色粉末(盐),逐渐开始食用食盐,而食盐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关于食盐的生产,起源有许多神话传说,其中一个著名的故事是黄帝肢解蚩尤后,血渍地方变成了盐池。 另一传说是最早煮海盐的是夙沙氏,他是炎帝属下的部落首领,煮海水时发现底部有白色物质,后来成为专门负责煮海盐的人。 井盐的开发比池盐和海盐晚,相传巴人的始祖廪君来到盐阳,与盐水女神相遇,最终射杀盐水女神,盐阳、夷城成为井盐的主产地。 在古代,官府非常重视对盐的控制,商周时期已有管理食盐的官员。 齐国利用渔盐之利,开始了食盐专卖。 汉初,刘邦放开盐业,但随后汉武帝下令盐铁官营,民间私自煮盐、冶铁者将受重罚。 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官营与民营共存,但官营仍占主导。 隋唐时期,官府一度放弃对盐业的控制,但唐中期后,随着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盐业又被官府控制。 唐代实行榷盐法,民间产盐、官府收盐、商运商销,提高了交易效率,也为宋元明各朝所继承。 然而,这对于普通百姓意义有限,私盐贩运依然严重。 清朝时,盐业政策基本延续之前做法,但官府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