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我中国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 没有中国强大的制造业 全球新能源产品不可能保持低成本

(原标题:秀我中国|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没有中国强大的制造业,全球新能源产品不可能保持低成本)

秀我中国|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没有中国强大的制造业,全球新能源产品不可能保持低成本

近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如果没有中国强大的制造业,全球的新能源产品不可能保持低价格、低成本。


奥巴马访华内容

奥巴马访华内容谈气候变化★★★★★中国和美国分别是世界上第一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 当两个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聚在一起时,气候变化问题自然会是一个不得不谈的话题。 本月中旬奥巴马访华,气候变化议题将排在中美双方会谈议事日程的优先位置。 事实上,包括欧盟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都在密切关注中美两国元首在气候变化议题上将发出何种声音。 实际上,全球节能减排已到重大关口,中美两国的努力正备受瞩目。 10月27日至29日,参议院又重新开始审议奥巴马政府有关气候变化的法案。 这部名为《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的法案已于10月6日在众议院通过。 白宫希望该法案能在12月的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之前获得参议院的批准。 目前最迫切的,是由奥巴马总统本人向美国和全球直接发出一个有力的讯息,那就是美国已准备好作出真正的减排承诺。 这将使美国能以领袖的姿态参与到气候问题的有关磋商中来。 中国已经开始降低其碳强度,胡锦涛主席9月在联合国承诺:到2020年,中国的碳排放强度将会有“显著幅度”的下降。 中国已经制定了一个国家目标———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总量中的比重达到15%。 中国希望美国等发达国家作出承诺进一步降低碳排放量,并希望促进12月即将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达成拯救人类气候的真正的协议。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明棋说,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中美双方一定会谈,或许会在文件中有声明,但是应该不会签署明确的书面协议。 此前,美国气候变化问题特使斯特恩也指出,奥巴马11月访华将和中国就气候变化问题找寻共同立场,但不会达成双边协议。 “我们不是要达成另外的协议,而是试图利用这个机会寻找尽可能多的共同点,从而在12月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上达成协议。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项目部主任Seligsohn表示,无论如何,中美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会晤都将有助于提升彼此间的信任,帮助各国政府在哥本哈根取得可行的协定。 在一些问题上的分歧已经缩小,诸如穷国有关减排计划的融资问题等。 谈能源★★★★★尽管奥巴马此行,中美双方可能不会在气候变化上达成具体协议,但是在清洁能源上可能会有新的协议达成。 中欧陆家嘴(29.37,0.38,1.31%)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认为,中美两国现在都受到国际环境问题的巨大压力,能源问题一定是最受到关注的议题。 “对于美国来说,新能源是奥巴马新政的核心切入点,而中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表现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大规模、高速度,资本密集度非常高,能源消费的增长幅度大。 因此中美下一期的贸易市场会是清洁能源市场。 ”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7月在访华声明中表示,随着中国遭遇气候变化的挑战,美国的绿色科技企业有望在满足中方治理污染需要的同时,抓住机遇创造就业机会,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此前也表示,清洁能源将驱动未来美国和全球经济发展,创造数百万就业机会,而一起合作能够比单独行动完成更多工作。 “推广可再生能源,鼓励提高能效,削减污染,都是双方可以协作的方式,这符合美中两国的利益。 ”在清洁能源合作中,徐明棋重点提到两国的核能合作。 “中国之前就已同许多欧洲国家有合作关系,尤其是法国。 美国也存在与他国合作的历史,但是中美这方面合作总体比较少,此次奥巴马中国行一定也会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中美在这方面一定会加强合作,但是否具体成建立核电站等项目,目前来说还是不可知的。 ”谈技术转让★★★★★放宽对华技术出口,也被看作是奥巴马访华的重要议题。 中国方面一直有要求发达国家进行相关技术转让的要求。 现在,包括通用电气、霍尼韦尔、联合技术等美国很多大公司已在向中国进行相关技术转让,如“能源效率审计软件”等。 环保领域的优势技术,不仅美国有,欧盟有,中国也有。 中国在太阳能、风能及清洁煤等领域都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技术。 这也是中、美技术合作具有活力的原因。 徐明棋说,奥巴马此次访华,两国肯定会签署一些经贸方面的备忘录或协议等,在对华技术方面,美国也会有所放松,提供部分技术转移。 在之前杭州举行的中美商贸联合会议上双方已经在这些方面有所作为了。 今年7月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访华和中国谈清洁能源时,其中美国出口相应技术给中国也是一个重要议题。 刘胜军认为,这次访华,奥巴马应该会在对华技术经贸上有一定的惠华政策。 除了国家机密性的(国防等)科学技术之外,美国为平衡贸易赤字应会提供中国购买一些高技术含量的东西,对华打开科技大门。 谈迪士尼★★★★本周,上海宣布将建设造价36亿美元的迪士尼主题公园。 届时,到访的奥巴马会不会谈起迪士尼,甚至像有的消息所说,奥巴马访华时可能与迪士尼高层一起亲临上海迪士尼地块。 还有媒体猜测,奥巴马访华而且在上海安排了一天时间的停留,这一天的停留很可能是为了迪士尼协议的签署来出席这样一个活动。 对此,专家认为,如果奥巴马真的这么给“米老鼠”面子,那也不足为奇。 “首先,从美国总统与大公司的关系出发,那将是一个互相给面子的活动。 奥巴马竞选需要大公司的赞助,大公司借奥巴马的人气可以搞好推广工作。 其次,从奥巴马本人的个性来看,若来为上海迪士尼捧场也合情合理。 他是一个喜欢传媒的人,而且一直在塑造和维护亲民、年轻的政治形象,参加这种活动很自然。 ”英国路透社认为,作为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第一次访华,在美国迪士尼方面,希望奥巴马的全球身价替上海迪士尼做一次全球宣传。 不过,奥巴马并不是白白为上海迪士尼作一次秀。 根据媒体报道,上海迪士尼一旦落定,上海迪士尼和美国迪士尼都拥有权益。 如果上海迪士尼方面出现盈利,奥巴马政府同样可以享受迪士尼盈利所带来的利益收入。 谈国债★★★★奥巴马此次访华,会不会继续推销国债?分析人士预计,奥巴马很可能大力游说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 对于仍在不断发行创纪录政府债券的美国政府而言,海外投资人的增持对于弥补美国的巨额预算赤字至关重要。 特别是中国,目前依然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海外持有人。 美国财政部10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009年财政赤字是1.42万亿美元———这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高记录。 美国媒体分析说,如果赤字继续膨胀,从长远看将不利于经济,奥巴马的经济刺激、医疗改革、促进就业等政策也将面临更多争议和反对声。 如此背景下,奥巴马尤其需要获得中国这一最大债权人的支持。 专家分析,考虑到美国目前仍在全力拉动经济走出衰退,继续推动大规模的经济刺激,与此相应的,美国仍然需要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购买美国债券。 作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海外持有人,中方在奥巴马来访期间也会提出明确的要求。 刘胜军说,美国毕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出口国,而中国是持有美国国债最多的国家。 美国在经历金融危机后为平衡财政赤字需要继续发售国债来融资。 两国对于双方都有依赖和牵制,所以双方现在在经贸关系上短期内不会出现一边倒的情况,双方也不会做出互相拆台的举动,合作谋求利益最大化是目前应该考虑的。 中方很可能重申,美国当局要确保中国在美投资的安全。 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中美经贸之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就是美国何时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在上月的中美第20届商贸联委员会中,中国曾督促美国尽快给与中国市场经济待遇。 刘胜军解释,中国经济现在还是以市场为主的资料配置方式存在。 这种方式局限就表现与中国存有许多大型国有企业(电力、电信、石油等)。 另外许多资源也把握在我国政府手中。 而中国政府对于各种银行的影响力很大,这就导致国际上对于中国市场化经济的怀疑,对中国企业市场化程度没有信心。 所以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美国承认了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将有助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获得更公平待遇、减少贸易争端。 这也会对欧盟、日本的决策产生影响,无疑是我国期望达成的效果。 “但是奥巴马没有那么容易松口。 ”专家认为,市场经济地位是美国对付中国的主要武器,而且是合法的武器。 对于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议题,美方的回应是:将尽快召开市场经济地位工作组会议。 这个“尽快”没有时间表,也没有工作组框架,很显然,美方对此态度模糊。 从这一信息来看,要指望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这次访问中国期间,像7月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公报中所说的那样,“迅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可能是不太现实的。 如果这次奥巴马能够给出承认的时间表,那将可以看作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谈汇率★★人民币汇率一直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个焦点问题。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之初,一度在此问题上表现强硬,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 虽然美国财政部10月15日发表报告明确承认,中国没有操纵人民币汇率,但依然指责人民币币值被低估。 在今年夏天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中美双方也都同意“采取前瞻性的货币政策,并适当关注货币政策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中美理应落实双方达成的协议,通过平等协商,妥善解决彼此的分歧,这既有利于中美两国经济,对当前复苏基础还相当脆弱的世界经济来说也是福音。 奥巴马访华,汇率问题会不会谈呢?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上个月表示,人民币升值的话题不太可能出现在议程中。 徐明棋也认为:“美国希望人民币能够增加弹性,这一点是肯定的。 但这种想法不会由官方提出,或许会以保持中国产品价格稳定为交换,在双方非正式领导人协商中提出或暗示。 ”刘胜军说,美元贬值是一个大趋势,随之国际地位有所下降也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为稳定市场,美元不会过度下降。 中国美元储备过大,有8000多亿美元,中美的贸易顺差也大,所以美国为了避免过度的贬值,急需中国的合作。 他们不奢望中国继续购入美元,至少希望中国不要大量抛售美元,导致美元崩盘。 从这点出发考虑,奥巴马现在发表申明,从政治上软化对中国的职责,以缓和的态度谋求双方合作,稳定货币市场。

国际战略环境包括国际战略格局和国际战略形势两个方面吗

第一节国际战略环境概述一、国际战略环境国际战略环境是指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政治集团一定时期内在战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斗争所形成的世界全局性的大环境。 它包括国际战略格局和国际战略形势两个方面,国际战略格局是国际战略环境的框架结构;国际战略形势是国际战略环境的动态表现。 它从本质上反映了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政治集团建立在一定军事、经济实力基础上的政治关系的基本状况和总体趋势,其核心是世界范围内的战争与和平问题。 国际战略环境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时代的特征对它的基本面貌有决定性的影响。 此外,影响国际战略环境的主要因素还有:国际间战略利益的矛盾及其发展;政治、军事、经济力量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与配置;主要国家之间的战略关系及其斗争、制约、合作的态势;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以及战争威胁的性质和程度等。 国际战略环境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国际条件,对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有重大的影响,并决定或制约着一个国家政治、军事、经济斗争的对象和敌友关系以及采取的方针、政策和策略。 任何一种战略,都是依据一定的环境条件而提出来的,在实施过程中都要受到这种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对国际战略环境的分析和判断,是制定战略决策和战略实施过程中必须特别加以重视的一个至关紧要的问题。 只有站在时代的高度,从各主要国家或政治集团的战略利益关系入手,较系统地考察一个较长时期内国际战略格局的状况和国际战略形势的发展趋势,综合分析影响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各种国际化条件,判明本国遭受威慑的可能方向、性质和程度,才能提出正确的战略对策。 总之,国际战略环境,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 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综合体现,关系到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影响一个国家军事斗争的对象、任务和目标,因而是各个国家在国际环境中生存必须首先考察和关注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仍未改变 时代主题,是指人类社会某一发展阶段中带有全球性、战略性和关乎全局的核心问题。 它是某一时代基本特征的集中反映,代表着这个时代的本质和发展趋势,规定着该时代各国人民相应的主要任务。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和平问题就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就是争取维护世界整体的非战争状态;发展问题主要是南北问题,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也是全人类的经济发展问题,这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 这就是说,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20多年过去了,邓小平这一论断是否已经过时?应当说没有。 虽然冷战结束已有20年,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而又巨大的变化,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 其原因是:(一)在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发展趋势之一,加深了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不仅创造出了新的劳动工具,生产出了更多的产品,迫使人们到国外去寻找市场、寻求投资,而且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更先进、快捷的交往工具,保证了国际间经常的相互联系和交往,这种情况再加上发达国家对落后国家能源和资源的依赖以及落后国家对发达国家技术的依赖,这就使得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度大大提高。 这种情况客观上不允许再恢复到与世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国家间敌对或大国对峙的国际关系格局,从而推动着和平与发展的潮流继续前进。 (二)冷战后特别是近年来,尽管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国际关系中推行霸权主义和使用武力的倾向在增长,但主要大国之间尚没有形成敌对、对抗关系,特别是类似于前苏联及华约集团那样的美国的全球战略性对手还不可能出现。 对中、俄等世界大国,美国的基本战略仍将是主要通过接触或“伙伴关系”,把俄、中纳入美国、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同时对中、俄实施长期战略防范。 美与欧洲大国之间尽管基本能够维护其同盟关系,但在许多重大问题如北约与欧盟东扩、北约作用的发挥、部署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以及朝鲜问题、伊拉克问题、甚至反恐的问题上,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分歧,但“有斗有和、斗而不破”的模式仍将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大国关系的基本模式和特征。 (三)发展经济和科技仍是世界各国国家战略的核心。 美国和欧盟在经济方面将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日本在努力重新恢复其经济发展势头,俄罗斯已确立了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国家政策,中国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各国更加重视科技和国际市场的竞争。 美国虽然已不满足仅在经济上与其他各大国展开竞争,企图以发动对外战争刺激国内经济增长,但由于其战争政策受到各国抵制,美国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矛盾都在发展,其靠战争刺激国内经济复兴的企图不会实现。 21世纪的世界格局仍取决于各国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中心的综合国力较量。 (四)南北矛盾更加突出,核心仍然是经济发展问题。 一次大战后,帝国主义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随着二战后五、六十年代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大批民族国家的诞生,已在政治斗争的层面上得到了总体解决,由此演变而来的南北矛盾,主要是集中在经济发展问题上,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根本任务是摆脱贫困,摘掉落后的帽子。 几十年过去了,发展中国家经过艰苦的努力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很贫穷,发展问题刻不容缓地提到发展中国家的优先日程上来。 人心思变,人心思发展,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主流。 以上这些都说明,在当今时代条件下,国际形势尽管有风浪、有起伏,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 第二节 国际战略格局一、国际战略格局概述国际战略格局是指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相互关系的基本结构。 它是国际战略环境的总体框架,表现了世界力量的分布、组合和对比。 在国际战略格局中,拥有强大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国家和地区,在世界事务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起着主导作用,通常被称为极或力量中心。 国际战略格局的样式是由“力量对比关系”所决定的,由于各个历史时期,新生力量的形成与变化,使起主导作用的力量中心也随之变化,从而形成单极格局、两极格局以及多极格局。 国际战略格局同经常变动的国际战略形势有所不同,它在一个相应的历史时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新旧战略格局的交替转换,通常发生在涉及世界主要国家的剧烈的社会大动荡之后,其根本原因在于世界基本矛盾的不断发展变化。 真正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战略格局是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9世纪以后,欧洲列强统治和影响着世界上的广大地区,从而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战略格局。 这一格局的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列强内部争夺剧烈发展,导致了20世纪上半叶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 二战以后建立的雅尔塔体制,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旧的世界格局,建立了以美苏两极为主导地位的国际战略格局。 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解体,以美苏两极为主导的“雅尔塔体制彻底崩溃。 由于日本、德国、西欧在经济上的迅速崛起,海湾战争以后,美国的单极世界格局计划破产。 随着世界形势的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国际战略格局开始出现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可以相信,一个新的以多个力量中心为基本结构的多极化国际战略格局正在形成。 二、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 (一)由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组成的既得利益集团,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实力,主导并利用现行各种国际规则,保护和扩大其既得利益。 冷战结束的客观后果是,世界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了如此广阔的相对统一市场,出现了全球主要力量拥有如此广泛而坚实的共同既得利益之状态,出现了除非其内部发生分裂否则在一二十年内不会遇到挑战者的局面,以致有人声称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已经成为惟一可行的选择,历史开始了以西方价值观和制度的胜利作为终结的进程。 (二)美国是这个既得利益国家集团中影响力最大、也是最咄咄逼人的力量,同时,欧洲作为一个整体的实力也在急剧提升。 对美国霸权的理解必须要以发达国家作为一个利益集团为背景。 换言之,美国只是整个西方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影响力的源泉也在于此。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的选择才特别值得关注。 (三)在确立和实施国际规则的方式上,明显带有地域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并开始呈现出北美、欧洲并立和亚洲加速组合之势。 地区一体化无论就深度和广度而言都在加剧的背后,隐藏着各主要力量力求巩固和扩大势力范围,将于己有利的规则灌注其中以抵御区外竞争的动机。 最后,尽管广大发展中国家拥有建立更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强烈愿望,并且在个别领域占有优势地位,比如俄罗斯的军事力量,中东国家的石油资源,中国的人口规模,但总体来看,它们大都是现行不公平国际规则和由发达国家设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接受者,而且它们之间受益或受损情况又有很大的差别,因而在形成集体行动以谋求共同利益方面,还存在重重障碍,尚需要下大力气加深合作。 由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催生了世界范围内新的国际分工格局。 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为国际贸易、直接投资和技术扩散在深度、广度和数量上的变化。 发展中国家得益于发达国家的技术扩散和市场开放,而新技术的应用和扩散也总是伴随着大规模的贸易和投资的增长。 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也得以积累。 经验显示,一国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和其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应当承认,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历支持了“共赢”的观点。 然而,全球化在为世界提供“共赢”机遇的同时,也使发展中国家面临掉入“国际分工陷阱”的挑战。 在整个国际分工链条中,发达国家凭借其资本、科技、人才、营销和消费方式上的优势或先机,占据了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服务市场,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国际分工链条的末端,成为全球市场上为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 伴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迅猛进步,不同国家或经济体之间,在获得接入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机会与利用因特网进行各种业务活动方面,出现了明显的“数字鸿沟”。 换言之,全球化收益的绝大部分由发达国家获得,发展中国家只能够获得其中的一小部分。 而且就是这一小部分收益,发展中国家之间还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它们竞相开出各种优惠条件,如税收优惠,允诺最大限度地开放国内市场,承诺遵守发达国家制定的严厉的经济规则,甚至做出政治上的让步。 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团结起来,但要真正合成一股力量还需要跨越许多障碍。 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之间拥有共同利益,后者为其通过合作来保障自身利益创造了条件。 可是我们还要看到,共同利益只是合作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考虑到发展中国家数量过多,考虑到各国因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各异其利益也有所不同,同时考虑到采取集体行动的成本收益分担和享用常常不对等,再加上发达国家的分化政策,为数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组成一个既得利益集团或形成一股国际力量的难度巨大,因而它们在制订国际规则的谈判过程中经常处于劣势。 总之,发展中国家的成功合作往往具有局部性和暂时性。 它们联合起来并且真正成为世界格局中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条件尚不成熟。 发达国家既得利益集团内部“两极”格局初露端倪和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和欧洲的分歧是深刻的和难以弥合的。 它们在构建未来世界秩序的路线和理念上存在差别,并在货币领域内竞争激烈。 但关键在于,美国推进全球化的方式不啻是对欧洲的生产方式、生活模式和价值观的颠覆。 欧洲是在对自身进行改革,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认同美国。 应该看到,美国和欧盟的综合实力差距扩大的趋势已经停止。 相对美国而言,欧洲具有更强的独立性。 欧洲需要美国帮助和支持的程度要远远低于美国对欧洲的需要,至少欧洲已不再需要美国这个保护伞来满足其防务需要。 在人口、产出、贸易、制造业等方面,一言以蔽之,在市场规模方面,欧盟已经超过美国。 在曾经是比较薄弱的领域,即世界货币和金融市场方面,随着欧元和统一中央银行体系的创立,欧洲与美国在配置和享用全球金融资源能力上的差距也在大大缩小。 欧元区和欧盟运作与扩大的方式,以及它们对待和处理国际争端的总体态度与手法(尽管欧洲内部各国之间有所差异),为其“软力量”的积累贡献甚大,彰显了美国奉行的单边主义不合时宜或“失道寡助”。 甚至仅从欧美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上看,一个多极化的世界事实上已经在出现。 以长远眼光看,未来最有可能和欧美平起平坐的一极就是亚洲,其中处于关键位置的是中日韩三国。 全球问题与全球治理问题空前严峻和紧迫,需要而且必须通过尽可能多的国家间的协调与合作方能解决。 全球问题主要是指那些涉及整个人类福利的长期和普遍问题,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六大类:1.贸易与投资规则的确立与执行;2.全球金融体系稳定;3.以恐怖主义、腐败、洗钱和非法移民等方式表现的跨国犯罪;4.人类健康,其中特别涉及到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防治和对转基因有机体的管理;5.环境与资源,包括气候、污染、生物多样性和热带雨林保护等;6.安全,包括防止地区冲突、多边“维和”,以及对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控制。 这里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影响全球格局的两个长期因素:全球治理和与此有关的移民政策以及人口问题。 需要各国共同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做出贡献。 但找到有效的途径实现这个目标却困难重重。 当今的超强国家美国在享有霸主收益的同时,没有能够尽到公正地和充足地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义务,几乎所有的全球治理机构又都面临着合法性不足、透明度不够、责任心不强的困扰。 今天,资本、技术及管理知识等生产要素都可以跨国界自由流动,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例外。 许多狂热的自由市场原则的信奉者,也都回避了允许劳动力在这个星球上自由流动的主张。 劳动力自由流动受阻,在更深的层次上暗示了经济全球化的限度。 与此同时,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大量吸收移民已成为这些国家面临的非常现实的问题。 大量移民进入发达国家后带来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势必会波及这些国家的对外政策乃至世界格局。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级别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是中国政府设立的负责气候变化谈判和政策协调的职位。 属于中国外交部下属的一个职务。 特使级别是中国外交部的一个高级别职务,由高级外交官担任,相当于国际上的大使级别。 在中国,特使级别由外交部部长、副部长、国务委员等高级别官员兼任。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级别的人物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会议等国际性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发言,并与其他国家进行协商和谈判,以促进全球气候变化合作和减排行动。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
以警方公布运送辛瓦尔遗体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