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喊大叫、逃避困难、高兴起来不分场合上蹿下跳、哭闹起来没完没了……
很多家长反映,特殊需要孩子存在情绪问题,他们也很难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不会理解、描述、表达和调整情绪。
开心、害怕、难过、嫉妒、厌恶、生气、惊讶、羞愧等等所有的情绪,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同时,情绪的好坏,不止看定义,还要看程度。
家长该如何教孩子识别、理解和调整情绪呢?
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分享一本电子书—— 《情绪安静书》 ,一方面, 帮助孩子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另一方面, 帮助孩子理解、描述、表达和调整情绪 。
即可免费领取
“我是好的,我也是不好的。”这是大部分普通发育儿童自然而然就能学会的道理,但对大部分特殊需要孩子来说,却难以理解。
对人和事物的理解非黑即白,让他们很容易充满执念,去追求完美,最后陷入焦虑的漩涡。
我们教孩子调节情绪,不应该是简单的转怒为喜,转忧为安,而是 要让他们学会根据环境,控制不同情绪的力度。
不管大人还是孩子,每个人都会有情绪,都会有忍不住爆发的时候,也都会有特别想把某种情绪赶走的时候。
但是,想和做,中间还连着调节和控制。
身为成年人,我们首先要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并能够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 身为家长,我们还要接纳孩子的情绪,鼓励孩子接纳、认识、调节自己的情绪。
这本 《情绪安静书》 是一款手工玩具,参照绘本《鳄鱼侦探情绪认知书》设计。
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完成素材的打印、塑封、裁剪,然后进行独立或互动游戏,从而学会识别、测量和调整情绪。
基础玩法(用于教学)
1.认识情绪
结合《情绪安静书》,让孩子明白表情和情绪的联系,以及该情绪产生的原因和调节方式。
2.表达情绪
利用情绪大转盘、情绪分级说明和具体情绪说明表,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具体情绪和情绪强度。
3.调整情绪
- 利用情绪分类表,让孩子明白哪些情绪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哪些是中间的。家长可结合具体生活讲解;
- 在孩子情绪激动时,可利用情绪平静表,帮助他平静;
- 在孩子平静后,可利用情绪调节引导表,帮助孩子分析情绪类别、强度、产生的原因等。
升级玩法(用于互动)
1.爸爸或妈妈做出表情,让孩子根据表情特征找出相应的表情,并分析;
2.旋转情绪大转盘,转到什么表情,让孩子做出相应的动作;
3.讲述一个情境故事,让孩子结合具体情绪说明表分析。
拓展玩法
跟孩子一起绘制不同的表情,设置自己的情绪安静书。
感兴趣的家长扫描海报上的二维码领取!
接纳孩子的情绪,关注孩子的感受,是父母给孩子最重要的爱
小孩子还不会掌控自己的情绪,遇到不如意,很容易哭闹发脾气。 不是小孩脾气大不好带,爱哭闹的小孩也不是被家长“宠坏”,
小孩哭闹发脾气是成长必要的经历,
家长面对哭闹的小孩,不要生气也不要试图阻止 甚至是训斥他们,表现出不耐烦,这些都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
接纳孩子的情绪 关注孩子的感受 是父母给孩子最重要的爱
家人一直觉得小马达遗传了爸爸的基因,脾气比较随和。 从小到大都很讲道理,很少因为小事哭闹。
如果爷爷奶奶带他去超市, 跟他说只能挑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玩具, 他就会选一个,不再撒泼耍赖。
可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小马达不是一直都这样, 他也有跟我们对着干发脾气的时候。
有一次,表弟一家来我家吃饭。 饭后小马达就和小妹妹一起去看动画片了。 看了一会儿,我就喊小马达和妹妹去睡午觉。
小马达说:我不想睡午觉,我想看动画片。 我说:你睡起来再看好不好?不然你下午会没精神的。 小马达:那我再看十分钟。 我同意了。
过了十分钟,我提醒小马达时间到了,小马达眼睛离不开电视, 边看边说“等一下等一下”,并没有主动关电视的意思。 我也没什么耐心,走过去强行关了电视。 没想到,这个时候小马达很生气地跳了起来,抓起遥控器就往地上摔。 哎呦喂,我当时那个暴脾气啊,脸立马变了,厉声吼道:你在干嘛?!
小马达看我脾气上来了,撇了撇嘴快要哭了出来。 本来在洗碗的马达爸爸听见动静,立马跑了过来问:怎么啦怎么啦?
我很生气地把刚才的事情说了一遍, 马达爸心领神会,用手示意我交给他, 就把马达抱进房间里去了。
后来马达爸跟我说:建议你去跟孩子道个歉, 孩子因为你关了电视他很生气,而且你后来还吼他。
我不服:为什么要道歉? 他说话不算数,还摔遥控器,我不能生气了?
马达爸拍拍我,意味深长地说:
那是你的标准,你不能按照你的标准来评价他的对错,孩子有自己的需求。
后来,我跟小马达去道了歉, 并解释了我为什么要关他的电视。 于是我们娘俩就和好如初了。
或许因为马达爸是心理专业出身的, 在情绪管理方面很有一套, 在他的指点下,我慢慢明白: 孩子有情绪发脾气其实都是正常的, 这是他们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表现。
当孩子开始发脾气时,我们要做的不是立刻阻止, 而是帮孩子找到原因(理解他们), 然后教他们如何表达、调节负面情绪。
好,下面来敲黑板了:我们具体应该如何做?
1、充分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
尽量帮孩子把具体的情绪表达出来。 拿小马达摔遥控器这件事来说。
我应该蹲下问他:你现在很生气吗? 你还想继续看电视,但是我却把电视关了,所以你很生气对吗?
如果孩子情绪比较激动,想哭或者想摔东西, 我们都可以抱一抱孩子,去安抚孩子的心情。
再大一点的孩子,我们也可以尝试自我吐露: 你知道吗,我以前也因为这种事很难过,很沮丧。
这样还可以拉近我们的亲子关系,孩子就知道: 哦,原来爸爸妈妈以前也会这样,他们肯定能理解我了。
2、鼓励孩子表达情绪和感受
如果你判断孩子的情绪差不多稳定了, 尝试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如: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要摔遥控器吗?
有时候,我们理解的和孩子内心想的可能会有偏差, 所以我们需要慢慢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会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尊重, 同时也是在帮他们梳理情绪的原委。
3、教孩子如何调节负面情绪
孩子的情绪可以被接纳,但是不代表我们赞同这种行为, 所以我们需要给孩子做出正确的示范。
如,深呼吸!大声说出来:妈妈我很生气!我心情不好!
4、对刚才的情况进行分析解释
确定孩子已经愿意交流, 并且已经能和情绪安静地待在一起了, 我们就可以开始解决具体的问题了。
如:你知道我刚才为什么要去关电视吗? 因为我们说好了再看十分钟就要去睡觉了, 你一直都是个说话算数的小朋友,对吗?
在处理孩子的情绪方面,曹颖就做得特别好。
在《二胎时代》里,曹颖的儿子王子因为家里突然多了一个妹妹而不适应, 当他发现爸爸妈妈开始对妹妹特别好的时候,就很生气,甚至扬言要让妈妈出去。
爸爸当时听到王子说这话,脸立马就垮了下来, 很严厉地让王子好好坐下吃饭,还数“1、2、3”来威胁王子。
但是曹颖很平和,她给了王子充分的理解和接纳: 帮他表达情绪:你是在生气吗?
把王子抱进怀里,让他哭一会儿。
拥抱王子说:妈妈最爱你了。
王子的情绪释放得差不多了, 曹颖就引导王子调整情绪, 慢慢平静下来,并试图跟他进行交流。
等王子消化了刚才的情绪, 曹颖开始和王子解释刚才为什么要对妹妹好。
正是因为曹颖这种正确的处理方式,王子比同龄的很多孩子, 有着更好的面对、表达、调节负面情绪的能力。
像曹颖这样,完美平和地接纳孩子的情绪,是需要一定的功力的。 很多父母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像我一样, 不小心没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就对孩子发脾气了。
那怎么办呢?
马达爸爸还教了我一招,让我受用至今:
别排斥情绪,和情绪待一会儿也挺好的。
孩子有情绪是正常的,我们大人有情绪也是正常的。 当我们的情绪没控制好的时候,索性正视它,就像陈小春一样。
陈小春算是暴脾气里的战斗机了—— 儿子自顾自地玩扩音喇叭,他的脸色会变;
儿子走路走得慢,他会不耐烦;
儿子没穿鞋就往地上跑,他会原地爆炸; …… 但是Jasper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害怕, 而是会跟爸爸隔空喊话:你能不生气了吗?
陈小春立马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不对, 马上跟Jasper道歉,亲吻Jasper说:对不起,爸爸爱你。 Jasper欣然接受:爸爸,我也爱你。 所以说,陈小春一家的情绪都很健康。
情绪健康,并不是说我一直没有负面情绪,压抑我的负面情绪 而是在我有负面情绪的时候,让它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然后我正视它
这个情绪不好,我应该道歉,或者解决问题。 我也是个脾气不太好的人,有时候没忍住就心态爆炸。
但是我现在越来越不回避这种情况,会及时道歉: 对不起,我刚才在想别的事情,跟你发脾气了。
马达爸和小马达都会接受,有时候小马达还会跑过来主动抱抱我。
而神奇的是,当我开始接受自己的情绪, 我在面对小马达的负面情绪时, 心态变得越来越平和,不再像以前那么容易暴走。
很多文章说:父母情绪稳定,孩子的情绪才稳定。
诚然,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但是父母的稳定情绪是建立在你接纳了自己的情绪的前提下的。
如果你一直压抑自己的情绪, 回避自己的情绪,就永远没办法做到情绪稳定。 所以先接纳你自己的情绪,告诉自己: 没关系,有情绪是正常的,我可以先照顾自己的情绪; 等调整好了再去照顾孩子的情绪。
照顾自己的情绪,并不意味着面对孩子时,你可以随心所欲。 有些回应的雷区,我们千万不能踩:
1、恐吓威胁
“不要再闹了,再闹就把你扔出去!” 这类话不但会剥夺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 还容易让孩子采取更危险的方式 进行报复 , 可能会伤害到自己和别人。
2、有求必应
“你别哭了,你不哭我就给你买巧克力。 ” 用贿赂的方式息事宁人,容易让孩子养成“情绪勒索”的坏习惯。 他就以为,只要一哭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
3、贴标签
“哭什么哭,一点男子汉的样子都没有!” “你就知道哭,一点都不懂事!”
这些标签都会扭曲孩子的自我认知,觉得自己真的是这样的人。 一旦你剥夺了他们发泄情绪的权利,他们就很容易出现情绪表达障碍。
4、阻止孩子
“有什么好哭的!你看人家都没哭!” 这是典型对孩子情绪的轻视, 无形之中就在你和孩子之间筑起了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墙。 孩子以后不会再和你交流,也不会再释放自己的情绪。
5、以暴制暴
“你是不是想气死我啊?!” 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用更加粗暴的语言回应孩子, 让孩子觉得发脾气没什么大不了的。 长此以往,只会是恶性循环。
6、推卸责任
“都怪妈妈,我们不跟妈妈玩” “打地板,都是地板的错!” 当孩子受挫,我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安抚孩子, 孩子渐渐也会养成遇事甩锅的习惯。
孩子在年幼时,就需要有一个学会控制情绪的过程。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爱, 没有充分地接纳孩子的情绪,没有为孩子做到正面的示范。
那么孩子往往会变得叛逆,歇斯底里; 或是压抑内心情绪,敏感脆弱,只顾讨好他人;
亦或是越来越肆无忌惮,成为令人讨厌的“熊孩子”。
因为他们的内心从来没得到过理解,也不知道怎么合理地表达情绪。
那些长大后和父母亲子关系淡漠; 当面对重大变故,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孩子, 大多是因为小时候,父母没有处理好孩子的负面情绪问题。
所以,不要回避轻视孩子的负面情绪,也不要做一些无效的回应。 接纳孩子的情绪,关注孩子的感受。 这才是为人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的最重要的爱。
关于孩子管理情绪的问题,家长该怎么指导?
让孩子学会理性
不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当一个人失去理智的时候,大多数会做出一些瞠目结舌的事儿,而孩子的控制力更差,更容易被情绪影响,因此,父母要特别注意有效的帮助孩子学会理性,这对孩子成长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也是孩子迈向成熟的表现。
让孩子学会认识到自己的情绪
在孩子的情绪起起落落或无法控制自己的时候,爸爸妈妈不需要对孩子立刻劝阻或大声责怪孩子,应等孩子的情绪稳定之后,正确引导孩子进行反省,让孩子能正确认识自己情绪和所带来的伤害,并学着在之后控制自己的情绪,长此以往,孩子的自制力便会得到提高和提升。
父母怎么帮助孩子管理情绪
给孩子有效宣泄情绪的机会
孩子免不了有闹脾气,耍脾气的时候,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不要着急给孩子贴上脾气大或这孩子脾气暴躁的标签,而应当给孩子有效发泄情绪的机会,帮助孩子一起清除苦脑和忧虑,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碰到这种或那般的疑惑,允许孩子宣泄情绪,是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父母怎样避免孩子情绪失控
正确引导孩子:当孩子情绪不高时,或是较为心烦,发火,父母能够帮助孩子,教育小孩不要闹脾气;例如传授给孩子一些深吸气来调整恼怒的情绪,能让孩子的情绪获得一定的缓解和调节。
迁移孩子注意力:对孩子而言 ,调整情绪比较好的办法便是转移注意力,爸爸妈妈可以尝试正确引导孩子去做孩子较为有兴趣的事儿,减轻孩子的情绪。
教小孩换位思考:有时小朋友免不了钻牛角尖,爸爸妈妈需要教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或许就能恍然大悟了。
父母要言传身教:在教育小孩调整情绪前,爸爸妈妈需要先学会控制自身的情绪,无法控制情绪的爸爸妈妈通常会干扰孩子情绪,因此父母要言传身教,先调整自身的情绪。
给孩子造就甜蜜的自然环境:让孩子生活在温馨的家庭气氛中,让孩子时时刻刻感受到浓浓真情,没有什么比幸福快乐更能让孩子情绪稳定。
同上一堂课之心理健康公开课个人观后感
同上一堂课之心理健康公开课个人观后感(精选7篇)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就是最成功的健康。 我们在生活中,谈起健康,首先,我们会想到的是身体或智力,即外在的健康,殊不知,心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健康。 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同上一堂课之心理健康公开课个人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同上一堂课之心理健康公开课个人观后感(篇1)
幼儿时期又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个性特点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而这个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家长在面对性格内向的孩子来说应该要怎么做呢?如何来改善孩子内向的性格?
那天亲友聚会,正当几个孩子兴致勃勃的展示自己的才艺时,大家却发现表哥家的孩子坐在一旁,不与其他小朋友玩耍,也不说话,看到别人津津有味的`分享,他也只是投来怯懦的眼神,这时,大家也就注意到,这孩子过于内向了,不会社交,那么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社交呢,掌握以下三点,可以事半功倍。
多肯定鼓励孩子,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性格过于内向的原因往往是孩子不自信的表现,不自信的原因大多来自于父母以及身边人的否定,以至于造成孩子的自我否定,从而让他更加不敢社交,这种孩子的成长环境对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多被夸赞的孩子性格会更加阳光开了,乐于分享,而自信心是孩子租出内心世界的第一步,孩子建立起自信心了,他就会更加想要表现自己,性格也就活泼了。 因此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是件任重道远的事情。
多给孩子表现的舞台
孩子内向的原因离不开胆怯,他们害怕做错,害怕“丢人”,这就需要家长多给孩子表现的舞台,孩子的展示机会多了,也就不容易怯场,如果表现的好,孩子更加自信,愿意向大家展示自己,就算偶尔表现失误,也会锻炼孩子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展示自己的舞台对孩子来说就像是成年人的社会,只有经历的越多,孩子明白的、学习到的东西才越多,孩子内向的性格才会逐渐完善。 另一方面,“舞台”也是孩子的社交场,通过自己的展现,孩子之间有了交流的话题,分享了经验成果,也就逐渐打开了社交圈。
千万注意不要强迫孩子
最后要和大家说的这一点可是很重要噢~当孩子不愿意表现自己或者是同大家交往时,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去做,这样孩子不但会产生恐惧心理,还会产生厌倦情绪,这样下次孩子就更不愿意去主动社交了。 父母应该做的就是引导孩子,打开孩子的心扉,让孩子发现其中的乐趣,学着把有趣的事和别人分享,这样孩子自然而然就发现了社交的快乐,也就会主动社交了。
内向的孩子并非无药可救,也许他们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渴望和大家交流,我们要用适当的方法加以引导,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给孩子信心,相信我们的孩子会越来越阳光向上。
同上一堂课之心理健康公开课个人观后感(篇2)
这学期能够参加心理健康的学习,我感到非常的荣幸,也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关于这次学习教育的心得体会: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 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因此,我一直对心理健康的问题非常感兴趣。 这学期分别对健康自我意识重要性,人际交往心理,情绪管理带给我的心理,挫折应对与意志力培养带给我的心理,恋爱能力培养带给我的心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带给我的心理展开了具体的学习。 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而如何将自己培养成具有以上良好心理素质的优秀大学生呢?如下是我总结的一些途径与观点: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 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 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4、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5、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 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 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 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6、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 心理老师具备了较雄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处理技巧。 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近来,发生于富士康的十余起大学生毕业生坠楼事件,令人深思,其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 据调查,其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这与心理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生弱而不稳定和强而不均衡的性格都容易产生自杀的念头。 他们经不起挫折,也不积极改善本人的心理状况,同时也很少有人去心理咨询,从而长时间自我封闭,产生无助感和无望感。
当这些问题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就会导致自杀。可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刻不容缓!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助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同上一堂课之心理健康公开课个人观后感(篇3)
本人有幸捧读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书。 读完之后,我深受启发。 我进一步理解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 当今社会,我们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 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刻师良好的心理素质会对学生产生人格上的影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但是,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影响会更加深远。 因此,教师不仅要具有健康的心理,还应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有些教师缺乏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比如,仍有不少教师把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看成是思想品德问题;有的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却认为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类似思想观念仍然普遍存在。 因此,只有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着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有意识地培养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刻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 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 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 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 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 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刻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 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 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 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 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 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 通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通过读此书,我的收获是巨大的,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同上一堂课之心理健康公开课个人观后感(篇4)
在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的时光是无忧无虑的,没有学业的负担,整天嘻嘻哈哈的;渐渐长大了,学业的负担越来越重,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压力我们也需要适当的放松。
比如:一天放学后,好不容易做完了老师布置的回家作业,没想到,家长又布置了许多家庭作业,这会让我们本来就很压抑的心理变得更加烦躁。 对此,我也有我自己的一套“调节法”。
1、找个时间(可以在学校课间或是有空的时候)和自己的知心朋友发发牢骚、吐吐苦水,寻找一个安慰
2、找一个毛绒玩具(或是柔软的东西),当成自己的发泄目标,疯狂锤击,发泄一下自己心中的烦躁,也可以去学校中的“心灵港湾”对着那里的拳袋发泄一通(此办法不推荐,此办法只能暂时性抑制烦躁情绪)
3、追根溯源,家长布置家庭作业无非就是想让我们的成绩有所提高,可以和家长好好沟通一下,比如说保证自己下一次的大考成绩不低于__名(我也是用这种方法和我的父母达成协议的)
其实不止是学业上的心理压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友谊有时也会成为我们心中的难题。
在我们这个年龄段是十分冲动的,也是十分重友情的。 例如:我在上星期就与自己的好朋友因为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事——做卷子的速度太慢而大吵了一次。 回家后,我十分想不通,心中满是疑惑,后来通过我的知己对我的“心理治疗”中,我渐渐解开了心中的疑惑,并且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我又和她和好如初了。
在与朋友发生矛盾时,先不要急着找人评理或是对自己朋友的举动作出判断,等自己平静下来,回忆自己当时的一举一动,是否有不妥的地方,并且不要“好面子”、怕尴尬,一直不去道歉,把误会闹大。 同时作为他人的朋友,我们也该在他需要我们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不仅帮助了他人,也为自己增加经验、敲响自己心中的警钟。 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何乐而不为之呢?
同上一堂课之心理健康公开课个人观后感(篇5)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有关心理健康的课。 在课前我们兴致勃勃,上课了,我们依次排好队,走进了教室,坐在早上安排的位子,开始上课。 老师出了一道题:一加七百零一等于二,要移动一根火柴使等式成立。 我们想了老半天都想不出来,然后老师告诉我们把七去掉就可以了。 我们大吃一惊,想不到是这种结果。 老师又开始出题了。
老师问我们:2什么时候比5大,0什么时候比2大。 一个同学听了,举手说:“剪刀石头布的时候。 ”老师听了让他来说明,我听完后认为他讲的很复杂。 老师把大屏幕转到下一页,上面写“一只小蜜蜂飞在花丛中,出”一直到六只小蜜蜂。 老师让我们用这些话来玩剪刀石头布。 我们这组是卢胜峰胜了,完好后,老师让我们说出各自的心情,然后老师把礼物发给每个组的胜利者,这时我有一种羡慕嫉妒恨的心情。
得出了我们的课题“调整情绪”,老师又把屏幕内容转到下一页。 上面写着许多人,在一天发生的事,一个老板十分生气,他骂了自己的员工,然后员工也骂了别人,别人又骂了……我们看完后,老师问我们怎么样才能制止这样的事。 有个人说出了心里的答案,老师随后就说出了五个答案和方法:换个角度,心里暗示,心情转移……我现在就只记得3个。 我还记得老师说玩这些方法,还把刚刚的那个许多人在一天发生的不高兴的事,并且用刚刚说的方法用上去。 我们这组是一个小孩考试不好的事,余枫凡第一个说出用换个角度的方法,而且她还说明了自己的理由,我认为她说的很好,不过我还告诉她还可以用心理暗示的方法,我也和她说明了我自己的理由,然后我们就让余枫凡来解说。 说完后,这节可就结束了。
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我明白了一些改变自己情绪的方法,其中我最喜欢换个角度和心理暗示的方法。 我利用这些方法让自己不高兴的情绪变得好一些。
同上一堂课之心理健康公开课个人观后感(篇6)
20__年3月,我有幸参加了快乐姐姐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这堂课,我不仅和大家一起玩游戏,还得到了许多知识。
我是阳光委员,所谓阳光委员,就是性格开朗,能友好的与同学相处,而这堂课的主题就是——与同学团结友爱,成为知心朋友。
快乐姐给我们安排了6个小游戏,快乐姐姐知道大家初次见面,所以就精心准备了几张数字卡片。 每人在卡片中抽取一张,抽签完毕,大家与另一位和自己数字相同的同学搭档,我的搭档是南茜,在几分钟的了解之后,快乐姐姐让我们叔叔自己的搭档,有一组同学了解的非常深,所以得到了最佳搭档奖,而我得到了优秀搭档奖。
下面一个是大风吹,当我们听了这个名字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快乐姐姐说完了这个游戏规则之后,我们恍然大悟,哦,原来这么简单啊!快乐姐姐站在圈中,大声说道:“大风吹!”“吹哪儿?”“吹张头发的人!”大家听了,迅速调换位子,可是有一位男生没有找到位子,所以只好当下一轮的主持人。 最后有一位男生没有找到位子,个我们表演了一首诗,背到中途,忘词了,脸涨得通红,大家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我觉得最让我难忘的是最后一个游戏——解开结。 游戏规则是大家拉一个圈,在圈内随意走动,快乐姐姐一说停,大家就得停,拉起手,任意用什么办法,只要将结解开,就算成功,刚开始前几轮,我们大家乱七八糟,你不是正的她就是反的,可是到了最后一轮,大家找到了技巧,很顺利的解开了结,我们开心地笑了。
这个游戏给我的启示是:这个结就像我们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一样,要耐心的,慢慢的,一次次不断的尝试,不能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才会成功。
时间就像流水一样过得很快,50分钟一晃就过去了,快乐姐姐和我们说了再见,大家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教室,真期待下一次阳光姐姐再给我们上课啊!
同上一堂课之心理健康公开课个人观后感(篇7)
现在我们初中的老师被要求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考试,为的是可以教育学生。 其实我发现老师的心理也不健康,在我们学校,大部分的老师心理不健康。 只有一个时间是健康的,那就是暑假,因为那时没心理负担,但是一到开学,心理就又开始不健康了。 因为压力实在是太大,首先是到哪里去任教的问题:一不小心你就会被调到偏远的山区,那就有苦吃了;还有就是学科成绩,这是唯一的目标,你是合格还是不合格全看你的成绩,其它的不管。 所以一开学就没得空了,心上象有一块沉沉的石头,一直抓学生的成绩,唯恐落后。 一直到暑假开始。 知道了结果,如果成绩好的话,整个暑假就比较好过;如果成绩比较差,就还是得胆心这个不合格会不会轮到自己头上。 所以说老师心理上的这块石头往往影响到对学生的态度上,恨铁不成钢和体罚,变相体罚等等简单粗暴的做法就是这种心态的体现。
以上只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就是待遇问题。 虽然老师有假期,但是也没什么可以做呀,旅游需要钱,就那么点钱游多远?这一次去海南用了6000多,还真点心疼呢,但平时我们除了工资,几乎没什么钱了。 工作时间呢?从早上6点多,到晚上5点半。 作为班主任的一星期两次要到9点多才能离开学校。 上夜课就更不用说了,而其它事业单位就没这种情况了,他们8点钟上班,下午也是很迟才上班的。 而我们中午为了抓学生的成绩几乎是没得休息的,他们工资比我们高,高中的老师尽管跟我们差不多辛苦。 但他们工资比我们高多了。 这样的一比较心态又不平衡了。 还有班主任,没几个愿当班主任,因为实在是太辛苦了。 整个学校的调查结果显示,没几个愿当班主任,当的大多数是不得已而为之。
最说领导上的课差不多都是副科,不用调测的。 有的还不用任课,多余的课压在一部分老师身上,老师累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却在那儿高唱今年我们学校老师超编……活儿谁干得多。 谁挨的批评就最多,钱就拿得最少,活儿干得最少的,好事样样有份,坏事一样都轮不到。
所以说,要心理疾病要治疗的首先是老师,而不是学生。